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录播与教育信息化2.0研究(下)

 丛耘720 2018-07-14

科 技 时 代 的 教 育 背 面

---学校、课程与教育装备

第三章

录播与教育信息化2.0研究 (下)

本文属于《科技时代的教育背面》第三章

本章分为【上、下】两篇

本篇的主要内容是:

1.为什么要教育信息化

2.从哪里切入推动教育信息化

3.录播的应用与教育信息化2.0的实现


有为教育装备工作室 ·原创 出品

作者 | 后有为

导语

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理念与内容,是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由外生变量向内生变量转换。外生变量指的是物质技术,内生变量指的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外生变量推动的含义,是给予你尽可能多的物质技术,然后不厌其烦让你去使用,鼓励你使用得当会有相应的奖励,像大人哄孩子似的。

内生变量是什么呢?假设给儿童一个装了有趣游戏的手机,你不用刻意去引导和教他,他很快就能对手机爱不释手。 这大概就是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之间的差异。


但是,教育信息化由外生变量向内生变量转换,也是如此容易吗?从哪里入手最合适?找到了这个支点,再加上有效的杠杆,才有可能真正将教育信息化2.0进行到底,否则依然是空谈。

01 为什么要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喊了近二十年,可大多数人并不太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教育信息化。从现象看,教育信息化的起因绝对不是教育的需求,而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但从本质看,一个最核心的因素是我们的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不能游离于时代之外,教育自身是否信息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化的时代和趋势必然要逼迫教育走上教育信息化之路。


至于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这是技术与路径问题。教育信息化至今不尽如人意,与引领者的水平、教育信息化的技术与路径、方法策略是否恰当有关。


站在教育宏观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而是指整个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只有整个教育系统的信息化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行融合,才能算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


站在教师微观的角度某种意义上教育信息化与一个教师的关系并不大,但是当所有的教师集合在一起,没有教师群体对教育信息化的参与与贡献,教育信息化就只能算是一纸空文。

教育信息化如同社会信息化一样,是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已经是一种生活、生产、生长与生存的方式。教育如果不接受信息化的改变而实现教育信息化,那教育必将不能生存与发展。个人不参与、不接受、不应用信息技术,必然也将被信息化的时代淘汰。


为什么要教育信息化,它已经不是选择,而是必由之路。


02从哪里切入推动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与其他行业信息化的差异,最核心的是课堂的信息化。每一个行业的信息化之所以不同,关键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信息技术在这个行业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从本质上,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只有信息技术与某个行业的核心业务内容融合创新,才能称得上是某某行业的信息化。

比如,录播不仅仅是在教育上用,在司法、医疗、公安等行业一样的通用。当录播用于课堂、用于教和学时,录播的功能与价值就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了。


“学校里80%的人和80%的事,都是围绕着课堂转,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与核心业务是课堂教学的应用,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多媒体视听系统作为课堂教学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核心业务应用;那么录播作为课堂教学实录的工具技术,也是教学核心业务的应用。这意味着以课堂多媒体教学视听技术应用为切入点,建立教学常规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同样,课堂录播系统作为教学中常见的技术应用,通过对课堂教学实录推动教师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方式的变革,促进翻转课堂学习资源的建设,并以直播和点播的方式实现了远程在线交互的学习方式,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另一核心内容。


这两者恰如硬币的正反面,它们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业务的正反面。教育信息化2.0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就在此。


那么教育信息化由1.0升级到2.0的支点在哪里呢?

从技术应用上讲,一是课堂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的应用,二是课堂录播系统的应用。这两者是教育信息化走向2.0的技术支点


从业务开展上讲,教学常规管理的信息化和教与学方式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走向2.0的业务支点。技术与业务融合创新,就是教育信息化2.0的实现。


3录播的应用与教育信息化2.0的实现


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不用手机不用微信不用QQ。他绝然地游离于信息化之外。当我听他的朋友如此介绍时,不禁反问他是怎样跟别人联系的或别人又是如何联系上他的呢?难道是通过写信,然后漫长地等待吗?不是,朋友说,是通过他的助手。我笑了,他只不过设置了一道隔离墙和换一只手而已,并不是真正地游离于信息化之外。余先生可以这样,但我们常人是不可能这样的。

点击下图了解“有为教育装备工作室” ☟


学校和教师如何通过录播这样一种技术工具,来推动教育信息化2.0的实现和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呢?


(1)

用精品录播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

录播加上精品二字,从装备的角度来说即是指学校一间专用的和专业的录播教室。在这间录播教室里,从空间环境布置、灯光音响技术应用,到录播系统的技术与质量,均经过精心设计和产品选择,形成的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和课堂教学实录的应用场景。它是专门用来做课堂实录的地方,是所有学科教学在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教案时,专门来做实录的空间,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专业录播。


中庆录播教室

从技术上讲,精品录播的场景更广,实录内容更全面和更丰富,实录的技术更先进,课堂实录完整、大而全。在实录之后,更加便于教学者全面地自我观摩和细节分析;便于完整地推送给同事、同行一起来听、评课和深度分析;便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异地开展课堂教学的远程交互直播与点播。


它实现了教育信息化2.0追求的以下价值:

助力教师自己自我教学反思,从而促进自我专业成长。构建远程和不同时空的教研活动,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和在更多的参与者之间,开展好教研活动。为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好课评比做课堂实录,用功利追求促进教师上好课。为名、特、优教师的优质好课,做教学示范课的实录,从而建设优质课堂教学资源。

(2)

用常态录播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常态录播顾名思义是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实录。从教育装备的角度来说,就是在每一间教室或课堂场景里,通过录播核心设备在常态化的教学空间里构建简单易行的录播系统,能够实现常态化地录制每一节课。也就是说是随时可录和简单易录。它的实录场景与质量比“精品录播”要差一个等级,但它的常态化与简单易行,却在日常教学中有更高的效益。


常态录播的第一功能是做微课,即教师自己对日常教学过程进行实录,把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精彩点通过剪切与编辑形成“微课”,再通过“播”的平台分享给学生。学生如果课余需要回忆或复习,那么,这个“微课”是教师课余“分身术”的辅导教师。特别是对于课堂里学习能力跟不上的同学,是一种极好的辅导。


常态录播的第二功能是远程教学合作。优秀教师如何发挥好作用,名校如何带动薄弱学校一起进步,课堂常态录播可以提供远程教学合作。如果一位名师能在每一堂课上进行直播,那么,理论上可以有 N个师资力量薄弱的课堂同时听课。这方面市面上做得很好的产品。



异度云教育基于云的PaaS服务


再加上“微课”,则真正意义上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目标。这无论是对于名师名校还是对于薄弱学校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科,都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常态录播的第三个功能是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设。如果有大量教师通过常态课堂录播分享到社会,则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会生产出“网红”教师,另一种是会淘汰不求上进的教师。这其实是一种类似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行为,是教师发展公平与公正机制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市场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机制。这一机制,是未来社会走向公平、公正的必然,也是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与公平的价值。


希沃EN5电子白板

(3)

用场景录播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场景录播指的是特定场景下,面向特定内容与人的专业录播。比如交通路口的录播,它只对车辆与行人的交通行为进行专业的实录。足球录播只对球的运动线路与人的动作行为进行实录。在学校,场景录播一般是可移动的,以人的行为活动实录为核心的技术。


在自媒体时代,学校需要品牌营销和文化传播,需要与家长、社会积极的沟通与互动,从而提升其品牌价值与学校影响力。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场景录播,因不同场景而技术与应用不同。最简单的场景录播工具,就是手机或移动平板电脑(IPAD)。市场上疯狂流行的“抖音”其实就是一个场景录播系统。它的“录”是扁平化的,它的“播”是网络社交公共平台。


学校的场景录播其实就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展示平台,从手机到专业一点的场景录播系统或技术工具,均能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升级的目标。但专业一点而又能轻便可移动的场景专业录播系统与编辑制作系统,或许能更好的成就目标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