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的种类和句式——词律基础知识之二

 江山携手 2018-12-08

              ——词律基础知识之二

                                           

词根据长短划分,起初人们曾把词调分为令、引、近、慢四类。令,来自酒令,又称小曲或令曲,特点是乐调短,字数少。引,即引歌,截取大曲的前段部分,与小令比,乐调略长,字数略多。近,又称近拍,其乐调长短、字数多少,与引相同,因其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又称中调。慢,即慢曲子,与急曲子相对而言,调长拍缓,其声调延长,句数、字数增多。原来分这四类词调,有的在词牌上标明,如《唐多令》、《太常引》、《好事近》、《声声慢》。但这四类分法在实践上不好掌握,令一般字少,但《胜州令》多到二百一十五字,《念奴娇》也称《百字令》多到一百字,《六幺令》、《采莲令》也都是九十多字,名实有了差距。故明嘉靖时顾从敬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简单明晰,便于区分。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则说得更为具体:“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这个分法大体上是符合实际的,一直沿用下来。不过在字数界限上,不必掌握得过于机械,只可作为大体上的界限,现在大都以在五十字左右以下者为小令,五十字左右至百字左右为中调,百字以上为长调。

词根据段落划分,可以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类:

单调就是全词只有一段,大多属于小令,如《竹枝》、《十六字令》、《潇湘神》、《忆王孙》等,后唐、五代词初兴时流行这种词体,其特点是接近近体诗的七绝或五绝,

双凋就是全词两段,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双调词在全部词调中占大多数,其字数最少的三十四字,最多的长达一百四五十字,所以是小令、中调、长调兼有。其上下片,有的完全相同,如《浪淘沙》、《江城子》、《渔家傲》等;有的不完全相同,如《浣溪沙》、《人月圆》、《行香子》等;或完全不相同,如《清平乐》、《佳人醉》、《六丑》等。上下片差异不大的占多数,差异较大的占少数。下片的起句叫“换头”在作法上又称“过片”。

    三叠就是全词三段,这类词很少,而且都是慢词,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双拽头”,即前两段字数、句式、平仄相同,第三段不同,而第三段却又较长,前两段像是第三段的两个头,故称“双拽头”,如《瑞龙吟》、《绕佛阁》等;一种是“非拽头”,三段长短差不多,,但句式、押韵位置、平仄各有不同,如《兰陵王》、《十二时》等。

四叠就是全词四段,这类词最少,现传仅吴文英《莺啼序》一词,有二百四十字,是最长的词调。还有的四叠是所谓“叠韵”。就是把原来双调的词依照原格式再叠一遍,填制的人也不多。

词是长短句的诗体,句式变化多样,从一字到十一字句都有,这虽然同近体诗以五七言为特定句式的情况完全不同,但仔细分析,其句式多为律句演变。现在把词中各种句式分述如下:

一字句。一字单独成句的见于《十六字令》和《苍梧谣》的开头一字平以及《钗头凤》的末三字的一字仄。

二字句。有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四种,以用平仄的为最多,如《定风波》开头第四句和下片第二句、第五句及《河传》开头两句均为平仄的二言句。《南乡子》上下片的第四句均为平平二言句。二字句往往是叠句。如《调笑令》开头的“平仄,平仄,”《入梦令》的五六句的“平仄,平仄,”前后两句的两字完全相同。

三字句。通常用在词的首句或换头处。是律句的三字尾,除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等常见的句式外,还有仄仄仄的,也有用平平平的,词中三字句用得多的,如《六州歌头》有二十二句三言,《三字令》则全首十六句都是三言,《芳草渡》有十四句三言,《厅前柳》有十一句三言。

四字句。是词的基本句式之一,除用作单句外,还常用作偶句和排句,其句式同于七言律句的前四字,除分平仄外,有的须分四声。其节奏以二、二居多,但也有一、二、一的,还有上三下一和上一下三的。用四字句最多的如《风云归》接连十句四言,《水龙吟》、《透碧霄》等调接连六句四言,《柳梢青》、《盐角儿》等调上片六句全为四言,《人月圆》、《喜团圆》等调下片六句全为四言。《永遇乐》上下片各有七句四言。

五字句。基本上同于五言律句,以上二下三为最多,但也有上一下四的,还有上三下二的。词中五字句还多拗句,如前述《寿楼春》首句五字都规定用平声。词中用五字句多者,如《生查子》、《纥那曲》、《一片子》等调全首均为五言,《赞浦子》上片全为五言,《醉花间》下片全为五言。

六字句。平仄没有一定,但大都以两平两仄相间,通常用上二下四或上四下二,但也有上三下三的折腰句。词中有全首六言十句的如《寿山曲》,有全首六言八句的如《谪仙怨》,有全首六言六句的如《何满子》,有全首六言四句的如《塞姑》、《三台》、《舞马》、《马回波乐》。

七字句。多数与律句相同,但也有拗句,句法有上二下五、上三下四、上一下六、上五下二等多种,都是律诗所不允许的。词中有全首像七言绝句的如《清平调》、《渭城曲》、《采莲子》、《竹枝》、《杨柳枝》、《欸乃风》、《八拍蛮》等,有双调全为七言的,六句的如《浣溪沙》,八句的如《玉楼春》、《瑞鹧鸪》。

八字句。大都是上三、下五成句,第三字如是用仄声,第五字必须用平声;第三字如果是平声,第五字必须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如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九字句。大都上四下五或上五下四成句,也有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有上二下七的。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

十字句。大都是上三下七成句,下七多是律句。如辛弃疾《摸鱼儿·暮春》“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十一字句。一般是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下五、下七多是律句。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应有恨、何时偏向别时圆”等句。 

另外,词中有领字,这是律诗中所没有的。领字是在句前有统领作用的字,多加于自对句前头,其数目一般为一至三个。又称“一字逗”、“二字逗”、“三字逗”。领字是并不断句的,大都用虚字,以一字为最多,二字、三字次之。在慢词中,领字用得最多,几乎一调数见;小令就很少用。

一字作领字的用的平声字很少,大都是去声字。 常用作领字的单字是:“任、看、正、待、乍、怕、总、问、爱、奈、似、但”等等。一字领单句的如:柳永《倾杯乐》“想绣阁深沉。”姜夔:《疏影》“但暗忆江南江北。”吴文英《唐多令》“纵芭蕉不雨也飕飕。”一字领二句的句法,在词中为最多,如:周邦彦《夜飞鹊》“探风前津鼓,树抄旌旗。”柳永《八声甘州》“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姜夔《齐天乐》“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抒。”  一字领三句的,如:陆游《木兰花慢》“奈华岳烧丹,青谿看鹤,尚负初心。”一字领四句的的,如:苏轼<沁园春>“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出,朝露漙漙。” 

二字作领字的常用字如:休说、安得、纵使、试问、莫非、还又、那堪、却将、莫非、须念、 敢问、犹觉等字。以二字领单句的,如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字领二句的如 :柳永《笛家弄》“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沈祖芬《霜叶飞》“休记到死蚕丝,他生密誓。”二字领三句的,如 :张孝祥《念奴娇》“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三字作领字的常用的有:更能消、更那堪、却又是、又奈何、最堪怜、最妙处 最好是 只赢得 只落得、赏不尽、君不见、再休说等字。以三字领单句的如: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柳永《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三字领二句的,如:李清照《永遇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三字领三句的如:秦观《八六子》“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知道词的种类复杂多变,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熟记数达两千余种的格式,所以,除了用熟了的词牌以外,写词时都要依照词谱来填写。每个词牌多少句,其中每一个句子是几个字,这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字的平仄,哪里押韵,何处对仗,词谱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初学写词的人,绝不能以冲破框框为借口,不讲韵律和平仄。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一些人所写的词,只是注重外壳的形式,体现了字句模式,完全不计平仄,该押韵的地方,也不讲究押韵,甚至于跑韵,让人不忍卒读。词本来就产生于乐曲,它的好处就在于音韵优美,而不在于字数的固定,如果只知道凑足字数,而忽略了音韵,那就不能算词了。所以,写词时必须以词谱为准绳,依谱填词。至于词谱的来源,现在互联网很发达,想用那个词牌的词谱,只要在网上一搜索,便可容易找到的。

词的写法一般为通行,先写词牌名,再写词题,词牌和词题可以分两行,或者写成一行,中间用“黑点”(· )隔开,正文前空两格,分片不移行,两片之间空两格。也有分片移行的,为数较少。还有按句分行的,这完全在于排版空间的可能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