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罕篇第九·一0(215)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钱穆译】颜渊喟然叹道:“我仰望它,愈望愈高。我钻研它,愈钻愈坚。一忽儿看它在前面,一忽儿又像在后面。先生循着次第,一步步地诱导我,他是如何般的善教呀!他以文章开博我,以礼行节约我,使我欲罢不能。但我才知已尽,像见它在前面矗立着,高峻卓绝,我想再向前追从,但感到无路可由了。” 【杨伯峻译】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傅佩荣译】颜渊赞叹一声,说:“越抬头看,越觉得崇高;越深入学,越难以透彻;看起来是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老师很能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他以文献知识广博我的见解,又以礼制规范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下来都不可能。我尽了全力之后,好像学会了立身处世的本领。但是,当我想要进一步追随老师,却又找不到路可以走了。” 钻,钻研。坚,坚深。诱,引导。卓尔,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孔子的学问超越寻常。末由,末,没有。由,遵循。无章可循。 三位先生在”如有所立卓尔”这里产生了分歧,钱先生的解释是说孔子之道在前面矗立着,高峻卓绝。而杨和傅二位先生认为是讲颜渊好像学会立身处世的本领。但从”卓尔”字面意思来看,我认为钱先生更合理一些。 本章讲颜渊赞叹孔子的非同寻常的学问和为人,怎样好好理解这一段话呢? 我们分三段来说,第一段”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望它,高不可及;钻研它,坚不可入;看着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这既是讲孔子的之道,也是讲孔子的为人,高深,不可捉摸;第二段”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老师能循序渐进引导我们,用文献来丰富知识,用礼节来约束行为。这是讲老师教育的方法,让学生们既知书又达礼,不仅学到文献知识,还懂得行为规范;第三段”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使我们欲罢不能,我们已经用尽了才能,但好像它仍在前面高耸矗立着。当想进一步去追随,又不知怎样着手了。这是讲学生们追随老师,虽竭尽全力,但仍然找不到好的方法。 颜渊不愧为孔子的高材生,他更深层次地看到了孔子和他的学问的高深。对孔子所传授的学问,他越学越觉得高深,弄明白越多越是觉得不明白的更多。孔子循循善诱,教授他博文约礼,但颜渊仍觉得孔子之道高不可及,无处着手。文献可以学,礼仪可以学,但要进一步领悟孔子之道,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必须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今天我们看这段话,可能感觉很玄乎,因为我们都还没有达到颜渊的贤明,这是高手对高手的景仰,真正有学问的,真正致力于追求人生理想的人,才会体验到那种”欲罢不能”,”末由也已”的感觉。 所以说,道无止境,学也无止境。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到达最高境界。 |
|
来自: 背后国文 > 《《人生路上学〈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