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谈成方的灵活运用■田中明

 田氏健康中医 2018-05-25


 

中医方剂,丰富多彩。在临床实践中,若能对成方有深刻的认识,并加以灵活应用,必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成方有主治方和通治方之分,在临证应用时应加以分清。“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是几种,每种亦有主方”(徐灵胎语),又说“专治一病为主方,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方”。也就说,主病有主方,通治方也有主病,但治疗范围较为广泛。如六味地黄丸主病是肾阴亏损所致的瘦弱腰痛等证,但对肝肾不足、自汗盗汗、遗精便血、喉痛牙痛等也能治疗。这就存在一个灵活运用的问题了。只要认清主因、主脏、主证,根据具体病情而加减,是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如果认为阴虚证都能用之,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收不到意想的效果。关于这点,前人已经为我们总结出了经验。如治肺肾(阴)两虚的劳嗽,则加枸杞子、菊花(名为杞菊地黄丸)。所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要在认清疾病的基础上找出一个与之相应的成方作为依据,再根据具体症状、个体差异而灵活化裁。张景岳所创立的左归饮、左归丸,其实就是对六味地黄丸加以灵活运用的结果。正如他所说的:“用六味之意,而不用六味之方。”。而他在用左归饮、左归丸的时候,根据病情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如用左归饮时,见肺热而烦者又加麦冬,肺热而多嗽者加百合;用左归丸时,见大便燥涩则去菟丝加苁蓉,虚火上炎去枸杞、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这对我们临床用药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吗?

当然,适应地选用成方并灵活加减运用,必须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病人的身体素质状况。例如熟地性温滋腻,对内热的病人就应改为生地;肠胃素来薄弱的则可将熟地炒用,或加砂仁行气醒胃。不过,这并不是说成方的灵活运用就仅限于加减方面。秦伯未老中医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兹借鉴的经验。比如秦老用阳和汤治疗顽固性的痰饮咳喘,效果胜于小青龙汤。这是由于小青龙汤是治疗风寒引起的痰饮咳喘,阳和汤却与痰饮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相吻合,并能结合痰多的症状,故用之效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