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海外收藏的中国古代瓷器以英国最多最精。英国收藏中以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和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为最著名。 大英博物馆 在18世纪现代博物馆出现以前,陶瓷器被英国人购买,作为餐具和家庭装饰用具。19世纪,对中国陶瓷器的真正学术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1921年东方陶瓷学会成立后则迅速发展起来。这个学会的会员是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瓷器的主要贡献者。 醇厚质朴的宋代瓷器 “汁水莹润如堆脂”的官窑瓷,布满“金丝铁线”开片的哥釉瓷,青翠欲滴的龙泉窑青瓷,有饶玉美称的湖田窑青白瓷,清丽素雅的汝窑,绚丽缤纷的钧窑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瓷,粗狂豪放的磁州窑瓷。 北宋汝州青釉长颈瓶 宋瓷不重装饰,崇尚复古之风, 追求造型美、古朴美, 隽秀的造型和纯净的色釉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宋代是中国陶瓷美学发展的一个划时代时期, 宋瓷映出宋人以自然天地为本源的信念, 盛行素雅平淡、舍弃刻意雕琢的美学时尚, 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所推崇。 北宋钧窑蓝釉罐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记有: “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 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 其由人巧者,则工, 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 绚丽多姿的元明清瓷器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有:“明瓷之震耀寰宇,开现代最精美瓷之端,而为其代表者厥惟饶州景德镇烧造之瓷。......有明一代至精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清代亦然。”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 所绘溪流水草飘动,鳜鱼一尾,悠然自得游弋, 颇富江南气息,展现鱼水情深之态。 元青花牡丹凤纹盘 青花纯正艳丽,绘画笔法流畅生动, 双凤飞翔,纹饰祥瑞。 元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 所绘画面为《西厢记》中的《拷红》章节, 描写了崔张私自结合被老夫人识破, 红娘被老夫人拷打,掩面而泣, 红娘成了莺莺的替罪羊的场景。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天球瓶 造型仿自西亚阿拉伯铜器的形制,状若天球故名。 该器卓然大气,青花发色臻其精妙, 绘制工细,笔意酣畅,洒脱自然, 缠枝花卉纹,花头丰满,枝叶舒朗, 其结构连绵不断,寓意吉祥。 明宣德青花螭形流执壶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窑瓷器有 “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 其艺术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明万历五彩鸳鸯莲纹缸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论有: “万历瓷踵嘉靖法而益务华丽, 两面彩、夹彩之品甚多,...... 花样奇巧绚烂,不胜枚举。” 清雍正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瓶 釉里红绘蛟龙闹海,伴以祥云萦绕, 飞腾其间,勇猛矫健,有叱咤风云之势。 清康熙五彩鸳鸯纹碗 邵蛰民《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评价康窑 “单彩、三彩、五彩等瓷均盛于比时, 质细而色耀,釉备而画工, 称之尽善尽美,实无愧色也。” 清康熙蓝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瓷胎画珐琅的生产以量少质精而闻名, 它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不仅展现出盛世帝王的审美意识, 也反映出十八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 清乾隆珐琅描金镂空转心瓶 透视图 乾隆朝是景德镇瓷业辉煌鼎盛时期, 转心瓶为乾隆时期瓷器的佼佼者。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转心瓶为“乃内府珍赏殊品也”。 中国瓷器生产从汉代滥觞,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盛行不衰,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以其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明快雅丽的绘画图案,气度恢宏的审美神韵,在中华文化艺术中独树一帜,演绎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令世人为之倾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