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哲学本体论中的和谐精神!

 无心过失 2018-07-21

早在《易经》中就发生理性哲学的萌芽,六十四卦的卦象、卦位中就展现了周易哲学本体论义理,体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相反相同的哲学世界观与和谐整体论[1]。


进至《易传》,就确立中华民族的哲学根本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明确地实现了中华民族理性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哲学命题。


从此,整个中华文明就在阴阳哲学的思想天地内全面开展,发动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模式,超拔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正如老子所归纳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周易》的本体论哲学正好就是沿着“道体”(万物同道)、“二元”( 阴阳同济)、“三才”(天地人和)展开的,完成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从而也就完成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论,即“道”与万物和谐、“阴阳”同济和谐、“三才”天人和谐,并贯穿在中华文明从科学到人文,从本体到现实的思想和生活当中。

一、道体和谐:“万物一道”的本体论

“道”是终极本体。“道”作为宇宙本体与万物相和谐。“道”开生出“阴阳”;“阴阳”同一于“道”。阴阳二级协和同济、相生互动、对立统一、求同存异、整体和谐的归宿就是“道”。“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1] “一阴一阳之谓道”时中国哲学的根本命题,其阴阳哲学,不仅讲求阴阳二级的对立统一和动态平衡,更讲求二级的和谐与超越。这个超越万事万物的和气、决定着万事万物的本原就是道。



1、有无同道。
 



“道”是整个宇宙的终极本体,流行在万事万物当中,决定着万事万物的生发和运动,但道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周易系辞》中明确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也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说:“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这都是非常精到的哲学命题。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说,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天地万物的始基,天地万物来源于它又归宿于它,道本身是抽象无形的,是超越阴阳的,任何有限有形的东西都不能作为其他有限有形事物的来源;在道的决定下,任何有形有限的事物都是器物,是道的载体和产物也是道的具体表现。


这是非常精辟的哲学理论,整个人类哲学都是把这个哲学思维作为核心的,例如德国古典哲学就是这样。《周易》中的“形而上学”一语就是用来指称哲学也用来指现在语境中的宇宙本体。老子用所谓的“玄之又玄”来表达本质规定现象的形而上性。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都用“玄学”来指称“哲学”。老子第一章中这两个哲学命题和周易系辞中的命题也是等价的,是周易哲学的道家发展。“无”,用来指称天地和万物的本原,因而也就是宇宙的本体,“道”是不能用任何名称来指代的,因为概念名称本身就是有限有形的,为了表述方便,只好强以为之“道”;相对应地,“有”,就是万事万物的总称,因为任何有限有形的、客观实在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存在”,实在,故而名之“有”。


“无”和“有”,虽然性质不同名称也不同,但是都是从“道”那里来,都是道的产物。对此,朱伯崑先生总结说:“孔(颖达)疏认为,易理包括有和无两个方面。‘无’指道的领域,道是无形的,所以为‘无’。有指‘器’的领域,器是有形有象的,所以称为‘有’。此是以道器范畴易理之有和无。还认为道为体,器为用。”[[i]]



2、万物一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刚好相反相成、互相诠释,成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阐释。阴阳哲学中的“道”,就这样成为了老子思想、道家哲学的宇宙本体,也是孔子仁学、儒家理论的终极依据。后来孔子所强调的“中庸之道”,就根源在这里。对于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命题,《易传》表达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老子表达为:“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四十二章》),孔子表达为:“易之义,唯阴与阳”(帛书《易之义》[2]。


这三个根本命题在哲学和逻辑学上都是等值同价的。吴前横先生非常精辟地指出:“老子和孔子皆是易学大师,皆是《传》前易学的定鼎者,老子的辩证法和孔子易学,实为《易传》发生过程中最为闪光的事件。老子所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孔子所云‘易之义,唯阴与阳’,正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等价命题和前在形式”。[[ii]]


这种阴阳同济协和、矛盾对立统一、万物求同存异、事物互动相生、宇宙整体和谐的阴阳哲学,都是以上述三个命题予以总的表达,其中以易传中的命题为基础、为根本、为总纲。“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根本命题的辩证法精神,贯穿在整个周易当中,从而也就贯穿在诸子百家当中,当然也就贯穿在整个中华文明当中。


周易哲学作为诸子百家的思想根据和文化母胎,与诸子百家的关系是全方位的。儒法道兵法墨,无不鲜明地展现出周易哲学的精神气质,成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活的灵魂”。道演化出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是本体论、世界观;地道是自然观、物质观,人道是历史观、文化观。诸子百家、人间万象都是天地人三道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万象归一;化一为万。二者分别从现象和本体的角度,揭示出了宇宙万物与大道本体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个逻辑。大道演化、生发、成就了万物;万物存在、运动、归宗向本体。


于是,由本体(“道”)所生发出来的宇宙万物、人间万象,都被道所孕育产生、所一般规定,所极处归宗。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哲学最后都被道所统一、所规定、所超越。从而也就开启了博大精深、广阔高远、千古流传、气势磅礴的周易哲学和中华文明。



[1]比如《泰》卦, 就其内在而言,下卦也就是内卦是八卦的乾卦,上卦也就是外卦是八卦的坤卦,二者刚好相反对立,此正所谓“三阳开泰”;就其外在而言,如果互置其内外两卦,就构成《否》卦。泰卦和否卦在整体上也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此正所谓“否极泰来”。深刻界定了矛盾对立双方的对立、渗透、转化、和谐的整体关系。


[2]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上面都有孔子研究周易的珍贵思想材料,不仅对于中国哲学历史有重大作用,也为我们拨开圣人光环的迷雾,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孔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