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在江西鄱阳:做《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渐华 2018-08-17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四十八岁。这年五月,范仲淹上《百官图》,抨击宰相吕夷简的用人不当,被吕夷简指为“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贬知饶州。

鄱阳湿地

饶州,因“山有林麓之利,泽有蒲鱼之饶”而得州名,管辖鄱阳、余干、万年、德兴、浮梁、乐平、余江七县,治所在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阳县,古称番(pó)邑,在鄱阳湖之东,境内多水,因此被称为“中国湖城”。

五月,范仲淹从京城出发,八月到达饶州;景祐四年(1037)年底,徙知润州(江苏镇江)。在饶州共呆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范仲淹的主要政绩是办学,而在文学创作上,范仲淹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做《灵乌赋》,表明心迹

在范仲淹被贬后,友人梅尧臣作《灵乌赋》赠他,赋中说:“乌兮,事将乖而献忠,人反谓尔多凶”,意思是,乌鸦在人将死时用鸣叫来警告,反被人们当作凶鸟而厌恶;并劝范仲淹“结尔舌兮钤尔喙”,闭口不言以自保。范仲淹作《灵乌赋》回赠,表露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心迹。

诚然,让范仲淹做晏殊、吕夷简那种为保官位而圆滑处世、做事无原则的人,简直是不可想象。生而为人,为自身利益狗苟蝇营是一种活法,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又是一种活法,范仲淹选择后者。

办学

范仲淹任地方长官,最关心当地的教育事业。到饶州任后,范仲淹为州郡学校选定新校址,兴建新校舍。城东南妙果院旁,有文笔峰和砚池,这里湖水环绕,长堤数里,林木掩映,峰峦峻拔,景致清幽秀美,校舍就坐落其间(不知道是现在的什么地方,遗址肯定已经没有了)。新学落成,学生日益聚集,当地教育事业越来越兴盛。饶州郡学内有柏树十八株,当地人都称其为“范公柏”。

据记载,饶州民风好斗,官吏狡诈生事,欺压百姓。范仲淹通过兴办学校、公布宣传法规条令、尊尚社会贤达等方法教育官员和百姓,一年多时间,地方风气发生根本性改变。

游山赋诗

范仲淹贬知饶州,再一次远离庙堂,为转移自己对朝政和自身被贬处境的注意力,范仲淹在公务之余多游览胜景,赋诗遣怀。这一时期,范仲淹的文学创作再次达到了一个高峰。

饶州城北有芝山,山上有寺,芝山寺地势较高,登高可以遥望庐山五老峰,范仲淹游览此地曾作《芝山寺》诗。芝山寺内有碧云轩,范仲淹曾赋诗《升上人碧云轩》。

鄱阳芝山公园

庐山位于饶州以北,名声贯耳。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李白直至现代,据说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范仲淹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处名胜,他为庐山作了多首诗,有《庐山瀑布》、《游庐山作》等。

庐山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