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员参与,提高企业执行力

 学海漫舟 2018-05-16

全员参与,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有效手段,任何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形式与方法,没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不被他们所接受,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在诠释全员参与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全员参与对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如何做到全员参与进行了充分阐述。

一、全员参与概述。

“全员参与”一词源自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强调全体员工围绕着企业确定的宗旨和方向,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协调有序地参与活动,其基本涵义是:各级人员都必须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任何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形式与方法,没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不被他们所接受,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随着ISO9000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全员参与原则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当今企业文化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预算管理、设备管理等等诸多基础管理领域中,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都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重要作用。

二、全员参与对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卓越的企业战略,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一切的成效,是靠执行来支撑的,而强化全员参与,对提高企业执行力,则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全员参与是企业目标执行的坚实基础。

企业目标是实现其宗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是企业发展的终极方向,是指引企业航向的灯塔,是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企业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人,在于提高每位员工的执行力。

在企业目标执行过程中,员工的充分参与,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员工当然可以因为实现了个人目标而获益,但获益更大的却是企业。可以说,全员参与是组织和员工的“双赢”。虽然员工可以从奖励中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主要获得的还是职业稳定、归属、满意、自我实现等心理收益,而组织获得的却主要是经济收益和企业稳定。全员参与对目标执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目标执行的基础性方面,它需要企业全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的不断增强及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是体现在目标执行的挑战性方面,需要企业员工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确保其工作业绩为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基础;

三是体现在目标执行的结果性方面,企业目标是全员分解、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企业每一位员工在承担自身责任的同时,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合力, 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其次,全员参与是企业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制度执行力,是员工对各项制度自觉自愿的认同,操作过程中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是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真正能帮助企业提升整体执行力的制度,恰恰隐含在广大员工的流程细节中。企业制定制度并推行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整体执行力!而其前提是——全员共同努力的主动融合。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在制度制订阶段,让员工广泛的参与制度的制定,制度制订前必须进行全员性深入、广泛的调查,制度初稿还要充分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才能制定出内容全面、流程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这个过程本身是孕育“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这种广泛的参与形式,不仅能深入细致的找到核心问题,更有利于下一步制度的推行。

在制度的执行阶段,首先是加强制度培训,增强全员制度意识。制度的精神如果没有深入到干部职工的头脑中去,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只是“耳边风”,制度的培训过程,就是把制度规范内化为干部职工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其次是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制度规定的内容必须无条件执行、全员执行,塑造制度的刚性执行力,才能促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

在制度的修改完善阶段,也需要不断总结企业全员劳动实践的结晶,才能确保制度与企业发展的同步性。

所以说,一个成熟的管理制度,其从制订、执行,再到完善各阶段,都是企业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再次,全员参与是企业文化执行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强调以文“化”人,通过凝聚“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的活力源,突出管理者要顺应人性的规律去改造人性的弱点,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并与企业共壮大的同时成就自我。

企业文化执行需要企业与员工互动,需要员工积极主动作为。只有让员工广泛地参与,高质量地参与,持久地参与,让全体员工都对企业文化有所领悟,有所把握,有所运作,有所成就,才能在文化落地过程中,把文化的自觉与他觉更好地结合起来,塑造与改变员工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使员工得到进步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真正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达到用员工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可以说,没有了全员参与,企业文化落地只能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

三、企业如何做到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对提高企业执行力有着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当然希望做到全员参与,但是如何做到全员参与,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当然,并不是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全员全过程参与,所以,在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全员参与就是流程所涉及的全体岗位人员在自身的职能范围内做出应有的努力。

全员参与仅仅凭借管理者的行政权力是不够的。缺乏全员参与的企业,往往存在事故隐患多、生产消耗大、制度和企业文化难以贯彻等不足,员工普遍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即使是开会,管理者可以要求每个员工都到场,但却不能保证坐到会场来的员工都能认真听会,更不能保证员工在会上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说,全员参与要依靠员工的自觉和自愿,这是行政手段所涉不及的,为此需要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引导。

一是领导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重要核心部分,是企业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如何把员工组织起来工作正是领导者基本的职能,其在管理行为中的率先垂范,对提高员工的向心力,促进全员参与将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企业在执行一项新决策、一个新目标时,对于员工这往往是具有挑战性的或者说是陌生的,团队和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惑和问题、冲突与挫折,感到难以适应,对旧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会感到难以摆脱。因此,企业高层领导者应当帮助团体和员工,发挥其在员工中的亲和力,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中进一步诠释,帮助员工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营造相应的氛围;中层管理者也要发挥其存在的价值,需要善于集中员工的经验和智慧,用员工自己成功的经验去指导员工,提高员工,解决员工中存在的问题;而作为基层管理者,则更多地要担当培育和一线执行指挥员的的角色。

其一,要体现领导者的决策作用。领导者的决策作用同领导职能职责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整个领导职能职责能否得到很好地履行,集中体现出企业广大员工的愿望和要求。领导者的决策作用体现在企业中,就是为企业明确一个方向或目标,是企业全员参与的前提。

其二,要体现领导者的协调作用。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不仅能够提出好的愿景目标和战略,而且能够通过有效的协调作用,搭建起由组织内外方方面面实力人士或组织有机构成的资源协作体系,从而为实现愿景目标奠定了基础。这一过程,就是为全员参与创造条件的过程。

其三,要体现领导者的组织作用。领导者的组织作用要求领导者确定企业中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分配。如果出现组织问题,那么管理者应该检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组织工作和角色分配本身出现的问题,还是因为员工具体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是由于能力有限无法胜任还是执行不力或者产生偏差等等,这要求管理者对公司人员组成、组织结构、资源组合等了然在胸,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全员参与的有效性结果。

其四,要体现领导者的指挥控制作用。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执行过程中,领导者应该密切关注、定期检查、及时评估,监督计划能否如期进行,适时进行激励,并实施其控制功能,当计划偏离目标时应作为迅速的反应,及时纠正和调整滑离计划轨道的步骤,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实现目标。在整个指挥控制过程中,组成了一条指挥控制链,领导者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整个指挥控制链,确保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所以说,领导者是团队的领航者,是行驶于大海之上巨轮的舵手,领导作用对促进全员参与,提高企业执行力方面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二是理念引导

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谐与发展是我国烟草企业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文化理念可以引导和激发员工参与构建“和谐烟草”和推动“卷烟上水平”的工作热情。

首先要培养的是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要针对行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总体要求,以及员工为企业服务与为自己服务“双赢”的特点,弘扬“公司兴我兴”、“公司荣我荣”的牢固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员工中形成荣辱与共、价值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其次,要结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倡导“居安思危”的生存理念,着力诠释企业的发展成就、发展前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要倡导团队合作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强调上下同心、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

另外,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可以结合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出一些诸如“一切为了顾客”、“下道工序是顾客”、“服务到位、乐以奉献”等服务和工作理念,引导员工进一步提升自身意识,为全员参与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氛围营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员工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要用“政治优势”来激活,“组织优势”来激发,“文化优势”来激励。

营造全员参与氛围的形式多种多样,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员工视为组织的宝贵财富,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没有这样的理念,即使有相应的制度,有相应的全员参与形式,往往也难以真正吸引员工参与,更难以使员工满意。员工只有在感觉到自己被组织当作“人”了,对组织有了归属感,才可能产生参与的热情。

首先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定期收集员工反馈信息,及时把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汇集起来,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理顺员工的情绪,确保生产经营秩序和员工队伍的稳定。

其次是在制度上加以健全,以亲情化管理对待员工,维护员工利益,解决员工关心问题,设立员工成长通道,创造员工发展空间,并在工作中提供员工培训机会,让员工获得持续成长,不断增强整体素质,为全员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三是在舆论宣传上下功夫,在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宣传栏、橱窗等宣传文化阵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运动会、知识竞赛、意见和建议征集等各种活动,丰富企业文化载体,增强渗透力和影响力,进一步营造和谐、融洽的企业氛围,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参与积极性,营造空前活跃的参与氛围,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到企业各项活动中,增强职工的能动性、创造性,进而促进企业执行力得到提高。

四是渠道畅通

全员参与的程度实际上是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的表现,反映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全员参与程度如何,与企业为员工创造畅通的参与渠道有关。没有畅通的参与渠道,员工即使有参与的热情,也无法有效参与。如果组织过分注重员工的等级,中层管理人员堵塞沟通渠道,员工除了被动完成自己的任务,再也不会关心组织,这样组织就会显得死气沉沉。这种参与渠道形式多种,表现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部门参与、车间参与等;表现在参与形式上,可以是沟通参与,即征求意见、公告、听证会等;也可以是决策参与,即职代会等形式;还有就是实践参与,即QC活动、小改小革活动等,让员工亲自参与到改进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改进问题,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另外,企业还可以创新一些全员参与的组织形式,减小参与的最小群体单元,比如:可以发挥班组或团队作用,扩大其成员的参与面,通过发挥班组或团队影响力,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要求和改进方向通过班组(团队)内消化与改进、班组(团队)间竞争与协作,进而达成部门、企业统一的执行步伐和努力方向,并形成一种固定的运作常态,将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促进企业执行力得到提升。

总之,全员参与,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有效手段。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企业所取得成绩都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全员参与度,进而促进企业执行力得到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