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关中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打胡基”,关中人你还记得么?

 汉茂油桃 2018-08-05

陕西关中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打胡基”,关中人你还记得么?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利用自然,就地取材,慢慢地摸索,发明了建造房屋的胡基,究竟是哪个朝代?谁发明的?现如今谁也难以解释清楚。《白鹿原》书中白嘉轩的先人就是靠打胡基慢慢地发财起家的。

胡基,虽说其貌不扬,土里土气,然而,农耕文化时期谁家都离不开它的。那时候土木结构的房子,檐墙、山墙、背子墙、隔墙,农人盘的火炕、茅厕,农人搭建的柴棚子、羊房房、猪棚棚,胡基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在砖垫脚上就做起来了,如同现如今的砖块。土葬时,棺材里常常是死人脚蹬胡基,头枕胡基,有时侧面夹放胡基把死人夹牢。

胡基的大小尺寸厚度,因几十年已经过去,想找寻一块完整的胡基,实在太难,就根据自己的想象而约摸了。长,一尺一寸,宽,九寸,厚,一寸半左右。打胡基使用青石做的平底锤子(锤子,胡基模子高陵场畔有),模子使用当地的硬杂木(软枣木最好,光滑不粘)做的。

陕西关中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打胡基”,关中人你还记得么?

胡基模子的制作,其实很简单,连同上端固定的绳索共六个部件,两个帮子前面距离上顶端约两公分的地方锉有上下约摸一公分的凹槽(栓绳不能高过上下平面),距离凹槽七八公分有一三四公分的母卯,在往下一尺一寸有一垂直的一公分多点儿的凹槽,是打胡基时放挡板的,下顶端有一在中间平行深约三公分的凹槽,是放置木夹板的,在这里主要阐述上面母卯的公卯,公卯的顶端实地只有一半儿的公卯,这是为了方便两夹帮的拆开安装灵活。

陕西关中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打胡基”,关中人你还记得么?

打胡基时,俩个人一合儿,把一块青石锤布石抬到架子车上,放上锤子,铁锨,在火炕底下掏一老笼草木灰带着就下地了。俩人把锤布石支稳当,提锤子的修理放置胡基的根子,供模子的开始把土弄松散,打开胡基了,俩个人都是各行其事,没有空闲的。供模子的手抓一把灰,先给模子的内侧撒上灰,剩下的均匀的撒在青石板上,然后上土,一个胡基根据经验,最多两锨土,不多不少刚合适。在这儿猛然想起小时候娃们常说的一骂人的谜语:“四四方方一堵城,城上立个鬼子怂,不跳不bie(跃)不得行”,说的就是打胡基,虽说是骂人哩,也是真的。打胡基的两脚蹬的跳起,就等于把土压缩了,然后用双脚把模子上的土刮去,提起锤子先在中间轻轻地挨两下,打两遍,一遍六锤,共计十四锤,(也有打一遍的,农业社时挣工分,六锤子就解决问题了,糊弄人哩),用右脚把夹板一踢,这时左边的夹板不下来,顺势把右边的复原,模子促(抬)起,靠在了锤子把儿上,两只手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动作,夹起胡基端直地立在根子上,在这儿要诠释的是,开始第二叶胡基向右挪动几公分,第三叶向左挪动几公分,到了第二层一压三,这样就稳当了。

打胡基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二三月份,不热不冷地长天大日头,人干起活儿来相对舒坦,每年的这个季节雨少,风头高(风大,空气湿度小,)容易晾晒干。有时正月有倒春寒,打好的胡基往往会冻坏的。夏天热人出大力气着不住,七八月份霖雨多,打成的胡基往往等不得干就让雨给淋坏了,少角没棱地,有时会倒塌“全军覆没”,白费功夫白劳神。到了冬季更不能打胡基,白天打好垒整齐,晚上受冻,白天胡基里的冰消融成水,能先见阳光的根底胡基返软会自动倒塌,所以,农人很少在冬季打胡基。

有时候土壤缺墒,得先把土地用水浸泡,等候墒情来了,在开始打胡基。

打胡基前先查看土的软硬,用锨翻开土,弯下腰抓起一把土站立攥紧,松开手掌,土若成型自由落地,若松散,土的湿度软硬就刚合适,若是有疙瘩就说明土壤的含水量过大,不宜打胡基,得等候两天。

有人脾气能犟点儿,这个时候硬要打胡基,有两种可能:一,给模子供土的人,锨蛮粘土,得不时的清理锨板子,要不然,干起活来不利索,出力气相对比较大;二,即是打着硬摞,放两层就不敢再摞了,得重新找地方,费时费力,若犟脾气不改,莫等收拾,胡基就倒塌了,这就是农人常说的“会打不会摞,不如屋里坐”,劳而无功,还得重新清理场地。农业社时期,有人经常地倒胡基,也可能缺点心眼儿吧!

打胡基是出卖力气最大的活儿。听堂哥讲述,农业社时期,一天能打一千二百多叶胡基,一般人能打八九百叶就不错了。

文/张军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