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虚有寒,汗如雨下——自汗、盗汗的速效疗法

 绅申 2018-08-31

出汗是很常见的一个生理现象,平时我们会因为天气炎热、运动等原因而出汗,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汗也有病理的原因,如果异常出汗,人就会因为过失阴精,阳气外耗。中医理论认为,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与皮肤表面而来的,心主血,因此由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气随汗出易伤津耗气,甚至有损于心血。

病理性出汗有自汗和盗汗之分。自汗是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白天时时出汗,稍一活动出汗更多甚。盗汗亦称“寝汗”,睡时出汗,醒后即止。一般盗汗多因阴虚热忧、心液不能敛藏所致。中医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的说法,但实际上,不管自汗还是盗汗,只要是汗出而量大,平时怕冷,手脚不热的,都属于阳虚有寒,需要扶阳祛寒。

自汗——桂枝汤排出寒气

自汗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受了风邪,邪风在内会导致营卫不和,营气行走在血液里,卫气固摄在体外,除了护卫肌表之外,还控制着汗孔的开嗑。如果风邪不在体内清除,身体对外的门户是开放的,人就会表现出时时汗出、动则益甚的症状。表面上看似乎是发热出汗,但体内又有恶风。

对于这种因寒邪引起营卫不和而导致的自汗,采用桂枝汤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桂枝3~9克,白芍6~9克,炙甘草3~6克,生姜2片,大枣4~6枚。

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服用后片刻,最好再喝一小碗稀粥,使身体微微出些汗。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加浮小麦30克。

当体内寒气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寒气排出去。通常我们感觉寒冷时,都习惯喝碗姜汤或者吃点热乎的饭菜,等身体出汗了,寒气也就排出去了。不过,由于之前的自汗已经伤及了阴精和阳气,所以此时驱寒的药要用温和一点儿。桂枝能够温通血脉,解肌发汗。而白芍能够防止因为汗出而更伤津液。大枣、甘草和白芍相配,能够更好的滋阴养血,而生姜、大枣合起来,就能够更好地鼓舞脾胃之气,使津液上行。单靠姜枣对脾胃的鼓舞还不够,所以用药之后,还要再喝一碗热乎乎的稀粥,一方面能够加强身体的热气,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快生成水谷之精,补充流失的津液。

人也可能因为体虚或者久患咳嗽等症状引起卫气不固,从而导致自汗。也就是说侵犯身体的外邪虽然被赶跑了,但是自己的防卫体系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应该用一些益气固表之药。比如玉屏风散,可以用于易于感冒的自汗者。补中益气丸,则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畏寒的自汗者。

盗汗——养阴生津来调理

汗症包括自汗和盗汗两种,刚才我们讲了自汗的调治法,那盗汗有怎么理解呢?盗汗就像一个小偷,总是趁着人睡觉的时候,偷走人体的“汗水”,“汗为心之液”,所以盗汗也相当于偷走了人体的心液,出现盗汗的人不仅阳虚,更是阴虚。通常,这类人的手足心发热,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不过,白天还是很有精神的。如果长期盗汗,就会损伤脏腑功能,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消瘦。

盗汗后怎么办呢?在此向大家介绍食疗方和简易效方:

方法一:乌梅10枚,浮小麦15克,大枣6枚,水煮取汁,日服一剂,分两次服用。

方法二:百合10克,莲子(连心)10克,大枣10枚,淮小麦30克,粳米50克。先将淮小麦煎水,然后去渣,加入百合、莲子、粳米同煮成粥,每日分两次食用。

这两种方法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对于阴虚盗汗,夜间瞌睡不安都有不错的调理效果。不过,如果属于严格盗汗的情况,还是应该尽快看医生,用中药进行辩证调理。单纯出现的盗汗或者自汗,一般经过上述方法调理后都能收到不错的疗效。若是伴随着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盗汗和自汗,病情一般较严重,需要及时调治原发病。另外,平时有汗症的人,也要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饮食上则要忌辛辣刺激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