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要过份努力工作?这些建议送给你

 昵称41082923 2018-05-15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来自我的老朋友叶子君。
叶子君在省直单位近十年,经历了一系列大起大落,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柔和的视角洞察出体制内的门门道道,笔触真实犀利,情感充沛有力,特别善于写引人入胜的体制内小故事,大道理无须多言,已经跃然纸上。她在公众号上写出了很多公务员都不敢说出口中的真心话和大实话,常常看得我一边汗颜一边叫好!
推荐关注叶子君的公众号:公务员的小门道,读叶子君的有趣故事,洞察体制内的是非门道。
以下为正文:
跟老一辈“听领导的话好好干”的谆谆教导截然不同,我向来旗帜鲜明地反对进入体制的年轻人将所有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一头扎进去拼命付出再付出。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过份”努力。假设你的工作要只要求你付出70%达到80分,你却偏要付出110%以达到90分,为追求这多出来的10分的视觉效果,你可能要耗费比你的同事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比如,领导问你这篇报告下周能否出来,你说不用下周只要三天,然后加班加点每天干到深夜,终于在三天后勉强交差;领导说这方案差不多了,还有些小缺憾但还整体还行,就这样吧,你说不,请再给我两天时间,我能写得更好,于是开始新一轮的挑灯夜战。
你以为你牺牲业余时间达成的这些多余的奋斗,会谱写出一曲曲令人称赞的自强不息的凯歌?会令人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在体制内,恐怕是你想多了。不但达不到你所期待的效果,大部分情况你还会付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惨痛代价。
图片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过份努力工作”的内容,在这里单纯指代体制内所有“流于形式”的办公室案头工作,比如写材料、加班做项目方案、各种抠细节的演练等等,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去甚远。像刑警破案、医生救死扶伤、教师传道授业等等,本文不涉及。
那么,到底为什么不要过份努力地工作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原因一
威胁身体健康
前阵子我参加中学同学聚会,一位同学是骨科大夫。席间我随口问他:“你的病人应该大多是腿脚不便的老人吧?”却被他义正言辞地纠正:“不!占我门诊病从比例最大的恰恰是你的同类——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的人。”
紧接着他给我们来了一番专业科普,告诉我长期伏案工作会造成腰椎、颈椎受损,越说越投入,甚至开始垮领域授课,说到了肌肉退化、胰岛素异常和痔疮等等潜在问题,见我们听得大骇,他得意洋洋地总结:“所以啊,你们这些坐办公室的,别以为自己工作有多舒服,到老了一身职业病,哭都哭不出来!专业大夫权威建议,每伏案一小时,起来活动15分钟。周末打球、郊游、游泳也很有必要!”
听着他的话,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我们单位那两位专业级材料写手——天天都在办公室闷着,整个单位有无数多的大材料在等着他们执笔。除了在电脑前蹙眉深思,他们最爱做的事就是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为的是释放压力、宣泄痛苦。
那种工作状态我太了解了,每年有几十天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别说每伏案一小时活动15分钟了,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就是伏案三小时中间起来上个厕所都是极大的奢侈!万幸,与我而言这种残暴的工作量并不是常态。
图片
恍然大悟,为什么其中有一位大哥每次来我办公室跟我说话时总会一只手不自觉地伸到后面轻抚脖子——因为颈椎病犯了,实在是疼啊!
长期伏案工作,这本来就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是有意义的工作也不值得你长期拿健康去交换。为了那么点所谓的工作成绩(大多也只是记在领导头上)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步入老年后的病和累,又有谁来替你扛替你疼?
原因二
伤害家庭关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一个人敢声称自己既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表现卓越,又能平衡在家庭中的角色。想要工作做得完美无缺,上班时间必然不够,你必须牺牲大量业余时间去挑灯夜战,完成那些白天在嘈杂的办公室无法细细琢磨的点滴。
在你无数个加班回到家的深夜,孩子已经安然入睡,爱人也已洗完碗收拾完房间准备上床了,时间长了,他们会渐渐习惯你的缺席。哪怕你在工作上已是中流砥柱,在家却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当你难得赋闲在家想跟孩子亲近时,孩子却哭喊着从你的怀抱挣脱,爱人也跟你无话可说,两人相顾无言埋头玩手机,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图片
我的一位给某常委做秘书的朋友曾告诉我:他在孩子一岁之前,几乎没见过她醒着的样子。每天大清早他出门时女儿还没醒,深夜回到家女儿已经睡了,一岁前,他跟女儿一张合影都没有!就算女儿到了三岁,他也因为天天围在领导身边转,鲜有带女儿去公园游玩的机会。
现在女儿上了小学,他的领导已经调离,他也到了相对轻松的处室担任副处,可是跟女儿之间的亲情隔阂却再也无法消除,女儿跟他一直亲昵不起来。得到的是一官半职,失去的又何止那些不可逆转的亲子岁月?
原因三
放大期待值,扭曲价值观
工作和谈恋爱一样,从来没有什么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付出。你付出越多,潜意识里期待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大。
在恋爱中,爱得更深的那个往往是受伤更重的那个,总是唱着“我对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黯然离场。
同理,假如你待工作如初恋,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埋头苦干奋勇向前,必然在潜意识里希望得到来自工作的回报:我已经那么拼命那么努力了,下次提拔肯定有我!什么?竟然提了李四!他凭什么,他哪里赶得上我付出的半分???李四每天一下班就走,哪里像我常常加班至深夜;他中午还睡午觉,我中午都用来改稿子,即使困得睁不开眼也在所不惜!为什么不是我而是他!还有没有天理!
你的埋头苦干是一笔长期投资,在你习惯了长年累月进行这一笔投资后,你早已深深入戏了。你会无比看重来自组织的肯定,更对职级晋升的重要性无限放大,你会被一个可怕的价值观深度催眠——是否能得到提拔,完全决定了你的人生是否成功。除此之外,你生命中好像再没有更重要的事了。
然而我们都懂,能否得到提拔和是否拼命努力,其实并没有必然关联,能决定晋升的因素太多,这大概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僧多粥少的基层,恐怕你更要失望了。与其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如从一开始就调整好心态,把握奉献的尺度,做到顺其自然、问心无愧则已。
原因四
惯坏别人累垮自己
“哎那谁,你写东西一向不错,要不你帮小李把这发言稿写了吧,就他那三脚猫水平,写了一周还没写出来,老大都急坏了!”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每个体制内能干的人都没少听。你无力反驳,你默然接受,甚至自嘲式地安慰自己“说明领导看得起我的能力”。
然后呢?你又一次周末虚耗在办公室,为的是完成小李拖欠的作业。你的女朋友对于你临时放鸽子表示愤怒并毅然把你拉黑,小李却潇洒地带着老婆孩子自驾游去了,还时不时发两条朋友圈来刺激你。然而,你并不会因此而多得一分,小李也不需要分点收入给你。至于多争取提拔和晋升的可能性,你确定?
能者多劳,这简直是体制内最大的笑话。如果一定要给它加个后续,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加上“劳者早死”四个字。
而且,毫无积累效应、纯重复性劳动的加班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毫无意义,只会白白耗光你的内在,纯属浪费时间,这一类加班就更要想尽办法拒绝了。
如果你不想在体制内因为能干和效率高被累得早死,还是趁早调整好干活交差的节奏吧,学会把握在一个“刚刚好不耽误事却又不至于勤快到惹人侧目”的尺度。一般来说,这尺度不需要你把大量业余时间挥霍在办公室,上班时间足矣。

我知道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批判我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我一直认为,人生苦短,更应及时行乐,对自己好一点总没错。咱只求问心无愧,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规定的工作量,完成本职工作,拿的这份工资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就行。
二三十岁的你,如非必要,周末更应该出现在公园里跟心爱的伴侣谈天说地,或是带着孩子在儿童乐园享受亲子时光。世界那么大,你值得拥有更光彩的人生和更广阔的眼界,多出去看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