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超声医学 女性患者,35岁,因尿常规镜下血尿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肾脏大小接近正常,肾皮质叫声均匀,肾锥体内呈分布一致的高回声区,呈放射状排列,内部可有成簇的小结石形成。 1.根据临床症状及超声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肾错构瘤 B.肾结核 C.海绵肾 D.肾多发结石 E.肾肿瘤 答案:C 2.有关该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发生于肾髓质的囊肿性疾病,一般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 B.本病需与肾乳头坏死和多囊肾相鉴别 C.病理上70%病例系双肾病变 D.多在40~50岁发病,预后不好,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E.集合管扩张造成长期的尿液潴留,加上经常合并的高钙尿症,是发生结石和感染的原因 答案:D 解析:2.(髓质)海绵肾是发生于肾髓质的囊肿性疾病,一般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多在40~50岁发病,预后良好,很少发生肾功能不全。临床上此病并不罕见,患者的肾髓质集合管呈囊状扩张,外观像海绵。病理上70%病例系双肾病变,每个肾脏有1个至数个乳头受累,只有一侧肾脏而且只限1个锥体有病变者极少见。本病在出生时即有,但无感染,尿常规检查亦正常,通常到40~50岁因发生结石和感染并发症才被发现。集合管扩张造成长期的尿液潴留,加上经常合并的高钙尿症,是发生结石和感染的原因。超声检查在肾脏内可见肾锥体呈一致的高回声区,放射状排列,无囊腔回声显示,此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某患者,无自觉症状,体检时,听诊可闻及心尖部收缩中晚期喀喇音,超声提示二尖瓣后叶脱垂 3.该病M型超声特点有( ) A.二尖瓣前叶收缩中晚期CD段向后移位,呈"吊床样"改变 B.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 C.二尖瓣前后叶同向运动 D.二尖瓣后叶收缩期CD段向后移位呈"吊床征" E.SAM现象 答案:D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为( ) A.左房内收缩期见源于二尖瓣口的蓝色花彩血流,沿二尖瓣前叶走行 B.左房内收缩期见源于二尖瓣口的红色为主的花彩血流 C.左房内舒张期见源于二尖瓣口的蓝色花彩血流,沿二尖瓣后叶走行 D.左房内舒张期见源于二尖瓣口的蓝色为主的花彩血流 E.左房内舒张期见源于二尖瓣口的蓝色为主花彩血流,沿二尖瓣前叶走行 答案:A 解析:1.2.二尖瓣脱垂瓣叶运动幅度超过CD点连线2~3mm以上,具有诊断意义。另外,偏心性反流亦是该病的特征之一,即二尖瓣前叶脱垂,反流束沿着左房后壁走行,若后叶脱垂,反流束则沿着前叶走行。 2.二尖瓣狭窄首先左房的血液流出受限,故最先出现左房扩大;左房扩大后左房压力增高,肺静脉压力增高,进而肺动脉压力增高,引起右心血流回流至肺动脉受阻,故右心室、右心房开始扩张。 患者男性,34岁,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心电图示T波异常,X线示心影增大和肺淤血,超声提示全心扩大,左心室呈"球形"扩大,左室射血分数为35% 5.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冠心病心力衰竭 B.扩张型心肌病 C.酒精性心肌病 D.肥厚型心肌病 E.限制型心肌病 答案:B 6.超声表现不包括( ) A."大心腔,小开口" B.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C.各瓣口可见血流反流显像 D.M型超声示二尖瓣呈"钻石样"改变 E.EPSS减小 答案:E 7.在超声检查中,还需仔细探查下列哪项( ) A.左房血栓 B.左室血栓 C.左心耳血栓 D.右房血栓 E.右室血栓 答案:B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最常累及的瓣膜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三尖瓣,故联合瓣膜病多数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 患者男性,47岁,气急、乏力,心绞痛,硝酸甘油治疗无效,在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中、晚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X线示心影左缘明显突出,超声提示室间隔明显增厚,回声增强,IVS/LVPW>1.3~1.5,超声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 8.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常见的心肌肥厚部位是( ) A.左室前壁 B.左室侧壁 C.心尖部 D.室间隔上段 E.整个室间隔 答案:D 9.以下对肥厚型心肌病超声描述错误的是( ) A.SAM现象 B.主动脉瓣提前关闭现象 C.二尖瓣反流 D.左室明显扩大 E.左房轻度扩大 答案:D 10.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主要鉴别点是( ) A.前者室间隔厚度明显大于后者 B.前者左房明显扩大 C.后者左室后壁厚度正常,而前者增厚 D.前者IVS/LVPW>1.5,后者IVS/LVPW>1.3 E.前者左室流出道狭窄,后者无左室流出道狭窄 答案:E |
|
来自: 诗雨438aij8yi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