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十大类方】理中汤

 wxzzn 2018-09-30

人参三两(15g) 白术三两(15g)

干姜三两(15g) 甘草三两(15g)

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配上人参、白术、甘草,便是有名的理中汤。中医治疗腹中虚寒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伤寒论》用理中汤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千金方》用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赤水玄珠》用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相传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后召名医杨介,以冰水煎理中汤而愈。


       理中汤是治疗呈现里虚寒证的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剂。其中干姜与甘草,名甘草干姜汤,《伤寒论》用于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所以加人参、白术者,想必因吐泻之后,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状态,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大便稀溏、肌肉松软及精神萎靡、声低气馁等。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里虚寒证。这里的主要指脾胃,即消化吸收功能。见里虚寒证的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差,或病程比较长,年老体弱者多见。理中汤证如下:


  1. 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 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3. 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本方证多见于消化道疾患。临床报道本方及加减方对慢性菌痢、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吐泻呈虚寒者、婴儿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幽门痉挛、妊娠恶阻、胆道蛔虫、胆道术后胆汁分泌过多、慢性肝炎、顽固性腹胀、小儿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有效。如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空军某医院内科认为此为虚寒证,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治愈(胃酸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2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酸不同程度改善)16例[1]。有报道治疗1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的病例。患者胆石症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24小时5000~6000ml,经抗菌治疗不减。患者消瘦、面色青黄、神疲、鼾睡懒言、肢冷便溏、口淡食少、胸脘痞满、舌暗苔白、脉沉迟细,诊断为理中汤证,与理中汤加砂仁,2剂后胆汁顿减为24小时500ml,精神食欲也明显好转[2]。


——急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热证实证,但也有表现为虚寒证的。有人报告1例麻疹合并肺炎,体温一直不退,嗜睡,躁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并出现全身颤抖,以手足为明显,复经抗生素、输液等对症处理终不见效,体温波动在38℃上下。医者根据虽然有体温不退但口鼻气冷,便溏尿清,脉象虚缓,判断属真寒假热,以理中汤合地黄丸,数剂而治愈[3]。


——一些出血性疾患也有见理中汤证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其出血量均不多,且血色暗淡。这种情况可以用炮姜换干姜。传统经验,治疗出血,干姜须炒黑用之。


——小儿疾患多见本方证。如虚热不退、小儿慢惊风、小儿肺炎肺不张、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口疮等病多伴消化道症状。笔者曾治疗1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初起发热,继而口腔黏膜出现多个溃疡,患儿哭闹不安,整日淌涎,半月不愈。视其面色黄浮、舌质淡红、苔白,询得大便不成形,粪中有不消化物。遂予理中汤加附子、黄连5剂而愈。


        临床应用理中汤经常加味。呕吐者加半夏,黄疸加茵陈蒿,脐下动气加桂枝,心悸眩晕加茯苓,腹痛加木香。又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弱者。有报告治疗婴儿乳块不化,大便呈青色,由乳母哺乳前45分钟左右服用本方(制附子10~12g,先煎半小时,党参20g,白术10g,干姜6g,甘草6g)的药液200~300毫升,日二三次,服1~2日即可治愈[4]。尚有报道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呈虚寒证者[5]。


       理中汤加黄连,名连理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唇暗红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口腔溃疡等多见此证。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自汗、身痛、恶风者。本方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治理中汤证伴见腹胀满拒按者。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治疗理中汤证伴见胃脘胀气者。理中汤去干姜,换茯苓,名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症,因没有干姜,故方证中无明显的恶寒、吐清水、腹泻、苔白腻等表现。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医院内科.新医药杂志,1977,(7):30

[2]刁本恕.四川中医,1986,(3):25

[3]张岫云.中医杂志,1966,(2):23

[4]陈其五.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2):21

[5]马蜀生.新医药学杂志,1976,(2):39


拓展阅读


《经方使用手册》理中汤

理中汤古代治疗霍乱胸痹等病的常用方,有温中驱寒的功效,适用于以吐利、食不化、心下痞硬、口不干渴、喜唾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常用剂量】党参15g,干姜15g,白术15g,炙甘草10g。


【煎服法】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385)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395)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九)


【体质要求】肤色暗无光泽,精神较萎靡,畏寒,无渴感,唾、涕、尿、胃酸等分泌物清稀量多,腹胀,大便清稀不臭,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脉沉者。


【适用疾病】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症、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小儿多涎、婴幼儿营养不良、小儿腹泻、过敏性鼻炎、口腔炎、前列腺增生症、消化性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阴道炎、盆腔炎、急慢性湿疹、皮炎、支气管扩张、上消化道出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失血性休克、功能性子宫出血症、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加减法】心悸腹痛者,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口疮、腹泻者,加黄连,名连理汤;全身状况更差,脉微弱,精神萎靡者,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药理研究】具有增强实验小鼠的耐寒能力、镇痛作用,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回肠运动,抑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回肠痉挛等。


【注意事项】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经验,本方用后三四日,可出现浮肿,这是药中病气的好现象,继续服用本方,浮肿可自然消失。若患者担心其浮肿,也可再用五苓散治之。(《现代日本汉方处方手册》)



《经方传真修订版》

理中汤或丸(甘草干姜汤加人参附子)


【辨证要点】 心下痞,大便溏泻,小便少者。


歌诀:

理中汤方用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追,太阴里证心下痞,小便不利治认真。


【方剂组成】 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


【用法】 上四味,研细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温开水送服,一日三次。亦可水煎服。


【方解】 本方是甘草干姜汤加人参、白术而成,故治甘草干姜汤证心下痞硬而小便不利者。治心下痞、胃虚主用人参,故本方又名人参汤(丸)。


原文注释


《伤寒论》第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注解:太阳伤寒,治应汗解,如果误服攻下的汤药,要造成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的甘草泻心汤证,服泻心汤则证已,但又误用其他攻下的药,则可造成下利不止。此时医者用理中汤治疗,不仅无效,反而下利更甚。这是由于理中汤专理中焦的胃,今之下利不止,是因反复误下,使下焦肠虚失权而滑下不止,宜以收摄止泻的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若服后利还不止,则当利其小便,使水谷别,而下利自止。


《伤寒论》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注解:霍乱初起,亦常见头疼、发热、身疼痛的表证。如果兼见口渴欲饮者,为外邪里饮证,宜用五苓散解表利水;如果口中和不思饮,为里寒,宜用理中汤先救其里,而后解表。见五苓散条。


《伤寒论》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注解:伤寒病愈后,其人喜唾,久久不已,此为胃中有寒饮,宜以理中丸温以和之。按:喜唾为胃虚有饮,此证多有,不必限于大病差后,本方有良验。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5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注解:心中痞,指心中痞塞气不畅通之意。气结在胸,是说气结于胸中而胸满闷。胁下逆抢心,是说自觉有气自胁下而逆于心胸。枳实薤白桂枝汤,功能降逆行气以消胀满,故可用其治疗。而又说人参汤(即本方)亦主之者,是因中气大虚,饮自下乘,亦可引起气结胸满的类似证候。前者是实证,后者是虚证,要根据证的虚实选方。


【临床应用】 本方在临床应用较广,可见于慢性肝炎、胃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病,主要证候是心下痞、口不渴。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李某,男性,58岁,病历号155413,1965年4月6日初诊。受凉后腹泻已3个月,每日3~4行,便有完谷不化,胃腹胀满,食后益甚,时有嗳气、头昏,苔白润,脉细缓。证属里虚胃寒,治以温中益气,与理中汤加减: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炮姜6克,苍术10克,炒扁豆10克,陈皮15克。结果:上药服6剂,腹泻基本已止,腹胀亦明显减轻,继服6剂症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