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朝瑞君之丹道信函10(完)

 刘利刚 2018-07-20
    第十三函
(前略)
收到附寄之书二页,前一页谓生所获景象当属大周天,并嘱生坚持勿懈,复引庄子“撄而后成”及程子“动亦定、静亦定”之语为证。后一页摘录旧抄杂语及九转之功,又录龙溪大意,谓古人之学,自幼培其基本,固无事乎静坐,程子不得已教人静坐。譬诸奔蹶之马,不受羁勒,不得已而系之以桩,静坐者即系马之桩也。孔门克己持静之功,兼动静时言,静者心之本体,实兼动静之义。此语至切至当,足破习释道者之偏见。
(陈撄宁先生按:谓古人用不着静坐,后人不得已始习静坐,此等论调,未免高视古人而卑视后人。古人何尝个个都好?后人何尝个个都坏?况且静坐的功夫,一大半是用以对付肉体上气血之浮动,颇有合于老子“重为轻根”及“虚心实腹”之玄义。
常见许多医药所不能愈之症,赖静坐而获奇效者。即就治病一端而论,已无古今之分别。若再论及内丹修炼,专恃静坐,固不能有成,鄙弃静坐,亦不能见效。今人如此,古人亦莫不如此。盖时代虽有古今,而人的眼耳口鼻五脏六腑四肢百节实无古今之异,如何可以说古人无事乎静坐,后人不得已而静坐。请问此理通否?李君当日若不从静坐入手,岂能做到种种效验?自己即由此道而行,又何必故意别唱高调,贻误学者?
”足破习释道者之偏见”一句,将释道混为一谈,立论欠妥。李君与其师胡五先生,平日皆推崇庄子备至,请问庄子是不是道家?庄子有没有偏见?)
吾人静坐,正如孟子之所谓“求放心”、“养浩然之气”,“以求心不动”,孔子之所谓“居处恭,执事敬”、“出门如见大宾”、“视听言动必以礼”、“正心诚意”、“以止于至善”,庄子所谓“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守一以处和”,如是足矣。
(陈撄宁先生按:庄子所谓“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守一以处和”,这些都是心息相依最精之义。
孔子所谓“居处恭,执事敬”、“如见大宾”、“动必以礼”,这些都是讲普通做人的态度,很有点像外国绅士们尖头鳗的模样,与老庄见解大不相同。至于《大学》上面所谓“正心诚意”,其作用在养成高尚之人格,其目的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所谓“在止于至善”者,即是明德新民之标准,亦与治平之事理有关,而对于静坐内炼功夫,却毫不相干。
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盖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而言,是义理上事,非静坐上事,与仙家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绝无关系。
后人偏要强拉混扯,把孔子孟子附会到神仙这条路上来,又把神仙学说附会到孔孟书上去,于是乎没有一个神仙不是圣贤,更没有一个圣贤不是神仙。这个不算,还要把印度的释伽牟尼弄到中国来,大出风头,遂变成儒释混杂,仙佛不分的一种局面,可笑可叹。)
生意守中抱一,心不外驰,其后也精诚自不可免泯,与尸解何异?至用静功发生种种之景象,则返本还原复其本体之证。先天一落后天,一身百窍,间有闭塞,今用静功以复其初,开通百窍,神凝气聚,遂生诸象,无足怪者。
承示“天应星,地应潮”之说,生乃于静坐时见之,眉间点点有光,若萤光之闪烁;腹中澎湃,如风卷江涛,其声甚大,此或是气盛能鼓动腹中水分之故。但不必每次如是,亦有静坐时无此现象者。(后略)
陈撄宁先生按:李君内功之程度,的确不错。其十三封信中历次所言各种景象,皆可供学者之参考。唯惜其拘泥于儒家之学说而不能自拔,将来恐难有大成之希望。余昔日与李君一面后,至今已二十余年,没有通过音问,竟不知其现在是如何情状。虽愿贡献一得之愚,苦于无从着手,只得借本刊上发表劝勉之忱,并默祝其百尺竿头再求进步而已。
至此,本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