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智慧┆寻找学校发展的新坐标

 张福涛lu70kpm9 2018-05-22


 

   寻找学校发展的新坐标

——寿光市圣城中学  齐永胜

 

      近几年来,我们到过改革开放的前沿广沪,也去过基础教育的强省江浙,考察过很多的学校,学习归来,反思我们,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改革以及队伍提升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因为差距,才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反思、提升,才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面对实际,需要我们立足长远,寻找学校发展新的坐标,不断经营学校,实现学校更好地发展。


培植一种文化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原点。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当2015年9月我来到圣城中学工作之后,我也在思考圣城中学从何处来,怎样走,到何处去。于是,我们根据校名渊源,挖掘寿光文化历史,提出“三圣文化”,凝练生成“三圣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文圣仓颉,象征“传承与发展”;农圣贾思勰,象征“教育即生长”;盐圣夙沙氏,象征“教育即生活”,并以此整体构建学校党建、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部特色、师生发展等,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尤其注重顶层设计、整体建构,建成了“三廊一室一家一广场”(“童心向党”文化长廊、践行核心价值观长廊、党员先锋长廊、“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队室、政治关爱之家和三圣广场),将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营造出了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我们还想利用这个暑假,进一步丰富我校三圣文化内涵和加强文化硬件建设,建设“三圣教育书院”、“三圣创客空间”以及“三圣文化园”等文化景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教育元素。

       文化需要始终坚持,才能根繁叶茂,开花结果。我想起了在去年校长论坛上做的《从“大树理论”,谈好校长的成长之道》,一棵小树要想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必须具备五个要素: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向阳光,学校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滋养;需要坚持、坚守,始终如一,不能朝令夕改、轻言放弃;需要有扎实的根基;需要不断的充实与完善,汲取更多的智慧和营养。


推动二项建设


       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中,基本形成了“基础课程、主题课程、拓展课程”为主体的“三圣教育”课程体系。初中、小学和幼儿三个学部依据学生实际,丰富充实完善“三圣教育”课程体系,适时开展各项课程。同时把研学旅行课程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根据节日时令、乡土风情等,适时安排富有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也正在积极进行课堂的改革,打造灵动而有效率的课堂。在课堂改革的进程中,其重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就要树立“全面育人”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用爱化解学生的不当行为。我们现在倡导并实施的“四环八步”学本课堂模式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逐步完善,逐步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落实三个保障


       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党总支始终以“大党建”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打造“三圣教育·红色领航”党建品牌,深入开展“三红工程”。实施党建课程化,编写了《童心向党》《点燃正能量》等党建校本教材,同时开设了节日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主题实践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等,逐步建立健全了“三圣教育”党建课程体系。设计制作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圣教育·红色领航”党建品牌标识,得到上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圣城中学党建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光明网、搜狐网、凤凰网等高端网站纷纷转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努力打造优秀团队。中层干部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带动力强和执行力强的人员提拔重用到管理岗位上,同时要强化中层干部之间的团结协调,做好补位和衔接。对于全体教师,需要运用好“蚂蚁效应”,打造团队,激发团队活力,校长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感情投资,通过不断改善、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挖掘每个教师身上的各种潜能。我们通过青蓝工程、党员导师等激励措施,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技能,切实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给老师们免费提供上下午茶、集体庆生、节日送花等关爱举措,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三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印发了《教师成长手册》。主要包括:学校层面的《三年规划》《发展行动纲要》等,让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现在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刚性的管理制度,如《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行为准则》《考勤管理规定》等,教师必须要严格遵守,要有所敬畏;柔性的人文关怀,如《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方案》《教师关爱机制》等,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师德水平、福利待遇等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从教的信心和责任心。

       学习不是简单的拿来,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而是重在挖掘和提炼,需要嫁接和生成,落实到自己学校的实际中来,这样才能为我所用,才能促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