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偷告诉你,三伏隔姜灸,效果翻一倍!现在知道还不晚...

 培训班背包 2018-07-25

隔姜灸,是以姜片隔在皮肤和艾条之间施灸的一种方法。隔姜灸在古代应用很广,特别适合调理阳气不足引起的许多疾病,三伏时采用隔姜灸,使艾灸拔除寒邪的能力更会达到顶峰!


谈隔姜灸前,首先要说一说生姜,生姜,别名姜根、因地辛等,据说是神农氏误食毒蘑菇后,抓到生姜解读,并以自己的姜姓命名。所以在很久之前,两三千年前,生姜便已经家喻户晓,是一味古老的中药


生姜的药效,更是为人称道,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平喘、补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病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论语》记载孔子说:“不撤姜食,不多食。”


孔子每顿饭吃的不多,但必吃生姜。活了73岁,这在古代叫作古稀,可谓高寿,与其喜食生姜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即便如今科技发达,每当冬季,咳嗽感冒一多,许多人家还是会熬制姜汤,驱寒除邪。中医里各种治病养生的大补汤,往往会添入生姜,增强其效。所以生姜与艾草一样,家喻户晓,都是分外宝贵亲民的一流药材。


隔姜灸最早记载于明代,是调理虚寒性疾症的利器,明医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用隔姜灸治疗痔疮:“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痔疮的形成,就是因为寒冷,潮湿,隔姜灸能调理痔疮,可见它针对虚寒,湿冷性根源的疾病效果显著。把姜片直接放在痔疮患处施灸,灸量为三壮,可以理解为用了三根艾条,基本上痔疮就会消失。


隔姜灸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是在艾绒的基础上配合生姜的药性。而生姜归肺脾胃经,本身就是散寒的利器,对祛除脾胃肺脏内的寒气极为有效。所以隔姜灸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它的祛寒能力。这与三伏灸的特点不谋而合,三伏灸最厉害的也是弥补阳气,驱散阴湿寒邪。


所以说,当三伏加上隔姜灸,祛寒效果独一无二,各种阳气不足引起的虚寒证,如寒性呕吐、腹痛、泄泻、早泄、不孕、痛经,风湿,包括皮肤冷痛、冻疮、各种皮炎等,通过三伏隔姜灸,会大大减少冬季复发的可能。


隔姜灸方法:选取新鲜老姜一块,沿着生姜纤维纵向切成姜片,然后在姜片上刺几个孔,便于灸火透过姜孔顺畅地进入人体,施灸时,姜片置于所选穴位上,艾条温灸或直接放艾绒施灸。


每次放2~3个姜片,灸2~3个穴道,灸妥后另换新穴。施灸程过中,可不时拿起姜片看看颜色,移动姜片,以免施灸过度,发生水泡,隔姜灸的程度以局部大片红晕汗湿,病人觉热为度。



鼻炎是现代社会很让人头疼的事,很多人小小年纪就患上了鼻炎,且极难根治,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顽固。尤其是那些十多年的老鼻炎,吃药基本上已经没用了,一发作鼻子就停不下来,让人深受折磨。


但三伏隔姜灸,或许是众多鼻炎患者的福音,驱寒温阳方面,隔姜灸比单纯的温和灸更为猛烈。隔姜灸时起作用的不仅有艾叶的药效、燃烧的热量,还有额外的生姜散寒效果,让艾灸的温阳驱寒特性更高一筹。


多年老鼻炎采用隔姜灸是很有效果的,坚持调理甚至可以根治,眼下正值炽热的三伏天,配合隔姜灸,是治理这一顽疾的最佳时机。下面分享给大家用隔姜灸调理老鼻炎的方法,有需要的灸友不妨尝试:


1、无需清洗,把老姜切成片,横截面尽量切大一点,每片厚度0.3厘米至0.6厘米,每片姜中心刺上几个小孔;



2、把姜片放在迎香,印堂穴位上,点燃艾条施灸,每穴10~30分钟。感觉烫时可以把姜片稍微移开一会,免得发生烫伤或灸疮,姜片视情况更换。


我们已经知道,三伏隔姜灸最大的好处是给身体除寒,将经络脏腑,组织关节深处淤积的寒气赶出来。寒气出来了,温暖的阳气才能填补进去,不断壮大,当阳气慢慢变得密集,无处不在,人也很难生病了。


女性可以说是三伏祛寒的主要目标,经常会有手脚寒冷,背寒,腹寒,关节膝盖寒凉等现象,很适合隔姜灸。比如腹部寒冷,借助三伏隔姜灸,三重祛寒能力叠加,不光祛除腹寒,温暖子宫,改善虚寒体质,甚至还可以减肥,特别是粗腰和大肚子,三伏天坚持隔姜灸,会帮助你告别它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女性发胖,最开始都是从肚子开始,而肚子之所以肥胖,与腹部寒冷密切相关。当腹部寒冷时,女人整个腰腹区域,包括子宫区域因为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腹部会囤积脂肪,巩固热量,随着时间推移,脂肪越来越多,肚子和腰也就越来越粗,并且会向着周身四肢不断蔓延。


所以女性减肥,节食和吃减肥药是没太大用处的,因为它们无法改善你体内寒冷的现实,甚至还会牺牲健康,使寒邪再一次乘虚而入,加重腹部寒冷,反弹之后肥胖更加严重。如果真希望减肥,不妨在这个三伏天尝试隔姜灸,不需要节食,反而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祛寒瘦身取穴


1、大肠俞



2、天枢



3、神阙



4、关元



5、殷门



6、承山



艾灸方法:放上姜片之后,艾条即可温灸,隔姜灸时艾条可置于近处,增强火力,以无烫伤感为基准,胸腹部30-40分钟,背部四肢25分钟,一周休息1-3天,循序渐进。


1、选用新鲜的老姜(与陈艾是一个道理),现切现用,干姜或嫩姜均不适合。


2、姜片的厚度,根椐施灸部位和病证而定。面部等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4、隔姜灸后,暂避风吹,以衣物或干毛巾覆之,轻轻按揉,使穴孔闭合,以利恢复。如灸面部神经麻痹,灸后一小时不宜额外获得,安静休息,以便快速康复。


PS:全年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头伏、中伏、末伏,把精选的大老姜切成薄片,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点燃艾条温灸,可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理养身。


关于艾灸名媛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