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第57篇:教研有感∣要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下)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6-13 发布于广东

要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下)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第四,审题立意的训练一定要有“程序性知识”作为基础。这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可能是比较高的要求,但又是学生所欠缺的。我们平时教的最多的是“策略性知识”,例如审题的原则、要求等,比如你跟学生说“同学们立意的时候要做到精准”等,这就是一种要求,究竟如何才能做到“精准”呢?估计很多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当然很多老师也是一筹莫展。也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更是“如何写作”的实操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我所说的“程序性知识”,这与张华老师的“技术作文”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横栏中学游晗昕老师的一节课《隐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这节课最初用于对潮州市的教育帮扶。游老师接到任务后,就选择了审题立意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很正确的。后来,她参考了我发表在《语文建设》2023年第3期的论文《中考隐喻型作文审题分析与教学应对》,据此设计了一节课。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我表示十分认可。论文是我的研究成果,但如果论文只固化在期刊上,而没有在实际的教学中起到作用,这样的论文其实也没有什么价值。游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论文演化为一节课,并结合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进行讲解和训练,我觉得是很好的一种研究途径。她以《搭一座桥》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先是展示一篇“病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桥”的含义,然后呈现出这类作文的立意的步骤:一是抓关键词,明确喻体,即明确题目中的“桥”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桥,而是要写出桥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二是发散联想,多向延伸。从桥可以联想到什么呢?教师提供了一个框架图,从桥的外形、作用、类型、特点、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自由联想。三是借助问题,化实为虚。教师又提供了一个框架图,请学生从桥的某一个点出发,思考“谁搭桥”“搭一座什么桥”“为什么要搭桥”等问题。隐喻类命题作文的要点是“化实为虚”,即将题目中的具象化的词语抽象化为某种观点、观念,或某种情感、态度等。四是稳中求新,虚实相生。前者指的是在稳定立意的基础上,避开“多数人的立意”,借助立意金字塔来明确立意层级,后者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既要有“虚”写的深刻立意,又有“实”写的景与物,丰富文章的内涵。游老师以该题目为例,将审题立意的步骤呈现给学生。然后再以“最美的行囊”为题进行训练,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呈现优秀范文供学生参考学习。

这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讲,并无特别之处,就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享交流”,但本节课的最大价值在于提炼总结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也就是我所说的“程序性知识”。这种课例的开发,就意味着一名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我希望集合全市教师的智慧,开发出有关审题立意的系列课例,然后进行全市展示,分享优秀的教学经验。

开发比较型作文审题立意的课例。参考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李旭山老师发表于《语文建设》的论文《例谈中考作文题中的“比较任务”思维训练》,开发出一个针对比较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的专题课。比较型作文指的是题目中直接呈现或间接暗示对比意义的作文,例如前面提及的“平凡而不平庸”,学生就需要比较“平凡”和“不平庸”这两个词的含义。再比如“我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等题目,都有比较的意味。这类作文审题立意的要点是什么,流程是什么,都需要用具体的课例来呈现。

开发关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课例。所谓“关系型作文”指的是题目中含有两个概念、动作、观念等方面的逻辑关系,例如“推窗风来”“登高望远”“朝向佳处,放步去走”“强与坚强不一样 ”等,这类作文题虽然不多,但难度较大,因为比起单一含义的作文题来,这类题目的审题点有两个,考生就需要在分别理解审题点的基础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类作文也需要用一个课例来呈现具体的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步骤。

开发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课例。半命题作文目前出现的频率较高,每年都有很多半命题的作文。但是对这类作文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教师的指导还存在一些不到位、不深入之处。例如需要补充的词语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需要补充的词语与已经给出的词语的关系、已经给出的词语中的关键成分、需要补充的成分如何体现创新,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目前也没有较为成熟的课例。

开发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课例。广东卷虽然没有出现材料作文,但全国各地的材料作文题目越来越多。如何从材料中选择角度进行立意,如何处理多种立意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与立意的关系,如何区别“就事论事”和“寓意启发”这两类写作模式等等,也都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当然,这种研究的力度可以稍微弱一点,毕竟材料作文的立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开发材料解读策略与流程的课例。我虽然提出了“审材料”的想法,但还是比较笼统,具体的流程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提炼出相关的策略方法,形成材料解读的框架图,这方面也需要组织人手去研究突破。

我所提出的只是一些典型的审题立意教学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发现、挖掘新的教学点,在此基础上形成课例,经打磨与试教后进行推广。教师自己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过程与教学情况,形成教科研论文和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