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基因无人能幸免,再不注意就晚了

 与人为善abc158 2018-07-09

细胞在环境适宜的时候选择繁衍,在不适宜的时候选择永生。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疯狂分裂,在分裂和凋亡上失控,倒是有点像永生。

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病患体内第一次看到癌症的病灶时,用古希腊语 καρκίνος 来形容病变组织,这个词的意思是“螃蟹”。取此名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类似蟹爪一样趴在人体器官上四仰八叉的癌症组织,以及患者所遭受的疼痛就像被蟹螯刺伤那样难以忍受。癌症,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恶性肿瘤,即细胞不正常增生,且这些增生细胞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

“好”肿瘤和“坏”肿瘤

我们所说的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之间最大的区别,即其是否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良性肿瘤虽然成长时会挤压周围的组织,但却有明显的界线,不会发生侵入也不会发生转移。手术中切除干净即可,并且之后也很少有复发。但是恶性肿瘤不同,恶性肿瘤通常与周围的组织“水乳交融”,可以轻易地进行扩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浸润。因恶性肿瘤的此种能力,即使被摘除后,也会复发,并且还会扩散到其他部位去,这就是恶性肿瘤的转移。癌症,指的就是上皮细胞(即覆盖于组织或器官腔道表面的细胞)发生恶变导致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状上皮癌、腺癌和未分化癌三大类。在人类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已经超过了 100 种。

作为“坏肿瘤”的癌症

某种程度上,癌症其实就是指细胞的无限分裂。这种能力是被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在我们还是受精卵的时期会用到这种能力,但后来这种功能会被负责“后期控制”的基因“封印”起来。随着外界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外在的促癌因素又将“封印”解除,把这些基因开启,于是细胞又具有了这种无限分裂的能力,到最后就会发展成为癌症。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都有“癌症基因”,只是促癌因素促使一些人的基因被表达出来了,于是就患上了癌症。我们在说某个家族有癌症遗传史的时候,其实遗传的并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指对外界促癌因素的易感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有的人不会得癌症,而有的人只要轻微的致癌因素就会引发癌症,这些都是基因在起作用。

“所有的癌症都是坏运气、环境和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判断这三种因素各自到底对癌症有多 大 贡 献。” 霍 普 金 斯 大 学 医 学 院 教 授 伯 特·沃 格 斯 坦(Bert Vogelstein)说。他所说的,就是突变的三种来源。有些突变是环

境所致,比如吸烟或者接触了别的致癌物。有些突变是你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或者遗传了别的容易引发新突变的因素。但还有些突变单纯就是“运气不好”—细胞分裂、DNA 复制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地偶尔犯点儿错误,复制得多,错得就多。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肿瘤细胞是通过一系列改变而逐步变成恶性的。从恶性肿瘤的始发期到临床症状出现,常有相当长的潜伏期,这个过程可达 4~ 30 年之久,所以大多数癌症常发生在生命的晚期。人的每一天都有很多细胞的新陈代谢,人体必须补充新的细胞,这就需要由细胞分裂来完成,而细胞分裂则必须复制一份完整的遗传信息载体也就是 DNA。复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没关系,精巧的人体会有相

应的机制来监控和修复错误,即使产生了癌变细胞,免疫系统也会识别出来并剿灭它们。但很大一个问题就在于,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变弱,而癌细胞却因各种原因越来越多,这就像一个越来越年老的警察,面对越来越多的歹徒,总有无能为力的一天。所以我们说癌症是多种基因异常在多年的阶段中常年累积的结果。

癌症基因无人能幸免,再不注意就晚了

恶性肿瘤在其生长过程中,虽然能够暂时通过建立新生血管解决自身的给养问题,但这始终不是长远之计,快速的增长会将之推向资源和空间匮乏的边缘。让我们想一下前几章里讲的传染病的发生,没错,肿瘤细胞也有同样的促使自己“尽可能地活下去”的动力模式。然而随着持续增长,肿瘤细胞又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这时肿瘤系统就会向其他地方扩散。

如果说对生物成功的定义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干掉所有的资源竞争者的话,那么患者身体里的恶性肿瘤,无疑是个成功者,它甚至还干掉了宿主本身。对人体来说,癌症对一个生命的摧毁不仅仅是癌症本身,而是癌症在扩散和转移过程中导致的身体机能的衰竭,可以说,很多癌症病人最终都是丧命于药物和癌症急剧扩散后引发的机能衰竭。

电影《超体》里有一段话很有意思:“细胞在环境适宜的时候选择繁衍,在不适宜的时候选择永生。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疯狂分裂,在分裂和凋亡上失控,倒是有点像永生。”这句话倒是跟癌症细胞很像。试想一下,癌症细胞自身没有“想”到倘若杀死了寄主,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得到永生。它们做的只是疯狂地掠夺养分、分裂增殖以及转移。

癌症基因无人能幸免,再不注意就晚了

世界上存在心癌吗?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常见到肺癌、肝癌、直肠癌、皮肤癌等癌症,却很少听说过人会患上“心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细胞被称为“终末分化细胞”,也就是说每一个心肌细胞都会伴随你从出生到死亡,其寿命和人一样,从人类出生后就不会再分裂增殖,因此分裂增殖的基因在此处无法表达,心肌细胞的原发癌症也极其罕见。那心脏是否会出现到了癌症晚期从别处转移过来的转移癌呢?

我们知道癌细胞的转移需要在某处安营扎寨,但心脏的特点是血流速度很快,癌细胞往往还没来得及落脚就被带出心脏了,因此心脏也是转移癌的罕见区域。不过,话不能说得太满,心脏真的不会长恶性肿瘤吗?答案是否定的,要知道尽管心肌占用了心脏的大部分,但是别忘了,心脏中还有一大部分是血管,因此,血管肉瘤还是会出现在心脏的。但总的来说,心脏中产生恶性肿瘤的概率依然很低。

癌基因,无人能幸免

癌症目前依然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大难题。前文已经提到,既然人人都有“癌基因”,那么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呢?内因基因问题我们无法控制,只有从外因入手,即尽可能地少接触促癌因素,比如减少接触致癌物的机会,改变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吸烟是最为常见的致癌因素,烟草中含有几十种致癌物。美国的抽烟人数在“二战”时因为香烟是标准配给而迅速增加,结果 30年后的 70 年代,肺癌人数激増。吸烟导致的最主要癌症是肺癌,

有九成肺癌是因为吸烟引起的。

现在在美国,虽然吸烟者数量已经下降,因吸烟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癌症新病例依然位列第三,而死亡人数则高居第一,占全部癌症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吸烟还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和许多其他癌症,比如口腔癌、膀胱癌。口腔、肺、血管、膀胱,其实是烟草中的致癌物在体内从被吸收到被排出的主要通路,可见致癌物所到之处,都要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据。

据科学家们研究,急性的炎症对癌症大多有抑制作用,但是慢性的长期炎症,却有可能诱发癌症。最常见的是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得慢性肝炎,肝炎会通过肝硬化的形式发展成肝癌。丙型肝炎中,有 20% 会发展成肝硬化,继而又会以每年 1%~5% 的速度形成肝癌。从病毒感染到变成肝癌,这个过程往往要经过 20~30 年的发展。据分析,肝炎病毒自己不致癌,但是它会大量杀死肝细胞,造成肝细胞过度分裂诱发癌症。另外,我们现在也知道,像黄曲霉素或酒精这些有诱发癌症能力、对肝不好的物质,在遇到乙肝病毒的情况下,致癌能力会大大加强,所以,酒精也是癌症的大“伯乐”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30% 的癌症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者环境因素的改变来预防的。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示,戒烟、保持健康体重、少饮酒、注意饮食平衡以及避免特定感染源和辐射,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患癌的风险。当然,癌症是多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某些食物或者生活方式只是会导致一部分风险,也不用过于恐慌。至于偶尔吃个腌肉、喝个啤酒什么的,虽然对健康未必有好处,但也不必为此就担心明天会因此患上癌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