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释甲骨文“尹、聿、律、君、史、吏、事、干”(一)

 海纳和皮冬 2018-12-15

前面我们基于书契时代的背景,重新释读了甲骨文或金文的“玉、朋、我、文、理、章”等字,有了很多惊人发现。下面依然站在书契及书契文的角度,重新释读一下“尹、聿、律、君、史、吏、事、干”这八个字,来发掘新惊喜。

 


 

在这八个字中,第一个“尹”和最后一个“干”居于基础地位。“尹”是刻画、形成书契的动作,“干”则是书契的物理材质,书契文是刻画在“干”上的。其他六个字都是以“尹”或“干”为基础,由两者所派生。

 

这八个字不仅均与书契有关,而且这八个本身也直接密切相关,必须真正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字,然后才能真正整体上理解这八个字。对其中任何一个字不能够真正理解,也就不可能对其他七个字做到真正理解。下面结合甲骨文字形来具体阐释。

 

“尹”字甲骨文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一根笔直的竖线,另一个部分则是一个手字形。整体上所要表达的是,一只手正在握住一根直直的工具,正在进行相关操作。

 

由于未能对书契和书契时代有足够的了解,以前学者们对“尹”字中的工具具体是什么的解读,可谓捕风捉影,五花八门。有说成是书写工具笔的,有说成权杖的,有说成是鞭子的,有说成是医生针灸用的针的。其实,“尹”是书契时代的产物,包含着书契时代的丰富信息,竖线工具所指代的是刻画书契所用的刻刀。刻刀是书契时代的书写工具。

 

唯有如此,“尹”字的内涵方能解释的通,以及由“尹”所派生的“律”、“君”、“史”、“吏”等字的内涵也方能解释的通。

 

“尹”字的含义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作动词的治理国家,二是用作名词的执行治理国家功能的官员。

 

商汤著名的辅佐是伊尹,名挚,“尹”是其官职名称。结合甲骨文有关材料来看,“尹”在商代官位显赫,当于后世的“相”。到了春秋战国之时,楚国的官长多称“尹”,并且有“左尹”、“右尹”之称。汉代以后,京城行政长官亦称“尹”,如“京兆尹”。

 

《史记·殷本纪》索隐说:“尹,正也。谓汤(商汤)使之正天下。”《说文解字·又部》:“尹,治也。从又,握事者也。”《左传·定公四年》:“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徐锴曰:“周公尹天下,治天下也。”

 

《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句话对理解中国上古历史至关重要。现代人会想当然地认为,社会的治理一定需要政府,没有政府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没有治理的社会。而这句话明确指出,在没有政府出现之前,中国曾经存在两种社会治理的工具,一个是结绳,一个是结绳而出的书契。

 

在《论语·八倄》中,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君”是指代政府。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那些蛮夷国家也存在政府,他们的社会秩序还不如没有政府的中国。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并非在政府,而是在民间。中国社会治理在根本上是靠人民自身来实现的。远在政府出现之前,中国已经长期存在无政府模式的社会治理和社会秩序。而此时,替代政府,充当社会治理工具的就是结绳和书契。结绳和书契之所以能够具备治理社会的功能,原因在于这两者都是契约,都是信用保障工具。

 

《周易集成》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矣相治也。”这意味着,结绳就是订立契约和文书,根据标的财产的大少和多少来确定,绳结的大小和数目。“各执以相考”就是同时制作两条一模一样的绳结,双方各拿一条。在将来需要兑现合约时,如果出现纠纷,就需要出示绳结,以作凭据。绳结的大小、数目和间隔也同时承担着加密功能,唯有三者统统相合,才能证明绳结是真实的,如果不相合,就意味着一方作假。

 

书契是结绳的升级版。最大的升级是引入了抽象数学。尽管结绳也有数字的概念,但是这时的数字还没有和实物完全脱离,没有实现完全的抽象,因为“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绳结这重数字中,还包括着所指代事物的物理性质。而书契则不然,以刻齿为形式的数字则是完全抽象的,完全脱离了事物的具体物理性质。

 

“盖取诸《夬》”,“夬”是64卦之一,这意味着,书契的出现和易经八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书契文和八卦符号则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已经实现完全抽象的数字符号。因此,书契和八卦的出现都是建立在抽象数学的出现的基础之上,都是以抽象数字的出现为前提。

 

那么抽象数学在中国究竟是什么时间出现的?两方面资料可以参考。一方面是对易经八卦出现时代的文献记载,另一方面是抽象数字的考古资料。

 

《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包牺”就是伏羲。这意味着易经八卦是出现在伏羲时代。

 

《周易·系辞》还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时代是农业出现的时代,继伏羲时代而起。这意味着,伏羲时代是尚无农业,属于渔猎采集时代。现代考古资料显示,农业出现的时间大概在10000年前左右。因此,伏羲时代的下限,也即神农时代的上限应该是10000年前。这也是八卦出现时间的下限,当然也是抽象数学出现的时间下限。

 

考古出土的最古老的抽象数字符号来自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离现在可能在9000年前左右。考出土的最古老的书契文则来自西安半坡,距离现在7000年左右。书契文并非书契本身,而是将书契中的契齿纹独立拿出来,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陶器上的书契文长期广泛存在,说明书契文已经成为独立的符号,被赋予了意义,而文字化了。这是文字的真正起源过程。书契文的出现一定是建立在书契本身长期流行的基础之上,因此一定远晚与书契本身的出现。


书契文是人类文字的初始形态,也是后来所有文字的母体,无论中国的甲骨文,还是古两河古埃及的所谓的象形文字,都是建立在书契文的基础之上,是对书契文的升级和扩展。

 

结绳是远古时代的契约、合同,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抽象数字的出现可能是在结绳的漫长实践中逐渐产生的,为改善结绳这一信用工具的便捷和效率而被逐渐发明的。因此,抽象数字也更可能最先被用于契约的升级,首先应用于书契。易经八卦也是对抽象数学的具体应用,但是因为其较之于书契而脱离具体生活实践,偏重理论,因此其出现应该晚于书契。

 

在信用机制上,书契与结绳同,只是材质和计数工具发生了变化。材质由绳子变为木头,而计数工具则由绳结变为抽象数字,具体表现为契齿纹。契齿的数量和间隔也具备加密功能,后来又出现了“章”的加密计数。“章”就是在最后一根契齿上,再加刻圆圈,以防止有人继续往下刻,篡改数据。


在两人签订契约时,需要找一个中保和立约人,此人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备书契制作和刻画技术;二是,在人品人格上,德高望重。“尹”原意就是对书契立定过程场景的呈现,有治理之意。同时也被用于指代懂得书契文刻写技术其德高望重的中保立约人,此人也承担着书契时代的社会治理功能。

 

因此,“尹”字的内涵一定是形成于书契时代,远远早与政府的出现,官员的出现。只是那时有此音此意,而无具体文字。政府在中国的正式出现开始于唐虞时期,即尧舜时期,大约在4300年前左右。

 

政府出现后,政府官员们实际都是来自民间的选拔。在尧舜时代,包括政府首脑也是来自对民间的选拔。选拔什么样的人?选择德高望重的人。而民间本来就存在大量的,通过帮人制定书契而实际承担着社会治理功能的,德高望重的“尹”们。他们一定首先被选拔聘请进政府,这样“尹”就从民间走进政府,由民间人士转化为为政府官员。久之,“尹”也就由民间称谓转化成官职称谓。“尹”字的动词内涵也就演变成治理国家、天下。(待续,DYH:道义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