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王弼的注解,你永远不会明白《道德经》本义

 一叶一清香 2018-09-07

凡学习《道德经》,必先知道第一句的来龙去脉,因为第一句基本上都是老子每一章“言之宗”的体现,知道言之宗,才知道“事之君”,即每一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种解读思路,是传统解《老》的空白,王弼解《老》就是在这种空白思路上形成的。

《道德经》第32章开篇写“道常无名”,王弼注:“道,无形无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看到王弼的注解,有种立时脑洞顿闭的感觉。按照王弼的思路,你就永远走不出这个混沌的圈子,只能产生无根无据、虚无缥缈的遐想。他带来了更多解不开的疑问:道是什么?道是名吗?道有名吗?道没有名吗?名又是什么?为什么“以无名为常”?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有名?什么情况下可以无名?其实王弼要是知道《道德经》写作的依据,就不会如此莫名其妙的注释了。

王弼把一个“道”字演绎的如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就这一个人,随时变幻成各种形态:时而血肉丰满,时而如同鬼魅,时而如同闪电;时而出现在人群,时而深入于地中,时而奔向宇宙。王弼不知道每一章写作的思路在哪里,也不知道每一章的主题是什么,总是把一个完整的主题分割开来。所以直到今天,没有人真正读懂《道德经》。所谓懂《老》者,只是把完全不同的老子和庄子糅合在一块儿,沿着庄子的思路继续无边无际的联想、变形罢了。《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可惜,都解偏了!

文|杨吉德

《道德经》的每一章都对应着《周易》一个卦,我在前31章的解读中都分别作了详解。第32章与《颐》卦对应,是对《颐》卦思想的阐释。《颐》卦上下为阳爻,代表天和地,四阴居中,代表民众。道指卦象包含的思想;名指卦名的含义。本章前一部分谈侯王与民众的关系;后一部分谈卦名与道的关系。

话说《道德经》第32章

道恒无名。朴、唯、小,天地弗敢臣。

尹喜问:“道恒无名,道是什么道?为什么道恒无名?”

老子先划了一个颐卦的卦符:

学习王弼的注解,你永远不会明白《道德经》本义

“这是《周易》颐卦,文王用这个卦讲颐养的意义。我的认识,四个阴爻象征着民众,两个阳爻上面的象征天,下面的象征地。民众在天地间世世代代自行生存,自主、有序、快乐,这就是本章之道。原卦名为‘颐’,只体现了生养之道,没有体现出民众生存自律之道,所以我讲的道不可以‘颐’字的本义来理解,这就叫道恒无名。”

尹喜:“明白了,周易卦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道),没法用一个固定的名称来概括(名)。老师后面就是解释道的内涵了。朴,没有被新思想改变的人;唯,应答做事的下等人;小,微不足道的人。就是这些卑微之人,天地也不敢小觑,因为他们不依赖于别人,也不需要依附于别人。”(战国时原来的奴隶身份普遍成为有土地的自由人,说明老子是赞同民众自由的。)

学习王弼的注解,你永远不会明白《道德经》本义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尹喜:“侯王是指诸侯和王吗?”

老子:“不是。如果写诸侯和王,应该是写王侯,王在前,侯在后,写侯王岂不僭越了!封建诸侯中,从魏、齐相继称王,列国纷纷效仿,各自称王,称呼改了,性质也改了,但还是侯级王,还是管辖着原来的那片国土和民众。所以‘侯王’和‘王’是两个概念。(若以此看,《道德经》作者并非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聃,而是战国时的周太史儋。)再说,现在是列国称雄的时代,周室形同虚设,再谈周王治理天下还有什么意义吗?”

尹喜又问:“‘守之’是守什么呢?”

“守民众自律之道。民风纯朴,就没有这么多违法乱纪之事发生。现在侯变成王了,成天颁布法令法规,改变了民众的传统思想和生活常规,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就变得动荡不安起来。如果侯王坚持民众自律的治国方针,让社会稳定下来,大家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侯王的称号,否则,人们还是把他当作侯看待。”

天地相合,以逾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尹喜:“天地是相分离的,怎么能相合呢?”

老子:“天喻法令,地喻民众,法令和民众的共同心愿相一致,才能实现天地相合。天地相合胜过君主给民众以恩惠,因为民众不去遵守法令也会自觉的均衡利益,社会也会因此而安定。”

学习王弼的注解,你永远不会明白《道德经》本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注:夫为语气词,亦表示一般见识之人。)

尹喜:“始为起始;制是规定;有是名的词头。‘始制有名’怎解?”

老子:“这是说文王在写《周易》卦时规定了每个卦的卦名,这句话和开头的‘道常无名’是相呼应的。文王为什么要写卦名呢?因为每个卦有文王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卦名既然有了,你就要按照卦名的思想去理解,把对筮卦不正确的理解都止住。知道不随便解释筮卦,才不会有灾难发生。而现在形势不同了,筮卦应当用来剖析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原有的卦名合适的拓展之;不合适的就弃之不用,重新进行思考。‘道常无名’是我认为颐卦的卦名是始制之名,不适合当前形势对颐卦卦象的解读,应守其道而弃其名。”

尹喜:“‘知止所以不殆’,对周易错误理解真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

老子:“当然严重了。很多学易者妄言‘易’为变易,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中,人就应该不断的改变自己。变化的理念让人变得聪明:见风使舵、背信弃义、人云亦云、欺上瞒下、指鹿为马、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落井下石、狐假虎威、嫌贫炫富等待,这些都有变化的信念在起作用。变化让人变得聪明,聪明人容易获得财富,财富来的如此容易,谁还去执着地坚持呢!把错解的周易一旦作为人生理念融入到国人的信仰中,会派生出众多的子理念,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学习王弼的注解,你永远不会明白《道德经》本义

卑道之在天下也,犹川谷之与江海。

(注:河上公本及王弼本写为“譬”,竹简本和帛书本都为“卑”。此字应该是传者不解“卑道”之意,而以通假改之。卑道之前应该有个转折句。)

尹喜问:“‘卑道’怎么讲?”

老子:“前面讲的‘朴、唯、小’,是社会底层的民众。侯王为尊,民众为卑,但民众是社会的主体,民众普遍的所思、所求、所为即为卑道,侯王再有权势,其政令也需顺应民心才行。顺应民意的意义对于治理天下而言,就如同溪流与江湖的关系,没有溪流的汇聚,哪来的江湖啊!没有民众真心实意的支持,侯王如何能获取天下呢!”

尹喜又问:“老师在29章、30章、31章也都提到获取天下的问题,指谁获取天下呢?”

老子沉吟片刻,就吐了两个字:“秦国。”

学习王弼的注解,你永远不会明白《道德经》本义

今译解读

道常常是没法用名词来称谓的。

那些思想质朴、地位低贱、力量微小的人,用自己的法则自然快乐的生活在天地间,天地却不敢小觑他们,因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道。

诸侯们何必频繁向百姓发布政令呢?如果按照民众自我管理的原则来执政,万物都会自动来宾服。

诸侯的政令符合民众的心意,胜过单纯的向民众施以恩惠,民众没有谁来命令也会自觉地平均利益而不发生动乱。

《周易》之卦起始是为卦象设制了名称,有了卦名也就有了特定的含义,也就要求一般学者对卦象的理解,需停止在卦名寓意的范围内。因为停止不当的联想才不会出现坏的后果。

我则认为应当从百姓的意愿这个角度来分析,百姓的思想与愿望,相对于治理天下来讲,就如同众多的溪流汇聚于江湖之中道理一样,没有溪流哪来的江湖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