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作文拥抱语文核心素养

 老刘tdrhg 2018-06-04

武宏钧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重视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作文教学以文本为中心,只强调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却忽视学生的感受体会,忽视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然而,深圳钟传祎老师的学科作文教学,是在大的背景和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在既定的环境条件下,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文章,并且把文章做大。学科作文教学是一个了不起的探索,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作文教改,而且形成系列,构建体系,是作文教学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科作文拥抱语文核心素养,从一个结合到所有学科的整合,从语文老师到各科老师的参与,从小学实验到中学大学的延伸,从作文教改到学习方式的优化,学科作文教学在课程整合、打通文理、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探索,成为新的作文教学体系,填补国内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空白。
一、教学定位,学科作文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个体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框架是完整的、合理的,而其中学科关键能力是他们的一个突破点,以学科关键能力带动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学科作文从关注自我、关注他人的“小我”之境,到关注群体、关注民族、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大我”之境,再到关注哲学、关注信仰的“真我”之境,作文的主题能透露出文章作者更深层次的东西。
学科作文从习作练习出发而指向多元。学科作文是用作文的形式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其内容可以是对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科策略的认识、理解、领悟或关于学科现象和学科价值的认识和陈述,可以是探索或研究学科问题或欣赏、追求学科美的愿望或畅想,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学科素质的评价或学习体验等。通过学科作文的练习,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学科思考与发展的水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学科写作的水平与能力等。也就是学科作文中所反映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学科作文教学定位就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学科作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过程中,伴随着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以及对语文课程性质新的认识,于是,“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课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理念的。
语文素养,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囊括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智慧、语言积累、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个性风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是一个多维的、立体化的课程目标。只有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构成学生个体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强调“教育生活化”。然而,在应试体制和升学竞争的压力之下,学科知识的记忆和练习不断强化,学科作文教学对此可能很难有大的改变和突破,弄不好反而可能妨碍学生跟自然和生活的联系。
钟老师对学科作文教学的探索已经有多年的时间。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学科的学习,这是客观现实。学科作文引领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其教学目标就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譬如数学作文就是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内容,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疑惑、感受、理解、评价、意见,记载数学课堂发生的趣闻轶事以及和数学学习相关的背景、故事,数学作文不仅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数学情况,提高教学效率。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连,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就没有作文,数学也是来源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数学的学习最后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测量”问题来自生活,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测量什么东西,用什么工具测量,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过去如何测量,测量的发展历史,校内测量存在的问题等等,问题来自生活,要从生活中找出规律,抽象为数学的解答,然后要利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包括楼梯问题,排队问题,钟面分割问题等,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观察、体验、分析、思考、求证,最后获得答案,这些经历对学习本身非常有价值,这些经历的写成文字,更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学会在生活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学科作文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巧妙的进行了对接,使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三、教学策略,学科作文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过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各科学习的积累,学生对社会的观察、理解、思考,大多来自学科学习所得,学科内容也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的间接反映,是某一社会侧面的抽象和浓缩,学习的过程正是间接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因此写学习生活,提升学习效率,不仅必要,而且理应如此。学科作文就两件事,一是把信息、世界写入自己的大脑;二是把自己的个性通过这个事写入别人的大脑。一方面把生活、知识和想象中的信息写到世界去,另一方面通过个性的表达和个性的思考,在把自己写进世界里面去。
中国的现行教育,学科之间壁垒森严,老死不相往来。学生还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主。这种状态,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快,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的教育还停留在传授知识的阶段,而且传授知识也仅仅是为了考试。那么,我们的学生从学校出来就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科作文让作文变成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还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它打通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搭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一座桥梁。那它让孩子们的学习,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而变成了一种综合的学习,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作文是对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一大突破。我们现在的学生作文,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真实。从小到大,都是围绕道德情感写文章,要让孩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有理想的人。其实孩子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这就是成人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这跟我们历史文化有关。我国从古到今,都是注重人文教育,缺少科学教育。我们发现身边很多人的科学素养是很欠缺的,比如说看说明书,好多人都没这个习惯。吃药时,药品的说明书,也不仔细看。这些科学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觉得学科作文是改变当前作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我们要打破固有的传统,认识到作文不仅仅是为了表情达意,是一种语言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改进人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工具。学科作文在这个方面的意义非常重大。
譬如小学生都喜欢体育课,孩子好动、活泼的天性在体育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快乐的游戏、兴奋得大叫、激励地比拼、尽心的模仿老师,一切是那么的自由。活动空间很大,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精彩,手脚得到充分地舒展,头脑得到充分地激荡,想动就动,想叫就叫,和教室里正儿八经地听课完全不一样,没有拘谨,没有约束,没有害怕,没有不断地批评、教训,在身体的碰撞中,在活动的尽兴中,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由、开心。运动是孩子生活中主旋律,应该而且必要成为学生习作的主要关注点。体育课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运动作为大脑最好的营养,也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借助写作,不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运动,提高动作训练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体育和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一起,可以说,只有学生有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写成文章,而且写成各种体裁的文章。当这种整合性的训练成为一种常态,势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注意倾听,学会体验,及时记录,提高效率。
体育学科作文及时的记录,还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运动。体育教学以动作技术的新授、复习和考核为主要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示范、纠错和学生的反复练习等等。体育教师注重的是教“会”学生,而较少注重教“懂”学生,更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如果让学生把体育课的留恋变成进一步参与运动的激情,让瞬间留存,让精彩不断回味,让喜悦化成运动的动力,让短时的兴奋变成长久的激情。学习一个动作,记录动作完成的过程,从老师的示范,到亲身的体验,从不断地失败到逐步地成功,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最后完全掌握了动作要领,规范熟练地完成动作,其间的失落、害怕、困窘、矛盾、忍耐、高兴、激动等,每一番体验都是成长中的一个独特的脚印。当这种体验写成文字无疑强化了学生成功的快感,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学科作文及时的记录,还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训练是体育的一大主要任务,学生在课堂学习跑、跳、体操、武术等。这些动作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学生对动作的复述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作概念的形成,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采用符号记写法、想象练习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其中符号记写法,就是让学生用语言或图示记写动作的分解情况,首先怎么准备的,手脚如何配合,第一个动作怎么做,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每一步的动作要领一一记清楚,这样练习的时候心中有数,能清楚的感知自己练习的效果,了解练习中的困难和不足,及时纠正,不断熟练。想象练习法是在学完动作后,将动作的过程在头脑中回想一遍,加深印象,以便更熟练地掌握动作。显然这两种方法都强调信息的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动作过程中的影像。体育学科作文关系非常密切,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让孩子动起来,尽情抒写课堂的精彩,既解决作文的素材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同时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动作训练的效果,实现双赢。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科作文,跳出语文课堂练作文,跳出语文课本练作文,跳出语文学科练作文,其策略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教学方案, 学科作文奠基语文核心素养
作文的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想象、概括等认识能力。但由于作文是中小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达,因此不能光注意它的表现形式,也要重视它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必须站在教学论的高度分析问题。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学科作文训练还具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它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各种科学知识,可将这些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并促使儿童进一步猎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知识;第二,通过自我情绪体验,作文可以陶冶儿童审美感情,激发他们求知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以及忠诚、正直等思想品德。总之,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
我们生活在充满一个声音的世界里,我们的耳朵,每天无时不在聆听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作文,也要经常写到声音。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果没有声音的描摹,文章将失去感染力。
作文中的声音是用耳朵去感受,用心来聆听的!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作文要有声有色,描写事物要全面细致,但在学生的作文中既不会描写色彩,更不会描写声音,结果文章无声无息,非常沉闷。作家鲁彦用耳朵观察大海,写出大海的独特:“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学科作文的音乐训练使学生的耳朵更加灵敏,学科作文引领学生能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歌声能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音乐课让学会细心聆听,仔细揣摩,学会模拟并说出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大小、快慢,学会恰当的表达声音蕴含的情感,在次基础上如能自觉进行绘声练习,我们的文章将充满动感的乐音,将流淌着美妙的旋律。
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而数学作文是学生通过对自己数学学习过程的回忆、梳理、反思,对已学数学知识进行理解、领悟、内化,进而再发现、再加工、在创造。当我们的数学学习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你是不可能写出数学作文来的,当我们的学习思路杂乱,你的数学作文也只能条理混乱。反过来,我们要把数学作文写通畅,写得条理清楚,我们必须把学习的内容理清楚,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些知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我们该选择什么内容来写,怎么组织材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重点写什么。学生写测量过程,先交代学习任务及要求,老师如何教的,实际中我们如何做的,和同学怎么完成测量任务,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等等。一一写出来,完整经历巩固知识、转化知识、运用知识的全过程,促进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和深刻性。
五、教学实践,学科作文拓展语文核心素养
学科作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学科作文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一直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一直倡导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写生活,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极大的挑战:学生的生活基本就围绕学校进行,是相对封闭的,圈子决定了生活的局限,决定了表达的局限。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何开展作文教学,如何体现作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钟老师的研究探索正是立足与此而走出一条新路。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习,关注学习生活,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有了写作的内容,有了表达的欲望,怎么写,这是作文技巧的训练,是有规律可循,是可以一点一点解决的。
儿童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写作发展写作能力,同时,儿童通过阅读获得写作的知识,通过写作学到阅读的策略。阅读和写作,一个输入,一个输出,两者的对象都是语文文字,都是精神食粮,这是语言学习的整体观,不可割裂开来。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似乎没有什么联系,或者有联系也是松散的,随意的。而学科作文的习作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做别人的小导游,为同伴、亲人、路人等介绍照片、景点、图书、名胜、风景等,学会写导游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别人讲解,为别人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也让我们获得和社会互动的价值。设置招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实际上也暗示着,写好导游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写好文章,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写好文章更需要有明确的读者对象。
学科作文的教学观认为,学生“语文素养”是分层级的,而作文核心素养也是有层次的,既包括语文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能力、语文学习习惯、语言运用、逻辑思维等积淀性、基础性的作文素养,也包括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文化素养,还包括立德树人等方面的人文情怀、健全人格、开拓创新等的思想素养。学科作文积极拓展六大核心素养:生活素材素养;人文思想素养;逻辑思维素养;语言表达素养;艺术审美素养;文化蕴度素养。
六、教学评价,学科作文拥抱语文核心素养
信息社会的母语能力不能仅仅是经验,也不能不顾事实,不经过经验过程,把汉语、汉字这样的人文符号变成数理符号塞给学生。西方语言学认为只有抽象的语言形式才是科学的,而中国几千年的语文都不仅仅是语言形式,而是带着思想、载负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的话语和篇章。
然而,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这虽然是社会的进步,但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盲人摸象”式以偏概全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狭隘偏激思维、“不管黑猫白猫,只要逮老鼠都是猫”式“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思维,有可能会降低人的理性思维品质,助长极端思维情绪。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标》的基本理念。需要指出的是,就基础教育而言,让学生获得的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而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即比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那么,说到小学,在这个阶段,语文素养则更是基本的了,那就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言语技能三个方面。所以,笔者赞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法。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及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小学语文学什么?无外乎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母语学好了,包括美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小学语文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足矣。“字、词、句、篇”是语文知识,“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在小学,这“八字宪法”便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呢?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借鉴,那就是感悟、积累、运用。关于学科作文核心素养平时的培养,笔者认为有两条线——多思·自主·质疑·探究·批判·反思·创见——思想线;多读·感悟·点评·拔悟·审美·评价·创意——艺术线。在教学中,学科作文首先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即人心与文心通融,产生感情共鸣;然后善于积累语言,在语言的积累中,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最后加强语言实践,适当地进行运用性的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这个数学作文的案例,我们发现:传统的作文往往局限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写同桌,写老师,写我敬佩的人,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等,和数学的学习丝毫没有联系。写数学作文,把作文和数学的学习联系起来,大大拓宽了作文内容。在数学作文文中,学生可以描述数学现象、发表对数学问题的看法、表明对数学内涵的认识和探索,可以写一堂课的学习历程,一个知识点的探究过程,课堂活动的情景,学习中的趣闻,解题的过程,合作交流的经历,知识点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用童话的形式表现知识的生发、运用的故事等,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各种作文形式,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学了百分数,可以写老师教我百分数、生活中的百分数、百分数游戏、百分数的故事、百分号的来历,我设计的百分号,百分号奇遇记,百分数给我的烦恼,我教同学百分数等,可写的题目很多,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写成知识性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童话式的科普文章。“实际测量”,围绕测量问题,可写的内容也是非常多。老师在习作指导时,首先指导学生选材,可以是课堂学习情景,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学习;可以是测量的方案、测量的活动;还可以是测量过程中引发的合作、探究故事。
学科作文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作文。学习活动包括独立的探究活动,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课外拓展等,而作文则是写作过程及结果的具体呈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不只是对活动本身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活动的认识、态度、体验与感悟等的评价。对学习活动结果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科作文本身及其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评价。除了要评价学生在学科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学科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以及对学科本身的感悟与认识外,还要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以及对学科的情感与态度等。简而言之,评价的内容为: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学科思考与发展的水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学科写作的水平与能力等。也就是学科作文中所反映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作文评价关注学科生活和作文的互融,立足学生思维的不断完善和心灵的不断成长。其表现为:一是对学科学习评价的发展;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它不仅能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感悟和体会以及学科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熏陶等主观性知识进行评价,关注学生作文中知识的不断积累,能力的不断提高,情感的不断丰富,心智的不断成熟,作文技巧的不断完善,这无疑弥补了传统作文评价方式的诸多不足。谢老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保护学生习作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习作,学会在学科学习中挖掘素材,提升表达能力。
学科作文评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科作文评价除了具有检查、甄别、选拔和筛选的功能外,还有诊测、反馈、调控、激励、反思、导向和记录成长等功能。学科作文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通过学科作文,能够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看法和认识,甚至学科探究和创新的能力等。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训练目标要求,分析作文中各种有意义的信息,确保收集的信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并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围绕着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谢老师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目标非常明确。
学科作文评价除了关注作文的表达技巧外,还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方式既有定量的评价又有定性的评价;既有结果评价又有过程评价。既评价教师的“教”,也评价学生的“学”,更评价两者的互动提高,将评价贯穿于学科作文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使评价成为教与学的一部分。同时,学科作文评价主体多元,可以教师评,也可以是学生评和家长评。教师的评价包括语文老师和非语文老师,教育管理者;学生评价包括自评、他评、互评。多维的学科作文评价拓展了教育工作者的评价思维,更好地突出了评价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学科作文的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更多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相互讨论交流。

综上所述,学科作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受到高度关注。学科作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思想主线,深刻地改变着学校教育的内涵。学科作文的教育立场,从只关心分数,到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从关心统一要求,到关心差异发展;从只关心强化训练,到关心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科作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课堂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课堂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课堂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学科作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薄弱地区基础教育的建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学科作文同心同德、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在神州大地蔚然升腾。
学科作文倡导构建生命乐园——学坛教坛论坛坛坛有味健美和谐,底色彩色亮色色色生辉养正博学;学科作文追求宁静致远——解构建构同课异构构出徽语新天地,真情浓情无限深情情满教育大世界;学科作文践行教学共生——真教理教活教有效课堂悄然抵达,预学互学评学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学科作文的创新实践,未来更任重道远!学科作文的科学发展,一定能成就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