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诊乾坤——说说号脉的事

 知识传承永恒 2018-12-11


每天都有病人在把脉时问,我这是什么脉?我得了什么病?把出了什么?

看情况,有的时候给病人说说,多数情况不回答。

因为,即使我说得清楚,病人未必听得清楚。

病人的知识体系里,中医就是虚了补补,上火就清火。你若告诉他这是弦脉,几乎百分之百他又问,什么是弦脉?弦脉是什么病?我是在看病,不是讲课。


把脉,也叫号脉、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类似西医视触叩听等体格检查,脉象是患者的体征之一

很少有病人问西医是什么呼吸音或心音,也少有人听诊后问得了什么病,而比例很大的病人会问中医把脉的情况。要知道,脉象要比呼吸音、心音复杂得多。


病人对把脉存在太多误解和神化,中医界本身的故弄玄虚也有责任。

望闻问切四诊都是盲人摸象的手段,四诊合参,才能整合信息,得出更加精准的结论:这是大象,亚洲象还是非洲象,象龄多大。

当然,也有熟手与高手,一摸耳朵就知道是大象,而且能知道更多的信息。这是少数,需要练。


望闻问切的排列中,切脉在末尾,显然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医有句话叫,望而知之谓之神。一眼就看出病才是神医,把脉后知道的只是普通。为数不少的中医古籍名著中,没有脉象描述。不要对把脉过度神化。

把脉是个精细活,需要费脑筋,而脉象只有医生能体会,病人感觉不到。得出吉光片羽的诊断后,病人因不理解而觉得神奇,容易过度神化。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般来说,不能单纯凭脉象诊病看病。

举个例子,一个病人来,主诉胁痛,看他面色不开朗,舌两边大苔薄白,听他说话急躁但不高亢,再具体问疼痛常因情绪引发,伴有神疲腹泻,然后切脉见双关弦、左略细弱。至此,得出肝气犯脾的结论,望闻问切四诊的证据都能印证,可以开逍遥散。倘若证据资料不统一,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望闻问切的资料有所取舍。

脉学是朴实的,绝不神秘。由于长期以来大众的误解与神化,以及一些特殊原因(如古时给大家闺秀看病不便过多问诊),逼得中医们只好在脉诊上精益求精。大众习惯上认为,脉诊不精的,开方也不怎么样。

我的朋友毛博士是北京看胃肠病的名医,他对病人坦言自己脉诊很差,主要靠问,这并不影响他成为高水平的医生。中医水平高低主要在辨证开方水平,脉诊只是收集证据的手段之一。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偏爱和擅长的收集证据的方法,不同病症对各诊法的依赖程度也不一样。

北京有个医生叫王鸿谟,很有名气,看脸就能诊断很多病症。西安有个赵医生,看手也能诊断很多病,不是算命,是看病。我的一个朋友张医生看舌很厉害,诊断脾胃病尤为神奇。这些都是擅长望诊不过多依赖脉诊的。

小孩咳嗽,找我看的多数已经用了几天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中成药。舌象往往失真,小孩把脉精度往往不高,辨证证据主要靠听咳嗽声和问情况。

 

然而,脉诊是否不重要?

绝!对!不!是!


相比望闻问,脉诊准确度较高,不易失真。脸有化妆、有情绪变化,舌头受饮食和药物影响大,问话有隐瞒和说不清的时候,脉象相比更可靠。

某些情况下,脉诊可以一锤定音或一票否决

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住院,年龄大病重,家人担心时间不长,有出院回家准备后事的打算,找我看看有无继续治疗意义。本来不该我出主意,这很让我为难。因沾亲勉为其难,把脉看胃神根俱在,说还有希望,短期应该问题不大。后来好转出院,一年半后去世。

今年国庆前,曾跟诊我的一个学生姥爷查出肿瘤住院,找我把脉,当时老爷子虽然卧床但精神尚可,饭量未减,不像重病人。双脉无根,我说可能时间不长,半个月后突然加重不幸离世。

曾有一个老人主诉突然乏力两三天,住院各种检查均无特殊,我把脉是浮脉但沉取有力,判断感冒可能性大,一付药出汗后就好了,家属很感激,我也有些小得意,这个案例记忆深刻。

 

那么,把脉能把出什么?

中医是以辨证论治为主的,脉象是辨证论治的手段之一。比如浮脉是表证,沉脉是里证,弦脉主肝郁、水饮,芤脉主亡血。通过脉象判断病的证侯和轻重,开方选药作为依据

以前提到过的中医泰斗赵绍琴先生是御医之后,其父赵文魁是清末太医院长。御医在皇宫里看病很多时候不能问,因而练就了精湛的脉诊技术,凭脉辨证开方水平之高,业内尽知。

我师父杨国华老师把脉除了诊病,还能推断脾气性格,病人无不佩服。给外宾诊脉,让外宾目瞪口呆,疗效神奇,回国后又带一群人专门来北京见证奇迹。


脉象还能辨病最好理解的就是结脉是早搏。涩脉往往有占位病变,肿瘤或结石;妇女停经后的持续滑脉常见妊娠;寸上越鱼际走偏的弦滑脉往往是颈椎病。

安徽许跃远老师擅长凭脉诊病,神奇之极。以前只是听说,今年5月份,有幸参加许老师的培训课,眼见为实,叹为观止。体内、体表大于2mm的东西一般都能诊出,甚至是毛发、黑痣、佩戴的饰品。许老师是西医外科大夫,不是传统中医,其脉诊的意义在于寻找有形的病变,不是传统的中医辨证寒热虚实。许老师数十年左手只用来把脉,决不他用,所以极其灵敏。因脉诊出色,广东省中医院为其成立工作室,又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为教授,现已出版多种著作。我学习几天,自感手指笨拙,短期学成无望。但亲见神奇,又得许老师把脉,把自己全身所有症状的和没注意到的情况都列出来,除了惊叹只有惊叹!不枉花钱费时走一趟。

诊脉断病有名的高人还有湖北的王光宇、北京的寿小云等等,各有擅长,各有特色。


这是高手的精彩,万中无一,需要长期的积淀总结和聪颖的天赋。


对于绝大多数中医来说,单纯凭脉诊断局限性很大

比如见到滑脉,可能是痰饮,可能是热郁有感染,可能是妊娠,也可能是饭吃撑了。如何鉴别,与其在脉诊上花费精力,不如问一句或检查一下更准确。


精准的脉诊需要良好的身心状态、安静舒适的环境和一定的时间。日常门诊喧喧嚷嚷,时间也不足,脉诊难以做到全面精确。比如病人主诉头痛,有限的就诊时间内,我只关注对应头部的寸脉怎么样。一些情况下,望闻问和一些其他检查能够诊断明确的,脉诊只作为辅助和印证。

 

脉诊是神奇的,但不是神化。

脉诊是中医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全部。


列位看官,小可是否说得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