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年计划,十年一剑,做研究是教师成长必由之路

 heitudi 2018-09-18

刘波老师《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2016年修订版)》(宁波出版社)的“真情告白”:“教师的成长是无止境的,成长也应成为教师的终身修炼,做研究则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身为教师,不管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一旦真正走上研究之路,就能实现自我超越。”刘波老师用“专业成长手记”的形式,向我们诠释了自己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的心路历程。

常生龙先生也曾归纳了研究型教师的“三大特征”:把乐业化为每日常态、把研究作为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对照刘波老师的“八小时内外”,完全是量身定制。

爱教育,不需口号,只需行动,这是师德的最高形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句话的初衷应该是给校长传授“管理秘诀”,但刘波老师却自觉地践行了。

相较于“乐业”,我们可以把全书的“七辑”视作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的七个“密码”,即教师“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总和。刘波老师给出的“真情告白”——草根研究、有效研究、研读书报、请教专家、关注热点、运用技术和得到帮助,无不是发自肺腑和自觉能动的。新手能否一帆风顺地成长为研究型教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校长、导师、学生,也不是大环境和小环境,只能是自己。

踏上讲台就开始了“草根研究、有效研究”,研然后知不足,便开始“研读书报、请教专家”。把这样的实践称之为“内外兼修”,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显现效果。拿“请教专家”来说,作为草根教师,聆听专家讲座、拜专家为师的机会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有选择地阅读几本适合自己的教育大家著作,由浅入深地持续关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却是不难做到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刘波老师从2008年偶遇特级教师闫学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之后,通过持续阅读,先后与朱永新、钱理群、李政涛、吴非、李希贵、任勇等不少专家学者“神交”,从他们的书籍中汲取营养,匡正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注热点、运用技术”,还可称之为“看得准、飞得高”。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突飞猛进,课堂教学离不开“云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亦是如此,博客、微信、移动终端以及各类APP,都可以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利器”。当然,在基于互联网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既关注教育热点更要关注教育本质,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迷失在万花筒式的“爆炸新闻”中,不至于被网络依赖成“手机控”,浪费时间而与专业成长渐行渐远。

都说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是否能得到“贵人相助”亦是如此。所谓“贵人”,就是对自己专业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专家、名师等,得到贵人相助,能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走得更畅、更远,但“贵人”不会自天而降,“贵人相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

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的路有多远,刘波老师给出了答案。商界有“成功不可复制”之说,但刘波老师的“真情告白”对广大青年教师,完全可以“移植”。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经开了张“保单”:每天写教育随笔一千字,坚持三年,想不成功也难。像刘老师那样,潜心教育、研究教育、博览群书,与师为友,五年计划,十年一剑,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然,在刘老师“真情告白”的基础上,适当关注和增加自己的学科教学、课堂研究,可能会更加锦上添花。

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可以说任何回答都不会完美。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又很有必要。

一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慈心。首先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定人文关怀的信念。只要真正把人的处境和困难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有了慈心就会生出慧眼,就会对人周围的一切敏感,就会有不竭的研究动力和不尽的研究问题。其次要把研究的成果用在教育教学和学生身上,真实地去影响人、改变人。

二是怀有理想主义的信念和想象力。教育研究需要实事求是,需要严谨、科学,但从事研究的人也应该有一种理想主义精神,不能缺失教育的想象力。只有渴望更加理想的生活,只有相信研究是实现理想生活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我们才会相信科研、愿意做科研,并在科研中改变。墨守成规,就很难有像样的突破和改变。研究需要教育想象力,需要发挥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敢于实践和探索。

三是理性的批判和怀疑精神。应该说,没有质疑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进步。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当下诸多教育场景中不合理、不理想的地方,不轻信、不迷信,对凡事都进行一种合理的审视。

四是不畏艰难的勇气。做教育研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劳动。要成为优秀的科研型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否则很难有研究的成功和荣耀。

五是学习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育科研要尊重规律,遵守一定的研究方法和规范。教育科研方法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包括哲学层面的方法、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行动研究的方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