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64 附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8-24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虚寒证腹满/临床应用推荐,温脾汤(温下法)
(老师在讲寒疝的过程中,突然插入此部分有关腹满的内容)

   我曾经给大家介绍了温下法的代表方剂,大黄附子汤,作为临床应用,我再向你们推荐两首方剂,叫做温脾汤,“温脾汤”,在五版《讲义》上,它介绍了《本事方》的温脾汤,请大家看,在111页,

《本事方》的温脾汤,有这个方子(大黄附子汤)的大黄和炮附子,没有细辛,用了桂心,就是桂枝、肉桂这样的情况,配合干姜、甘草,关键它用了厚朴,帮助行气,这个在药物组成上来说,比较周到,用起来比较稳妥,这是一首,这是在大黄附子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再向大家介绍一个方,就是孙思邈《千金方》里的温脾汤,这个温脾汤的组成,也是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的大黄和炮附子,它加的是干姜。
   这两个温脾汤都是配合了干姜,但是后者,加上了人参和甘草。
   所以这个《千金方》的温脾汤,也是临床比较好用的一个方子。

   这是关于温下法,两个温脾汤,各有千秋,但是都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的)大黄和炮附子,都用了温中的干姜,只不过孙思邈的这个方,多了人参和甘草;而《本事方》里的温脾汤多的是厚朴、桂心和甘草。

(笔记者附:
温脾汤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厚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炮  甘草  桂皮去皮,不见火  附子生,去皮脐各半两  大黄生,四钱,切碎,汤一盏,渍半月,搦去滓,煎汤时和滓下。

  上细挫,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去滓澄去脚,不要晚食,分三服温服,自夜至晓全尽,不快,食前更以干姜园佐之。

  【主治】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无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差,不可畏虚以养病也,宜温脾汤。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许叔微此方,仿仲景温下之法,以下肠胃之冷积。夫冷积腹痛泄泻,而仍下之者,以锢冷积滞,久留肠胃不去,徒用温补无益也。今此方以干姜、桂、附为君,复入承气法,其大黄止用四钱,更为有见。盖不用则温药必不能下,而久留之积,非攻不去;多用则温药恐不能制,而洞泄之势,或至转增。裁酌用之,真足为法矣。

===================================
温脾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人参  附子  芒硝  甘草各二两  大黄五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fu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

【主治】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
​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