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柴胡汤学习笔记

 中医执业针灸 2018-11-18

昨天在外群发了病例,和网友一起参与互动讨论,大家发言热烈,真是卧虎藏龙啊,其中四位高手获得了我们问道学宫奖励的上等桂皮。谢谢大家分享,交流才有进步。私下很多朋友咨询我们辩证思路,说起来也不深奥,就是对经典要熟悉啊。所以我们问道学宫一直推行经典阅读就是基于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机缘合适,师父稍加点拨,就会顿悟了。大家从病例也看到,用方的脉法在条文上有明确的体现了。脉证并治,脉对了,用下去就有效,这就是经方的魅力,毋容置疑的。

在我们问道学宫,我们对学员要求都是严格的,学员们也深深的知道学习的好处,下面选登我们的学员的学习笔记,做抛砖引玉,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如果你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心得,欢迎给我们投稿

本人自从医以来以针灸艾灸为主,对方药一窍不通,在师兄推荐下进入岐黄门结缘经方之路,并由此热爱经方,临床用药,效果不错。临床比较多后,遇到瓶颈,反复读四大经典如读天书,不得其法。后因缘际遇,遇到问道学宫晓坤师兄,重新梳理思路和方向。反复阅读《桂林古本伤寒论》,关于大柴胡汤读书笔记如下。

教材版本,为民间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志愿编辑组校订版,自己用电子版印刷自用,页码以这本书为准,在这里向前辈致敬。

大柴胡汤在《桂林古版伤寒论》出现五次,分列如下:

P22.23页 《伤寒例第四》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P68页 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P76页 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P81页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P93页 辩阳明病脉证并治

诸黄,腹痛而呕,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读书体会:

1、大柴胡汤在各个章节的剂量一样,但是有些条文,再煎后温服二升,日三服,联系上文,应该为错误。煎法皆为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这样的煎法在桂林古本里有小柴胡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汤方。不知道具体含义,就记住这个方法吧。

2、大柴胡汤出现在伤寒例第四、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病脉证并治下、阳明病脉证并治下。伤寒例第四和太阳病脉证治中,出现皆为小柴胡汤治后不解,可以改用大柴胡汤方,可以理解为小柴胡汤症状加重可考虑大柴胡汤方?事实上不是如此的,小柴胡汤应用很广泛,在古本中出现了11次,内容涵盖非常广泛,我下次单独写一下小柴胡汤的体会。总结一下,就是脉弦而急,就是寒热交错,但是热像比较明显的时候,胸胁苦满比较严重,中脘部位压痛比较严重的时候,如果保守一点可以先用小柴胡汤,如果不缓解可用大柴胡汤。从大柴胡汤方药的组成中有大黄枳实也可以看出兼证了。当然如果病人其他脉像没有明显的虚,体格比较壮实,也可以直接用大柴胡汤方。

3、条文里面出现一个名词“柴胡证”,结合上下文,应该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有同学提出应该加上少阳证的总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我觉得值得商榷,因为下文还有一条“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在大小柴胡汤方证里都有单独出现。而口苦,有可能是心火也有可能是胆火,咽干就更加多了经过咽部的经络特别多,少阴病特别典型,目眩也是同样的道理。“少阳病会有口苦,但是口苦不一定是在少阳,其他咽干、目眩同理,但是如果口苦、咽干、目眩同时出现一定是少阳证。”晓坤大师兄总结。

4、引申学习:口苦只能判断是火,无法判断是相火还是君火,根据上部脉中部人可以鉴别。舌红,往往是心,胸胁苦满,一般是少阳。木象生出的火才是相火、胆火。心火为君火。症状和脉法互相参考。

要用好方还是要回归伤寒论,天天读,每个字去思索,每个字都有深意。如果自己不思考,再好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帮你提高。

晓坤师兄点评:认真学习对比了,也有引申思考,深度不够!继续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