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行气如九曲球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的练法

 九天凌霄阁 2018-09-13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炁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演为七二之数。

太极是由一片混沌的无极而分化,清升浊降,而演化为太极。太极拳则是由这理论指导的功夫,他在练习时,动静如一,虽动犹静,虽静亦动。动时,身虽动而心静;静时,体不动而气动。太极拳论中说的一动无有不动,并非是指体形是指气动。因为我们行拳时,有时是只有一手动而全身静的,这时是一手动而带动周身气机在循环。而当气机运行到一定阶段时,气机蓄势已满,则自然化力而出,以推形动。此时正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在宗风太极拳里面的单鞭一式中体现比较明显,他的勾手是以五指轮经出之,就是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轮流与大指勾起,并不是如同社会上五指同勾,这种五指轮经启动气机较为明显。在抱球一式时,则是周身不动,阴阳气机交汇后化为真力,推动行拳。

在太极拳中,这种外动内静,外静内动,以及外动内亦动的反复练习中,使体内的阴阳之气不断的相互交融,化生真气从而壮大体内气血,如此则太极功行大进。正是因为有这种内动,才是太极拳称之为内功的原因,如果只是单纯的形体运动,不管你是刚猛风格,还是柔和风姿,都不能言之为内功。记得当年80年代气功热时,很多人为之沉迷,却不知真正的功夫除了儒释道三教内功之外,在武林中亦有如太极拳这种的内功拳在完整性,科学性远超其上。

太极拳除了在形体的运动上符合气血运行规律,他在神意上的应用更是一绝。因动作舒缓,使得形体上的劳作较小(相对少林之类功夫的刚猛练法),因此神意锻炼更为有效。在练拳时用意不用力,正是神宜内敛,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好练法。内敛其神,则气自聚之。

在行功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时是行气如九曲球无微不至;在柔极生刚时,则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这种刚柔的变化是反复的,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比如说潜气内循阶段,是柔的练法;进入气与力合的阶段,则是由柔入刚的练法;在循经导脉时,又回到柔的练法;但是在这几个阶段,他并不是说固定的刚或柔。在刚开始练时,气血活动开了的时候,可能入手就是气化阳刚,动作刚健有力,行功一定时间后,没力了,这时就可以进入柔和的阶段,来养气柔体,温养元气;等缓过来了,又可以开始大开大合的练。但是也有的人,他心性柔和,在元气饱满,身心舒适的时候,沉心静气直接入手潜气内循,循经导脉,等到真气灵动,气催形体之时,则化为刚健有力的行功。可以说行拳的风格跟自我的修行基础,亦跟个人心性有关,有一定之规,而无一定之律。

在这种自然而然的行拳走架中,神气自然交融,而成就太极之象,是天成之象,不以人为。这也是前辈们所说的“行气如九曲球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这种功夫的成就是通过在行功中的刚柔风格反复锻炼而成,是功夫到了自然的呈现,不要刻意去追求,否则有气机外游之患。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转发!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