分享

洪文旭:《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评介

 卖炭翁77ri5y7l 2018-05-14

洪文旭:《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评介
                                                  洪文旭(左)与朱祥麟先生


             洪文旭:《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评介 洪文旭:《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评介

朱祥麟先生为湖北省知名中医,鄂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医50载,精研中医经典,谙悉各家学说,擅治时病、内伤疑难杂病及妇科疾病。著有《奇经证治条辨》《论内经风病学》《医学发微》《本草纲目健身却病延年方论》等。

我与朱先生交往多年,曾在2009年得以晤谈,对他的治学精神为之感动。甲午岁末收到他寄来的《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赠书,并嘱我费神为该书写一评述。本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去年4月出版发行,全书38万字,分为: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论、传世秘录五篇,内容翔实,富于创新,系统地反映了朱氏六代世医的学术经验,传承脉络。由于其初稿我于多年前看过,这次他又补充重编,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通读后获益良多。特赋诗云:朱氏中医传六代,家学秘录首披载。重编四时伏气论,倡导内伤致病来。六气五脏皆化风,先期防治免苦灾。探讨机理启思路,弘扬经验出心裁。现不揣谫陋,向广大读者推荐评介如下:

1. 绳其祖武传六世

朱氏中医世家自一世朱庆甲(18311895)于1853年创立“大生堂药局”,弃儒从医,精勤不倦,重视阳气,选药纯正。著《医学入门》等;二世朱彝亭(18521922),熟读经典,精于杂病,善用汗下,屡遣达药。集有《大生堂膏丹丸散集》;三世朱瀛洲(18811950),幼承家学,颇多创见,注重气血,善用温补。有《朱瀛洲医案》等。四世朱黼华(19011944)随父学医,坐堂应诊,酷爱吟咏,造诣尤深;朱勉华(19061948)崇尚仲景,辨证虚实,尤重五行,挽救危难;朱英航(19172007)研读内经,旁通周易,转益多师,学以致用,研究色脉,尤爱本草,治病以胃气为本,妇科以治血为要,服务乡梓,享誉一方。《临床医话拾零》等。

五世朱濂荣(1936)中西结合,擅长急症,心脑疾病,疗效突出;朱祥麟(1944)学宗内经,旁及众家,博览求源,踵事增华,倡言六气皆能化风,五脏病变皆能生风;内伤伏气致病说,强调消除伏气于萌芽,注重先期防治;以及奇经八脉辨证可以羽翼脏腑辨证等学术观点,对于指导中医理论和临床都有重要意义。六世朱寒阳(1978)系统接受中医高等教育,相信她定会使朱氏中医世家的薪火得以传承。

2. 弘扬学术创新义

该书有风病、伏气病两方面“学术研究”内容。风病具体为:风为阳邪,具有疏泄、上扬、善动、数变、摧陨毁折的特性,以及伤肝、犯脾、潜伏体内、百病之始、传染性的致病特征。外风以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反常称六淫化风,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形成风病风证;内风则为五脏病变生风而导致风病风证的发生;治法分为疏风散邪、祛风蠲痹、搜风止痉、和阳熄风、镇肝熄风、育阴熄风、养血熄风、培土宁风、祛湿化痰、利水通阳、温养精气、清热泻火、急下通腑、和营通络、回阳救逆、开窍醒神16法;在风药运用方面,有辛温、辛凉之别,应据证视情选择,而有11种不同用法,灵活配伍,注意宜忌,方保无虞。

伏气病则以朱先生《重编叶天士四时伏气外感疾病论》为出发点,表明伏气致病说肇始于《内经》,弘扬于伤寒、温病理论之中,从而得以完善。凡是四时触冒风寒暑湿未即病,邪气留连然后始动而发病者,乃伏气为病也。伏气不单是温病之病因,而且也是杂病之病因。朱氏中医世家非常重视伏气致病理论,认为伏气亦即伏邪,其由外感淫邪侵入人体,潜伏体内过时而引发相关疾病,称外感伏气致病;但凡脏腑功能失调而留滞体内的诸如滞气、瘀血、痰饮、积食、虫积、结石、内寒、内热、内毒,乃至潜伏之肿瘤基因等继发致病因素,皆可成为内伤伏邪致病,将这一学术理论应用于相关疾病的防治之中,已经取得满意疗效。

3. 遵从古训立病名

先生研读经典,勤求古训,对于许多病症名称,皆能循名责实,重新命名,与现代医学互相对应,这是该书“临证经验”和“医案”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如“瘕泄”出自《灵枢·经脉篇》,相当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风亸曳”虽见于《诸病源候论》,但远承《灵枢·口问篇》而来,相当于多发性神经炎;“风痱”来自《灵枢·热病篇》,相当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风眩”来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相当于高血压等。

对于痹症命名,各具特色,如“颈项痹”相当于颈椎病;“肩痹”相当于肩周炎;“腰痹”相当于腰椎骨质增生、骶髂关节炎;“历节”相当于类风湿关节炎;“鹤膝风”相当于膝关节滑膜炎;“周痹”相当于红斑性狼疮关节痛;而“肝郁络痹”相当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巅眩”相当于梅尼埃病;“乳疬”相当于男性乳腺增生症;“臊瘊”相当于尖锐湿疣;“龙涎疮”相当于带状疱疹;“鬓旁痈”相当于颜面脓肿等。除了目前习用的胁痛、臌胀、肠痈、痫证、痛风、口眼斜等病名外,以上这些病名皆来自古籍,富含深意,表明了他的博学多识,素养深厚。

4. 荟萃经验制良方

该书“临床经验”中,收录28种病证,均按概述、因机要点、辨治心法、分证论治、临床治验几点论述,可谓条分缕析,理法贯通,而且还自拟经验良方,效果显著。如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分伏气先期防治用冬病夏治之穴位敷贴疗法;感寒骤发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肝火犯肺用自拟清金止嗽汤(炙桑白皮、地骨皮、炙枇杷叶、川贝母、牛蒡子、生牡蛎、山药、青黛、乌梅、炙甘草);痰湿犯肺用归芍六君合紫菀散;脾肾阳虚用自拟资生固本丸(红参、黄芪、茯苓、淫羊藿、巴戟天、五味子、麦冬、当归、蜂房、炙甘草、蛤蚧)。

胆石病在潜伏期用自拟鸡金六君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鸡骨草、鸡内金、冬葵子、炙甘草);绞痛时用自拟柴胡鸡虎汤(柴胡、半夏、黄芩、白芍、大黄、枳实、鸡骨草、虎杖、徐长卿、延胡索)。痛风无症状期用自拟苍术泻浊方(苍术、制首乌、赤芍、土茯苓、秦皮、泽兰);急性痹痛期用自拟灵仙四妙痛风饮(威灵仙、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光茨菇、秦皮、土茯苓、赤芍、络石藤、木通);慢性痹痛期用自拟灵仙二陈桃红汤(威灵仙、地龙、生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红花、桃仁、当归、赤芍、川芎)等,不一一列举。这些均从实践而得,相信用于临床定有佳效。

另外,“传世秘录”收录朱庆甲、朱英航治疗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的经验秘方37首,值得临证借鉴。

总之,该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诚如国医大师朱良春所云:“既缕述世医祖辈中学术观点与医绩,又将长期从事医理探讨,临床经验之收获,加以系统整理,和盘托出;……对振兴中医,弘扬学术,厥功伟矣!”因此,值得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学习参阅,必将对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大有裨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5-03-10

     【附】《中国中医药报》刊文

    医传六世深研风病、伏气学说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评介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湖北名医、湖北中医名师、鄂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朱祥麟先生从医50载,精研中医经典,谙悉各家学说,擅治时病、内伤疑难杂病及妇科疾病。

      笔者与朱祥麟先生交往多年,甲午岁末,收到朱先生寄来的《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赠书。通读全书后,笔者获益良多,今不揣谫陋,向广大读者推荐评介如下。

     诗曰:朱氏中医传六代,家学秘录首披载。重编四时伏气论,倡导内伤致病来。

                六气五脏皆化风,先期防治免苦灾。探讨机理启思路,弘扬经验出心裁。

      弘扬学术创新义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一书有风病、伏气病两方面学术研究内容。

      风为阳邪,具有疏泄、上扬、善动、数变、摧陨毁折的特性,以及伤肝、犯脾、潜伏体内、百病之始、传染性等致病特征。外风以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反常称六淫化风,皆可导致疾病发生而形成风病风证;内风则为五脏病变生风而导致风病风证发生。治法上,分为疏风散邪、祛风蠲痹、搜风止痉、和阳息风、镇肝息风、育阴息风、养血息风、培土宁风等16法。在风药运用方面,有辛温、辛凉之别,应据证视情选择,而有11种不同用法,灵活配伍,注意宜忌,方保无虞。

      伏气病则以朱先生《重编叶天士四时伏气外感疾病论》为出发点,提出凡是四时触冒风寒暑湿未即病,邪气留连然后始动而发病者,乃伏气为病也。伏气不单是温病之病因,亦是杂病之病因。朱氏中医世家非常重视伏气致病理论,认为伏气亦即伏邪,其由外感淫邪侵入人体,潜伏体内过时而引发相关疾病,称外感伏气致病;但凡脏腑功能失调而留滞体内的诸如滞气、瘀血、痰饮、积食、虫积、结石、内寒、内热、内毒,乃至潜伏之肿瘤基因等继发致病因素,皆可称为内伤伏邪致病。同时强调,内伤伏邪致病未现明显症状之前,即应消除伏气于萌芽,注重先期防治。

      遵从古训立病名

      朱祥麟先生研读经典,勤求古训,对于许多病症名称,皆能循名责实,重新命名,与现代医学互相对应,这是该书“临证经验”和“医案”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瘕泄”出自《灵枢·经脉篇》,相当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如“风亸曳”,虽见于《诸病源候论》,但远承《灵枢·口问篇》而来,相当于多发性神经炎;“风痱”出自《灵枢·热病篇》,相当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风眩”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相当于高血压等。

      对于痹症命名,亦各具特色,如“颈项痹”相当于颈椎病;“肩痹”相当于肩周炎;“腰痹”相当于腰椎骨质增生、骶髂关节炎;“历节”相当于类风湿关节炎;“鹤膝风”相当于膝关节滑膜炎;“周痹”相当于红斑性狼疮关节痛;而“肝郁络痹”相当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荟萃经验制良方

      该书“临床经验”中,收录28种病证,均按概述、因机要点、辨治心法、分证论治、临床治验几点论述,并自拟经验良方。如咳嗽辨证分伏气先期防治用冬病夏治之穴位敷贴疗法;感寒骤发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肝火犯肺用自拟清金止嗽汤;痰湿犯肺用归芍六君合紫菀散;脾肾阳虚用自拟资生固本丸。

      又如痛风,无症状期用自拟苍术泻浊方;急性痹痛期用自拟灵仙四妙痛风饮;慢性痹痛期用自拟灵仙二陈桃红汤等,均从实践而得,相信用于临床定有佳效。

      此外,书中还收录朱庆甲、朱英航治疗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的经验秘方37首,非常值得中医同仁临证借鉴。

      总之,该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诚如国医大师朱良春所云:“既缕述世医祖辈中学术观点与医绩,又将长期从事医理探讨,临床经验之收获,加以系统整理,和盘托出,对振兴中医,弘扬学术,厥功伟矣。” 2015-05-0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