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72五苓散条文

 鉴益堂 2018-08-25

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增广补正: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由于大汗伤津液造成的体内缺水)、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因组织枯燥而烦躁、口渴),少少与饮之(只宜小量频服,不宜鲸吞牛饮地猛灌,否则胃不能及时消化水,就会造成胃肠停水的变证),令胃气和则愈(此句实为治疗的原则,如果热盛实者,喝水亦未必能解决问题,则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白虎加人参汤之类亦当适时对证而用,不可拘执于少少与水之法。另外,包括后面的五苓散在内,其实也是令胃气和的方法,只是五苓散是因为胃肠道停水不消化所造成的津液不生、组织枯燥、胃气不和而不是因为胃肠道干涸燥热所致的胃气不和而已)。若上证更兼(一是上证原本就兼有下述症状,二是上证渴水不得解又出现下述症状)脉浮(病有向上向外之势,主表,也主热,此条当是主热而非主表,必须注意)、微热(发热轻不恶寒、发热多恶寒少之类,为病离表传里之象)、消渴(渴通常是燥热之证。消渴是指渴欲饮水,但饮水不但不能解渴,反而越喝水越口渴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胃肠虚衰,不能消化水液以化生津液所致,故消渴必兼胃虚的事实)、小便不利(此句实际是要与白虎汤、调胃承气汤之类的方剂作个区别,此类方剂热实热盛、多汗多尿,故少有小便不利之证,此处小便不利则为里有停水不化而非实热之意,此小便不利还包含有汗出不畅、汗不多之意,也宜注意,故方后解说有汗出愈一说,亦可作为汗出不畅之佐证)者,五苓散主之。

按:此条虽说是太阳病,但由于发汗后出现变证,病情已经转入阳明,无论是前半条所说的胃实热还是后半条所说的里有停水(胃湿热),实际上都已非太阳病,故本条实际是说太阳病不解,病传阳明的燥热与湿热的不同表现和治法。燥热则多汗多尿、治疗当清热润燥以和胃气;湿热则小便不利及无汗、治疗当通过利水泻湿,通过袪除胃肠道里过量的积水停饮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从而达到健胃补虚(其实这时的胃肠道不是本身真有什么虚,只是积水过多、负担过重、消化不过来而已,所以治这种病通常用的是袪湿利尿的减负药而不是人参之类的补虚强壮药)、生津除热的目的以和胃气;二者均有渴甚至是消渴的症状表现。所以五苓散实际是一个治阳明(病位在胃肠道里头这个部位)湿热证的方剂。

原方: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即米汤,能养胃气)和服方寸匕(6~9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此点不可从。五苓散证本身就有积水停饮过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或正在解决之时,还一味地“多饮”水,只会影响袪水的效果、影响疗效。如果在服药后,汗尿皆畅、排水量多而出现渴,这时可以适当的喝点暖水或吃点热粥,但“多饮”也不行,只宜少与频服,这样才合法度。所以这里的“多饮”是有问题的,不可盲从),汗出愈(无汗者可由汗解以消水,小便不利者可由小便得利以消水,也可以由汗尿皆通畅以消水,这里仅举汗出,只是说水有出路而得消之意,现在有人竟然根据这一点把五苓散看成是一个发汗剂(看见有桂枝。其实桂枝主要是治气上冲的,不仅能发汗,更能够利尿,治由于水饮随气上冲而上逆导致的小便不利、心悸(或心下悸)胸满(或心下满)),那是对这个方极大的误解。本方治阳明湿热,湿有了出路(小便利),因湿所致的郁热也会因此而得以向外发散消失(汗出),这个汗出是散热的一种表现(阳明病法多汗,也多尿,主要是热向外发散造成的),而不是说这个方是个发汗剂)。如法将息。

参考比例:猪苓三 泽泻五 苍术三 茯苓三 桂枝二 大米二;分三服。

合方分解:五苓散=(泽泻汤+茯苓+猪苓)(袪水)+桂枝(治气上冲、降逆气以利尿)。
泽泻汤治肠胃中停水不消化所致的胃胀、头冒眩等证;泽泻、猪苓均为偏凉性的利尿药,有较强的袪水利尿作用。猪苓、泽泻、茯苓、苍术均为利尿袪水湿药,而猪苓还能清热而止渴;泽泻主要是治头重坠、眩晕(冒眩);苍术能健胃,既能治消渴的胃虚,也能治口淡不渴的胃虚,兼能治风湿的疼痛,也有一定的治眩晕的作用;茯苓证的主要表现是肌肉振颤跳动;这是这几味药的主要应用区别。

按:从分解中可知,本方证还会出现头冒眩(泽泻汤证),气上冲、心悸(桂枝证),肌肉悸跳(即经脉动惕,为茯苓证),口燥渴(猪苓证),胃虚水停(苍术证)等多种症状。本方也能治吐水(水入即吐)的水逆证,治此证主要是苍术(健胃)、茯苓(治胃部肌肉的跳动、抽搐)、桂枝(治气上冲)的作用,所以在治此证时,可以适当加大它们的用量。
另外,此药仲景作散剂用,现在也有种说法是这药作散剂用效果才好、作汤剂用效果不行。而据我自己的试验,实际临床中,只要方证对应,作汤剂用的效果同样理想,所以我个人用此方,基本上都是用汤剂,没用过散剂。但如果是水入即吐的水逆证,既然是不能喝水,汤剂也就无法喝了,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被迫用散剂了,但那不过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处理办法,不能因此说此汤只有用散剂才有效、用汤剂效果不好(意思是汤剂会加重胃肠里的水量。但此方除非是水逆证,否则也是能喝水的,只是喝水不解渴而已,有点象白虎加人参汤的情形、都是消渴。所以只要不是把这药煮成一大碗地去灌而是煎煮成小碗的浓汤去服用,是没必要担心它会加重胃肠的水的负担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原文: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增广补正:发汗已,脉浮数(主热)、烦渴(一是烦热口渴之意,二是消渴之意,三是以渴为烦、因渴而烦之意):汗多、小便利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无汗、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按:此条述证不全,单一个脉浮数而烦渴,根本无法作为五苓散应用的指征,其目的只是在于将五苓散与白虎加人参汤的方证进行区别,这点通过前后文的对照学习就能明白,故此条非错即简,不可据字面盲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