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担70%责任:更令人痛心的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医法汇医疗律师 2021-01-06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医法汇  

【案例一】

【案例二】

【法律简析】

未尽高度注意义务、延误治疗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常见的医疗过错行为,但不同的案例中,医院的延误治疗行为可能承担的责任大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损害后果是其自身病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医院的延误行为仅仅是加速了损害后果的出现,那么此种情况下很难主张医院承担过多的损害赔偿责任,另一种情况,就如本文的两个案例所示情形,损害后果本可避免,但正是医院的延误治疗过错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后果的产生,此时医院就有可能承担较大程度的责任。肺栓塞和脑出血是经常遇到的两类医疗纠纷,本文列举出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例,对医疗纠纷中医院的延误治疗行为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案例一中医院的行为即为典型的延误治疗行为。延误治疗是个概括性的说法,漏诊、未及时转诊、未尽高度注意义务等都可能会耽误患者的及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无法挽救的后果。本案中患者王某入院后头疼恶心的症状一直持续,甚至加重,而乙医院并未尽高度的注意义务,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且患者头疼症状并没有减轻的情况下,未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即要求出院,致使患者出院两天后脑出血成为植物人。如果医院早些予以全面检查,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者告知患者出院后进一步检查或及时转院治疗,也许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害后果。

案例二中涉及到的肺栓塞,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区。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疼,发生率均达80%以上,慢性肺梗塞还可有咳血症状。对肺栓塞的治疗除吸氧、止痛、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以及舒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措施外,特异性方法还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肺栓塞可能与年龄、性别、肥胖等有关,但手术与创伤也是病因之一, 肺栓塞并发于外科或外伤者的比例约占43%,本案正是其中之一。

肺栓塞是国内外重要的常见病,发病率、病死率很高,漏诊、误诊率又可高达80%,因此在这样的医疗现状下,一般的肺栓塞死亡案件中,医院的过错责任不会太大。但本案中之所以能够定到60%的责任,主要是因为在患者岳某在死亡前几日就已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症状,此时医院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考虑有肺栓塞前兆的可能,应当及时给予有关检查(如肺CT)以便明确病因,同时,患者死亡当日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情况加重,医方应当及时告知患方,必须立即入CT室检查,以便排除肺栓塞或肺部疾病。李某的症状为慢性肺栓塞,如果早些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也许可以避免死亡的后果,但医院未尽其职,没能对肺栓塞作出早期诊断,从而延误了治疗,造成了患者李某的死亡。医院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该案当时并没有进行尸体检验,但由于病历中记载的死亡原因即为肺栓塞,家属对此死亡原因没有异议,所以尸体检验对该案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除了本文所述情形外,实践中还有一种比较棘手的情况,就是病历中记载的死亡原因为患者自身病情发展所致,实际则极有可能为肺栓塞死亡,而患者家属又未及时提起尸体检验,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维权,医法汇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分享给大家。

(本文系医法汇原创,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均采用化名)

往期精彩回顾

美容变毁容,我该如何维权?

患者病重院内死亡,怪医院?医院:这锅我不背!

女患者术中心脏破裂,谁该对其死亡负责?说说专家会诊那些事儿

< END >

医法汇 — 专注医疗法律服务

▸ 病历资料分析:医疗过错、因果关系、参与度、瑕疵病历专业论证。

▸ 伤害程度评估:损伤程度(轻伤/重伤)、伤残等级分析论证。

▸ 尸体解剖检验:确定死亡原因、尸体解剖监督/见证(尸表/系统解剖)、毒物化验等。

▸ 司法鉴定指导:鉴定机构选择评估、撰写司法鉴定陈述书、出席鉴定听证会。

▸ 不利鉴定审查:分析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合理性。

▸ 专家出庭质证专家辅助人/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

 诉讼代理策划:诉讼价值评估、诉讼方案设计、不利判决分析、诉前谈判调解、出庭质证发表法律意见。

▸ 医院专项服务医护人员离职指导/劳动人事制度设计/法人治理结构方案设计/医药卫生法律培训/知情同意书等文书的拟定、审核/非法行医、商业贿赂等犯罪的预防/投资、并购、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

 其他特殊服务:分析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分析致伤原因、致伤物,DNA亲子关系鉴定、笔迹印章鉴定等。

通过医师、律师和司法鉴定人的高端组合,精准分析案情,致力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沟通平台,引导患者理性维权,保持诉讼途径畅通,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咨询热线:18265256998

“医法汇”投稿邮箱:yifahui@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