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二十世纪世界上什么飞机最丑,具体说某种型号可能存在争议,但是大家基本上都会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英国的飞机法国的船”基本上是确保了难看属性的。(虽然黎塞留还不错,阿尔萨斯更是少有的美观吧)但是就是这俩“审丑”大佬,却搞出来世界上最优雅的客机——协和。 英国飞机法国船当然也有好看的,但是丑名昭著的更多 当然,既然是涉及美观这种比较主观化的问题,估计会有不少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不过,就航空迷圈子中普遍认为,英法联合制造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在世界最优雅客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当然其设计也有为性能而向外观妥协的因素,但是总体而言,其美观程度无人能及。 图-144抄协和这件事不太靠谱,但是图-144安全性还不如协和,这方面这俩算是难兄难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航客机的速度已经达到了超音速之前的极限,由于飞机的飞行原理,亚音速飞机的某些位置的空速实际上是有可能超音速的。当飞机处于跨音速状态下,震动、噪音都会增大,乘客会十分痛苦。同时,油耗也会达到一个难以接受的地步。 协和早期风洞模型,最左边几乎就是个“天上飞的铲子” 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以更高的速度飞行,跨越音障,二是更改飞机的构型。但是单独进行一项更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所要付出的代价都太大,于是英法选择同时进行两方面的改进。而苏联方面和美国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测试,最终三方面的结果都是要么选择翼身融合构型,要么选择如后来的协和、图144、波音2707这样“特别苗条”的构型。 协和、图-144和波音2707外观相似度都很大 翼身融合构型在二战期间德国就进行过试验,而其最著名的产物莫过于B2轰炸机,但是这些翼身融合的飞机依然是亚音速飞机。事实上,如果飞机够大机翼够“厚”,机舱空间就可以从“一条”变成“一块”而增大客舱面积。 飞翼结构最著名的机型就是B2,但是它属于为了隐身性能而毫不考虑其他性能的极端产物 协和客机尺寸不小但是机舱很窄 但是飞翼结构也有其问题,一是这样难以布置传统的窗户,即便是开“天窗”,乘客看不到地平线也会不舒服(波音787的宣传很重要一点就是窗户大方便中部乘客看到窗外景色)而且如果是封闭座舱,容易导致乘客产生眩晕感或者幽闭恐惧症患者崩溃。 767加油机临时充当客机运输军人,没有舷窗很愁人 除此以外,实际上飞翼构型对于机场十分不友好。传统的机场廊桥都是给传统构型飞机使用的,即便是协和、图-144和波音2707,本质上依然是“一根圆柱体加上俩机翼”的结构,所以方便廊桥连接。(其实协和服役的早期廊桥还比较少,这玩意1959年才出现,直到上世纪末才成为标配,以前都是远机位用登机车)而如果次次都是远机位,估计不少乘客会对此产生厌恶感。 协和、787-8和B29尺寸对比 为了减小阻力提高航速,协和的机头较长,但是这种结构会遮挡飞行员在地面的视线。因此,其机头位置在速度较低时可以向下倾斜,缩短长度方便机组人员观察地面情况。而从C17波音787、运-20等一系列新机型来看,更是直接改变机头构型,尽量缩短“鼻子”的长度。而如果造成飞翼结构,想象一下B2成为客机,那除了少数军迷以外,对于大部分普通乘客,绝对是一个糟糕的体验。 停放在纽约的一架协和客机 当空客公布A380计划而波音747无论如何已经开始老去的时候,曾有不少人表示波音要制造一款飞翼式布局的“波音797”利用飞翼结构内部空间大的优点将载客量拓展到1000人左右,而且可能进行超音速飞行。这个想法就是没有考虑到上文中提到的飞翼结构作为民航机型的劣势。而近日,波音有表示要生产新一代的波音797是介于737和787之间的一款机型,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由于机身较长,为避免大角度起飞蹭底,协和尾部还有一个小尾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