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及利用 (一)来源:食物 氧热价——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二)能量的利用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最显著 (二)精神活动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 (四)环境温度 20~30℃最稳定
三、基础代谢:基础条件下的代谢 ①清晨,清醒,静卧 ②空腹 ③室温20~25℃。 ④精神安定 ·不是最低代谢。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正常值:正常平均值 ±10%~20% 病理状态:>20% 影响因素:·甲状腺激素 :BMR↑ ·体温:1℃↑ BMR13%↑ ·肾上腺皮质激素:BMR↓ ·性别:男>女 ·年龄:越大,BMR越低
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平均深部温度 测量部位: 直肠:36.9~37.9 ℃ 口腔:36.7~37.7 ℃ 腋窝:36.0~37.4 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度 实验研究食管温代表体温度
一、体温正常变动 体温变化情况机制体温的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激素分泌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下丘脑有“生物钟”女子月经周期性波动黄体期最高,排卵前日最低,妊娠初期较高与血中孕激素浓度周期性变化有关较高代谢率高不稳定代谢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偏低代谢率下降肌肉活动,精神紧张略有升高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及时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时骨骼肌为主 (二)散热 2.机体调节散热的方式 ①交感N兴奋性↓ →皮肤小血管扩张,散热↑ ②汗液蒸发散热 温热感受器→下丘脑→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 →汗腺泌汗→汗液蒸发散热
三、体温调节 生理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①外周温度感受器: ②中枢温度感受器: (二)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恒温箱” 阈值 【例题】给高热患者用冰帽降温是通过增加( )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发汗散热
【答案】B 【例题】给高热患者酒精擦浴是为了增加( )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发汗散热
【答案】D 【例题】穿棉衣御寒主要是降低( )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发汗散热
【答案】C 【例题】下列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时错误的( ) A.在基础状态下测定 B.儿童高于成人 C.反映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水平 D.临床常用相对值表示 E.平均值相差±10%~15%属于正常
【答案】C 【例题】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E.混合食物
【答案】C 【例题】从生理学角度出发,体温是( ) A.舌下温度 B.直肠温度 C.腋窝温度 D.机体表层平均温度 E.机体深部平均温度
【答案】E 【例题】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脑干网状结构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E.大脑皮层
【答案】D 【例题】某疟疾患者突然畏寒,寒战,体温39℃,此时体内的变化是由于( ) A.散热中枢兴奋 B.产热中枢兴奋 C.调定点上调 D.皮肤血管扩张 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答案】C 【例题】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值大于2℃ C.午后体温比清晨低 D.女子排卵后,体温下降 E.肌肉活动使体温增高
【答案】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