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静专栏】准确审题,巧妙立意——“三写三评三提升”作文教学实录及点评

 深思的草甸 2018-05-29


山海温岭,湿地语文

敬请期待

 

准确审题,巧妙立意

——“三写三评三提升”作文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山东滨州滨城区第四中学/曹静

评点:山东胶州市第八中学  /法洪雪

(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8年第4期)

教学目标:

1.学习审题,分析关键词语,领会言外之意。

2.学习多角度立意。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钟)

【屏幕展示】 《蔡明老师教你写作文》封面

1.介绍蔡明老师的写作教学观点,引入课题。

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老师曾经说过:“审题是中学生写好任何一篇文章的第一关。”

2.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准确审题、巧妙立意。在谈到审题的方法时,他只讲了八个字:“一字不放,逐点排查。”

【屏幕展示】

二、一写一评一提升

(一)  审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八字方法,来练练审题。我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题。

师:审题就是读题的过程,审题就是要一字不放,逐点排查。括号里的内容能再读一遍吗?如果是你,会选择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我会选择惊奇的语气。“哦,原来这才是……”

师:大家可以都试试,再和大家分享交流。

生:“哦,原来这才是……”我选择的是醒悟的语气。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自己曾经做错了事,后来又有了反思和发现。

师:题目中除了“哦”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词很重要?

生:我觉得“原来”这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原来”表示我之前没有意识到,后来我意识到了,所以“原来”这个词告诉我们,文章里要有个思想转折的过程。

生:“才”表示之前不知道,后来才明白的,是发生了新的情况。

生:“这”,告诉我们要写之前发生的事。

师:你再想一想,“这”与哪个词相对?

生:“这”与“那”相对。“这”表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那”表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师:关于“这”与“那”,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今天是在多功能厅上课。我们可以说这是多功能厅,那是教学楼。

生:从这个例子看,我觉得“那”指远处,“这”指近处。这就告诉我们,“这”表示要写近期的事,而“那”提示我们要写以前的事。

师:你理解得很好!在字典中对“这”就有这样的解释:“此,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那”相对。可以写以前的人事物,与现在做对比。

师:我们做一个小结,刚才我们 “一字不放,逐点排查”,不但发现了题目字面的意思,还找到了题目中隐含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审题的方法归纳为分析关键词语,领会言外之意。

(二)拟题

师:审好了题目,我们就来做这道填空题吧。请同学们在作文纸的题目位置,写出你的答案。

(生拟题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组长收集好同学们的题目,写在前面的白板上。

(组长在白板上誊写题目。)

一组:成长、生活、爱、青春、美、春天、榜样

二组:青春、生活、友情、爱、时间、美

三组:我、爱、青春、友谊、成长、答案、生活

四组:青春、生活、现实、责任

(三)议题

师:同学们,哪个题目你最感兴趣?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选的是“哦,原来这才是春天”。现在正值春季,春天里往往寄托着美好的希望。以前我只是欣赏春天的美,今年我们正值初三,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春天的力量。

师:你从“春天”一词中感悟到美好,感受到力量,你对春天的理解加深了。

生:我选的是“哦,原来这才是青春”。我们正值青春期,我们有时候会叛逆,但是我们也会反思。初三了,奋斗也是我们青春的色彩。

师:叛逆、反思、奋斗,这样多彩的青春,是以前不曾享受到的。可以写写以前的感受,再写写现在的思考。提到“青春”,我倒是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咱们四个组都选了“青春”这个关键词,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说明我们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

师:的确,“青春”正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最熟悉的话题,所以四个组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青春”。

生:我选的是“哦,原来这才是成长”。这三年里我们经历了一些磨难,逐渐成长了。

师:“磨难”这个词有点重,换成什么更合适?

生:换成“磨炼”,或者“挫折”更好。

师:我看到你们组里有同学写到了“责任”,是谁写的?

生:是我写的。那个周末,好不容易可以在家放松两天,妈妈却说:“今天来货,你过来帮忙!”我一开始很不情愿,后来慢慢地找到了窍门。可是,就算这样,几百件货上了架子,也把我累得够呛。我跟爸爸抱怨,可是他说当年和妈妈把几十斤的货物扛到四楼,再累也咬牙挺过去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忽然想到原来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担起的责任啊!

师:你从亲身经历中感悟到成长的责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成长”这个大的话题,落到一些具体的感悟上。这给我们的拟题一些启发:同学们的成长感悟,能不能用更加具体的词语去表达?

生:刚才我们小组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了这几个题目——这就是合作啊。我们可以写“哦,原来这才是合作”。

生:冬天我们上体育课,总是把衣服交给郝莹拿着,她一点都不嫌累,她的微笑让我们觉得很温暖。我觉得可以写写“温暖”。

生:我们还可以写信任、幸福、爱、快乐、宽容等等。

师:“成长”是一个“大”话题,我们可以把它“缩小”为一个“小”题目。选好切入口,展开来写,那么就很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生:我们组选的是“哦,原来这才是友情”,还记得那次老师让我修改作文,我问谢萌怎么改,可她却不告诉我,让我自己去思考。我当时心里不高兴,可是当我改完发给老师的时候,给她发了一条消息,告诉她我改完了。没想到她居然回复了一句“很晚了,我去睡了”。平时总爱早睡的她,这次居然一直在陪我到深夜。

师:友谊是瞬间开放的花朵,时间会使它结果。“友谊”这个词可以用更美的词语替代吗?

生: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改成“哦,原来这才是花开的声音”怎样?

生:太美啦!“友情”是同学朋友之间最美的情感,正如春天的花,悄然绽放!

(四)小结

师:我们回想刚才的讨论,四个组都选择了“青春”这个话题,因为我们正值青春,这是我们最熟悉的话题。我们在立意时选择“避生就熟”。“成长”是一个大话题,我们落笔时要把它拆解成信任、幸福、温暖、快乐、宽容、合作等小话题,也就是“化大为小”。刚才我们也讨论过“友谊”的话题,由这个话题联想到“花开的声音”。在这个题目中,虚与实相互联系,相互衬托,使有限的篇幅展现丰富的内容,更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我们可以把立意的方法归结为以下三种:避生就熟、化大为小和虚实结合。

【屏幕展示】

立 意

避生就熟

化大为小

虚实结合

三、二写二评二提升

1.  即时写作,仿写片断

师:央视热播节目《朗读者》的“青春”话题的开篇词里写了这样的话。

【屏幕展示】

师:这是主持人对“青春”的诠释,老师希望你也能用诗意的语言,诠释自己所拟的题目。

【屏幕展示】

2.学生写作,小组交流

3.师生讨论,相互借鉴

生:我写的是《哦,原来这才是爱》。在夜幕的笼罩下,一切都显得寂静起来。星星用它那好奇而又有一丝胆怯的目光俯视着大地;各种昆虫声交错成一首交响曲。这时,远处传来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一二一,一二一……快点,相信自己,坚持,再跑快点……”在爸爸每天的陪伴和帮助下我的成绩不断提升。

师:结尾的那句话,你忘记加上了。如果在这段话后面,加上那句“哦,原来这才是爱”,可以吗?

生:总觉得有些不妥当,但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妥当。

生:是“才是”不妥当,这段话后面应该接 “哦,原来这就是爱”。

师:问题来了,“就是”与“才是”有什么不同?

生:“才是”,表示之前对爸爸的爱不能理解,现在终于理解了。

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才”有一个义项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而“就”有个义项则是“表示原来或早已是这样”。这样看来,这个片段该怎么改呢?

生:应该先写之前对父亲的误解,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对父亲的看法改变了。这样,才能照应题目中的“才是”。一开始我被爸爸拉出来跑步,心中充满了反感,浑身上下都在拒绝。爸爸看出了我的不情愿:“快点,不就是跑个步吗,就坚持不住了?以后你碰上的困难多着呢,就想放弃?”听了这句话后我不禁感到羞愧。

师:我们在审题时要咬文嚼字,不可审错任何一个关键词。 “才”与“就”,一字之差,文章内容和结构就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生:我写的是《哦,原来这才是春天》。我迎着熹微的晨光站在路旁,忽然只觉得眼前一亮,心思便被棕色枝桠上的细小芽苞吸引了过去。真美啊!嫩嫩的、绿绿的,像小莲花般绽放的小芽。一个接一个簇拥枝头……哦,原来这才是春天。

师:这些小小的芽苞,一定让你想起了什么。林徽因曾在春天深情地感叹:“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生:是啊,这一个个小芽,像极了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我们将如这新芽,迎着春光,迎着风雨,傲然成长!

师:你从美景中读出了春天的味道!审题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借物抒怀,睹物思人,不必拘泥于一物一景。多想一步,联想能让你变得更深刻。

生:我写的也是《哦,原来这才是青春》。什么是青春?无数次问过自己什么才是青春?青春就好若一座奇幻的迷宫,我们不自觉推开了这座迷宫的大门。童年时,就羡慕那些穿着蓝白校服的中学生,羡慕他们眉宇间的神采飞扬,羡慕他们表达出内心的狂野,羡慕他们眼神中的不屑。曾以为青春遥不可及,但它却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身边。曾以为青春就是做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于发现追逐梦想的脚步才是青春!

师:青春是每个人最美好的回忆。你从“青春”里读出了多彩的人生!“青春”一直萦绕在你的心间,不断寻找青春内涵的过程,也恰巧成就了你的青春。

生:本来我对青春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感到迷茫。她的解读,给了答案!

师:“审题是第一关,但并非是过了这一关就不再审题。高明的写手,是要把审题渗透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即使在最后的修改时,还需要再审题。”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发现在审题时往往会“错读”、“浅读”或者“漏读”内容。因此,审题时要对题目中的每一个词都仔细揣摩,我们还发现只读出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多想一步,可能会有意外地惊喜。

第二课时

四、三写三评三提升

1.课上写作,拓段成篇

2.小组互评,相互借鉴

3.佳作展示,立标学模

【习作展示】

哦,原来这才是青春

崔双怡

青春就好若一座奇幻的迷宫,我们在不自觉中推开了大门,在其中跌跌撞撞寻找所谓的方向。

当还是童年时,便总是羡慕那些穿着蓝白校服的他们,羡慕他们眉宇间的神采飞扬,羡慕他们表达出内心的狂野,羡慕他们眼神中那浅浅的不屑。

曾以为青春遥不可及,但它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来到身边。曾以为青春便是做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明白青春是谜一般的字眼。

我记得那个秋天。那个秋天我踏进了这个陌生的校园,命运又把新的陌生人推到身边。一切的陌生,一切的好奇又都充满着恐惧。

我记得那个夏天。校园的梧桐树碧绿成荫,蝉歇斯底里的叫着,让我们本来就烦躁的心更加的烦躁起来,窗户被全部推开,阵阵热风被吹进教室,风扇无力的转着,闷热的教室让人仿佛要窒息一般,老师在白板上写满了知识点,不停地讲着最重要的部分。然而我们却都有气无力地听着,我也是,闷热的天气让我一句也听不进去,随意拿一张纸涂鸦,写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无数日夜便这样过去,时间流逝春去就来,蝉停止了它无休无止的歌唱。梧桐叶早已变得金黄。一整个学期,我就这样画着自己的画,写着自己爱的字度过了。

我记得这个春天,这个春天似乎格外的美。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在操场上奋力奔跑的我们,将要来临的中考让我们压力剧增我似乎已经感觉到了那魔掌正在一点一点的靠近。新抽出的柳枝仿佛在一夜之间张开了自己的伞。含苞的连荆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盛开。蓝帘被风吹开,教室里的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打闹的我们。

紧张的气氛蔓延在整个教室,每个同学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因为我们知道距离中考已经不到两个月,也明白这次中考意味着什么。

此刻我终是明白,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便是看着梦想,做关于青春的梦。

青春,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字眼。追逐梦想的脚步才是青春,青春也充满了相遇、离别、喜悦、悲伤、爱和恨。

当我们体会出青春的味道时,青春的迷宫便会走到尽头,明白时,青春便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师:“人们常说,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立意,是文章的灯塔,照亮读者的心灵。”读读这篇文章,谈谈你的发现。

生:三年的生活,有很多美好的遇见,有很多话要说呢。

生:崔双怡用“那个秋天”、“那个夏天”和“这个春天”,差不多把三年的初中生活串了起来。

师:段首句排比,让我们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在崔双怡的作文里,对“青春”有怎样的理解?

生:她文章开头说“青春是一场奇异的梦境,在不知不觉间开始,又无声无息的结束,身在其中,却无比迷茫,仿佛你永远无法探索出青春的奥秘。”结尾也写道:“青春,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字眼。追逐梦想的脚步才是青春,青春也充满了相遇、离别、喜悦、悲伤、爱和恨。”

师:从立意角度讲,你能谈谈么?

生:这篇作文写了“青春,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字眼”,可是她把对青春的所有感受,归结为“追逐梦想的脚步才是青春,青春也充满了相遇、离别、喜悦、悲伤、爱和恨”,这样“青春”这个魔术师的口袋一下子收紧了口,文章也完美收官。

师:你从这篇文章里学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写文章,要从生活小事的圈子里走出来,站在圈外看世界,或者像孙悟空一样站在云端看世界,往往能发现很多事物有共同的特点,抓住了这些共性,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师:审题有正误,立意有高低;意深则文深,意浅则文浅。清代王原祁说得好:“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审题立意大学问,愿爱好文学的我们能更好学好这门学问。

【总评】

拾级而上,低耗高效

山东胶州市第八中学 法洪雪

作文课向来以其高耗低效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一线语文教师也一直在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和高效上做着勤恳的研究,曹静老师的“准确审题,巧妙立意”的作文课就是其中一个实操范例。

不设审题障碍就是没有审题障碍吗?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命题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不设审题障碍,审题就无障碍吗?未必!笔者曾经做过类似实验:在不进行任何审题训练和写前提示的前提下,安排学生写题为《母爱引领我成长》的命题作文,结果有47%的学生只写出了母爱,而并没有留意到“引领”“成长”等关键词。为了验证学生的审题障碍的相关问题,我在平行班、临校班级做了三次相同的实验,审题出现问题的学生比例分别是55%、51%和46%。这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仅是不设置审题障碍就可以解决的。

那么,怎么解决呢?也就是说,怎么训练学生审题能力呢?一线老师做过很多尝试,例如分门别类讲解、例如例文分析、例如精研题目里的虚词……但是,就训练效果而言,都不理想。

以上事实证明,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审题障碍,这个障碍不是题目设置的障碍,而是学生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方面存在的审题障碍。

如何解决这个审题障碍?

曹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益尝试:它一改传统作文审题指导课的“老师讲讲”“学生议议”模式,变成了老师邀请学生:“来,你试试”。

其特点有三:

一是迈着台阶步步高

针对学生存在的审题能力不高、选材范围受限的种种问题,曹静老师设计了从起步到提升再到“完工”的几个环环相扣又步步提升的教学步骤。第一步,一写一评一提升,教师出示题目《哦,原来这才是     》,引导学生明白审题的过程就是读题的过程,审题就要一字不放,逐点排查,并且掌握审题技巧、立意技巧;第二步,二写二评二提升,用即时写作、仿写片断、师生研讨的方式,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审题立意具体操作技巧,也有了仿效的“模子”;第三步,三写三评三提升,通过课上写作,拓段成篇的方式,夯实以上两个环节获得的作文技巧。三个环节,仿佛喊着“一二三”的号子,激励着学生行进在作文能力提升的台阶上。学生拾级而上,老师的功劳不可小觑:学生能力能达到的,老师做一下梳理;学生能力达不到的,老师做一下提升;学生出现失误的,老师做一下纠偏。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迈着台阶步步高。

二是能力提升有“弯道”

更值得借鉴的是,曹静老师在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并不急于将学生“推”到上一级的台级,而是很有技巧地诱导,达成学生能力提升“弯道超车”的高效状态。

例如,在学生出现审题和命题失误的时候,曹老师不是简单地告知,而是顺势而为:

生:我写的是《哦,原来这才是爱》。在夜幕的笼罩下,……在爸爸每天的陪伴和帮助下我的成绩不断提升。

师:结尾的那句话,你忘记加上了。如果在这段话后面,加上那句“哦,原来这才是爱”,可以吗?

生:总觉得有些不妥当,但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妥当。

生:是“才是”不妥当,这段话后面应该接“哦,原来这就是爱”。

师:那么,问题来了,“就是”与“才是”有什么不同?

……

特别喜欢曹老师的这句“那么,问题来了……”

问题来了,这个问题不是老师抛出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己已经有了问题;问题来了,不是老师直接跟学生说“你做得不对,你有问题”,而是顺着学生本身已经存在的问题指向,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恍悟他自己审题存在的问题,并思索自己的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来了,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直线推进”,而是“弯道超车”——让学生自己绕个弯儿,自己想明白,自己去解决,这种弯道行进,看似绕远,但是实际的效果却比走直道要有效得多。

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把握不可谓不用心,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机智不可谓不巧妙。

三是目标达成有评价。

清华附中王殿军谈到核心素养时提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评价,评价的关键是如何评价”。曹静老师的课是如何达成对学生的评价的呢?当然,没有分数;有的,是这些评价环节:

1.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

2.每个小组筛选出三至四个,由组长写在白板上。

3.小组讨论,自选角度,评价题目。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有评价,师生有共同评价。有评价,就肯定有优劣,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欣欣然,没有得到高评价的学生也不必戚戚然。后者反而在大家的评价过程中得到了拟题能力的提升,因为在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会更多一些思考:我的题目为什么没有得到高评价?他的题目为什么被推荐成了好题目?我的题目该怎样修改才能成为好题目?拟题的技巧是什么?哦,原来,题目不能起得太空、太大;哦,原来题目还可以这样拟……

如何评价,很重要。在能力训练行进中的实施的评价更重要:

生:我们组选的是“哦,原来这才是友情”,还记得那次老师让我修改作文,我问谢萌怎么改,可她却不告诉我,让我自己去思考。我当时心里不高兴,可是当我改完发给老师的时候,给她发了一条消息,告诉她我改完了。没想到她居然回复了一句“很晚了,我去睡了”。平时总爱早睡的她,这次居然一直在陪我到深夜。

师:友谊是瞬间开放的花朵,时间会使它结果。“友谊”这个词可以用更美的词语替代吗?

生: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改成“哦,原来这才是花开的声音”怎样?

这段精彩的教师评价,可谓不着痕迹。曹老师在高度评价了学生的拟题和选材之后,适当给予了契合这个材料的拟题评价,问:“‘友谊’这个词可以用更美的词语替代吗?”即在评价的同时给予学生拟题的指导,且对这个学生发言的最终评价,更是提升了学生能力的层级,指明了拟题的技巧。

总之,此课例是作文教学如何高效低耗的有益尝试,是一次老师陪伴下进行写作能力提升的作文教学新探索,值得一线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蔡明.《蔡明老师教你写作文》[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2】李庆陆. 《中考语文新评价》[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曹静,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语文教师,2017教育部初中语文培训优秀学员,滨州市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滨城区首批名师,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近年来,主持山东省教研课题“生活日记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顺利结题。曾执教市级观摩课《窗》,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并指导学生在《青少年日记》《中学生学习报》《阅读与作文》《少年先锋报》《同学少年》《学习报》等报刊发表作文数十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