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黃連溫膽湯

 柴桂苓 2018-08-28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化痰,陈皮理气化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在临床上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所致疾患取得较好疗效。
1胃溃疡
刘某,男,46岁,2009年9月诊。午餐后上腹胀满,随即出现呕吐,吐出约900mL胃内容物,伴少量血液,于当地医院用安络血、复方维生素、复方氨基酸等治疗未见好转。第2天呕吐胃内容物约600mL,胃胀痛不适,胃中灼热疼痛。2个月前曾因胃痛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多发性溃疡,经给予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胃仍有痞胀。时有灼热,纳食少,口干不欲多饮,夜寐不安,平素喜酒食辛辣,舌胖边有齿痕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痰热内扰,胃气失降,络脉受损,血溢于脉外。治当清胆和胃,降逆止呕,制酸安络止血。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黄连15g,黄芩15g,法半夏15g,陈皮20g,茯苓20g,枳壳10g,炒竹茹10g,甘草10g,生姜10g,蒲公英20g,白及15g,乌贼骨20g,蒲黄炭10g,日1剂,水煎服。服7
剂后进食未再呕吐,胃脘胀满减轻,大便黄软,小便微黄,苔转薄,脉弦滑,上方去蒲黄炭、白及、乌贼骨,加炒香附、薏苡仁、佛手。服7剂后胃胀明显减轻,余症也明显緩解。用党参、陈皮、白术泡水代茶饮,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嗜食辛辣及酒食,饮食不节,致使痰热内蕴,胃络受伤,故形成溃疡。复食肥腻,致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胃络受伤,血溢脉外而成呕血。黄连温胆清胆和胃降逆止呕,另辅白及、乌贼骨、蒲黄炭、蒲公英制酸和络止血。诸药合用,使六腑通和,故疗效较好。



2失眠
陈某,女,37岁,2009年7月28日诊。失眠半年余,近2个月来每夜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服中、西药疗效不佳。心烦失眠,胸闷口苦,头重目眩,汗出,头晕,周身乏力,纳食呆少,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治当清胆和胃,安神除烦。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0g,制半夏15g,胆南星10g,陈皮15g,枳实10g,竹茹15g,茯神15g,柏子仁30g,石菖蒲15g,远志12g,丹参15g,夜交藤30g。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大便通畅,睡眠明显改善。原方再服7剂,失眠及余症消除。
        按: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酿生痰湿,痰郁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则心烦失眠。治当清热除烦,化痰除湿,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除湿和胃,加柏子仁、石菖蒲、远志、丹参、夜交藤宁心安神。胃和神宁则诸症自消。



3腹痛
尹某,男,5岁。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脐腹疼痛、每日3~5次,可自行缓解,发作时头昏重,大汗淋漓,转侧不安,痛则拒按。曾服驱虫药无效。平素厌食,夜卧不安,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脐周未扪及条索样物,长期便秘,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滑数。证属痰热互结,食滞胃肠。治以化痰除湿消食,理气和中,祛积导滞,药用: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竹茹6g,枳实6g,黄连5g,鸡内金12g,连翘30g,白芍15g,炒木香6g,炒山楂6g,炒神曲6g,炒麦芽6g,桃仁6g,大黄3g(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1剂后大便下,腹痛减,纳食增。续服2剂后余症消失。
           按:患儿素食辛辣、生冷之物,致使湿热内蕴,痰湿互结,阻塞肠道,肠道气滞,不通则痛。治疗当化痰除湿、理气和中,消食祛积导滞。黄连温胆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鸡内金、连翘、白芍、炒木香、焦三仙、桃仁、大黄消食导滞,使六腑通顺而诸症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