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95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9-0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伏饮(支饮的一个类型)

   第11条。这是说伏饮了。(二类条文)

《金匮要略》“11.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膈上病痰”- 我已经强调了,如果伏饮是支饮的一个类型,支饮,饮留部位在胸肺,因此,这讲的是饮留于“膈上”。“膈上”实际也是胸中,应该说是饮停在胸肺。
 
   这个
“病痰”- “痰”理解成饮邪流动貌,是清稀的水液停在胸肺,因此是属于支饮的范畴。
   支饮的范畴,它本来就“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所以它有胸满、咳嗽、喘、吐痰等症。这是我们刚才所重复的不管是支饮的主症,还是支饮的留饮,它就应该有饮阻于肺的这一系列表现。

   现在要说的是
“发则寒热”- 上次讲寒疝“若发则白汗出”说它是发作性疾患。现在讲的也是一种发作性疾患。

   当发作的时候,伴有
“寒热、背痛、腰疼,甚至目泣自出”- [词解]目泣自出,就是眼泪自己不自主的流出来了。
   我觉得这大部分,谁都得过感冒、咳嗽,流鼻涕、眼泪的,可以说甚至于涕泪相随,不只是流眼泪,感冒初期,西医也要讲,卡他性炎症,就是鼻涕、眼泪同时流出。

   这里的描述,实际上告诉你,它有外感的因素诱发,那么前面强调“膈上病痰,满、喘、咳、吐”是素有饮邪的问题,素有饮邪停聚在胸肺。
   然后又被外邪诱发,所以,见到了一派的表证,这表证应是太阳经脉、经络的病变,这就象我们讲的表里同病,素有支饮在胸肺,又被外感风寒之邪诱发,出现太阳经脉的病变,这是经络的病变,内外合邪了。

   内外合邪我刚才讲,它就是阳气不通,特别是肺气不能很好的宣发和肃降,因此,表现为身体的

“其人振振瞤剧”- 瞤,比方眼皮跳,那就是瞤 [shùn],跳的利害就叫瞤剧。其人振振身瞤剧,就是全身颤动摇动的很厉害。扯动、牵拉跳动。

   振振瞤剧,这就是阳气不得宣通造成的,这实际上表现了膈上伏饮,发作前、后的症状。出现内外合邪,这是饮伏于胸肺,肺卫之气受阻,出现一种全身表现,
& 不能自制的“目泣自出”,
& 不能自主的“身瞤剧”,颤动,这是伏饮的标志。

[按语]
   本条论伏饮是外寒引动内饮,并无疑义,这个诊断上没有问题。伏饮的概念我也说了,是饮邪潜伏不出,还得具备那四大特点(咳逆、短气、不得卧、浮肿),现在“发作于外寒,只是一个诱因,但是饮久阳虚,容易招致外寒,这是本证致病的实质。
* 实质就是内外合邪,外寒是作为诱因,引动了伏饮。

   本条有论无方,陈修园说:“俗为哮喘”这个病人就是哮喘病,而且可以说是属于寒哮一类的,应当主张
* 表里兼治,就应该用小青龙汤。这是前面咱们在第七篇讲的,如果说有关的话,就是小青龙汤,表里皆寒,表里双解。

* 若再喘甚,表证已解,就应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表证解了之后,还是喘满,内外合邪,邪实气闭,形证俱实,具备那几个特点的时候,咱们就得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 如果要结合本篇的话,将要学习支饮的重证,木防已汤的加减方,一个他讲“虚者,木防已汤主之”,实者,就是,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那两个方。咱们就说木防已汤加减治疗。

* 如果还不行,你就得考虑,可以用小青龙汤的病案举例里面,随证加减。
& 如果缓和以后,治本,“苓桂术甘汤主之”。
& 如果为了善其后,也可以根据东病夏治,用肾气丸,也可以脾肾双补,用《伤寒论》的真武汤,我觉得对本条的理解都有所帮助。

   这是有关伏饮。包括它的概念,包括发病前、后的临床症状,我又给大家补出了临床辩证治疗应该想到的方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