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解-内功秘籍(2)

 tjboyue 2019-01-05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解-内功秘籍(2)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语气词,诧异之貌。 丧我:是静功中离形去知的一种定静状态。

人籁、天籁、地籁:是打比方的说法,是功夫的三种层次。:一种乐器

译文:子回答说:“呀,难道你也是练家才会这样问吗?我现在达到物我双冥空无的状态,你体会过吗?你虽有练功的方式方法(人籁),而未必练出了功夫(地籁),你虽然练出了一些功夫,也未必懂得功夫的无为的境界!(天籁)

解读:南郭子綦回答以(人籁、地籁、天籁)三个功夫的层次,这也是庄子为什么把这篇文章定为“齐物论”的根本原因。他在这篇文章中把功夫的次第,以及种种体会都描述得非常清晰。

人籁、地籁、天籁三个层次:比如练太极拳,练习太极拳的招式、套路、基本功、规矩要领及理论知识都属于人籁的范畴;根据这些方式和理论知识锻炼出来的所得,同时练出了某些能力,就叫做功夫,这些都属于地籁的范畴;根据这些功夫再深入地练习,让人体会到美妙的乐趣,这叫做法喜,这些就属于天籁的范畴。一切关于层次递进的如练静功、书法、乐器、技艺等等都会经过这三个的变化。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解-内功秘籍(2)

敢问其方

子游曰:“敢问其方。”

:斗胆敢问之意。 :详细,仔细描述,如药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大块:整理,粗略之意。 :概叹 :激发 :内中空虚的样子

译文:子綦说:“那就整理的大概描述一下“气”。把它比作为风的感受,要么它还没发动起来,如果它发动起来,则体内的各种窍会激发成内中空虚的样子”。

这时候,喜欢佛道修行和修炼气功的人,就要认真地看看庄子对于“气”是怎样描述的。

《庄子.齐物论》是整部经典中对“神与气”在各个层次阶段作出最系统,最详细的论述;也是让这部经典成为《南华真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至《庄子》成书之前,对于神与气最早作出系统性的论述文章;也可以说是整部《庄子》中最有价值的文章。

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把修炼中所体会到的“气”,用现实中的风来做体悟。“风”看不见,摸不着,吹起来的时候,却又真实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而且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体会。试想想?这个风不是从外面吹在皮肤上的感受,而是从海底由下往内往上吹。从一开始由一丝丝的非常细微的感受;到了功夫越来越深的象吹氢气球一样的由小变大;逐渐的把整个人变成气囊;而且还会有千变万化的不同体会;每日、每月、每年都不尽相同;又有谁能够把体会说出来听听呢?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解-内功秘籍(2)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寥寥【唐.成玄英】:长风之声。

翏:liù或liāo,高飞也。申引为象风声。

译文:你有这些气动的现象吗?

解读:越是在练功初期,越能体会到更多的初级境界及状态,每天或者经常都有新感受,最容易有体会,这个阶段的幻境也时而发生。这个阶段很难重复在一种状态里面,因为定静的功夫还不够,所以很多练功刚刚找到感觉,有很多体会就沾沾自喜,以为功夫很高了,其实还只是开始。

庄子通过子綦用“而独不闻之翏翏乎?”来反诘颜成子游,因为子游一上来就说:“今之隐几者,非昔之隐几者也。”,“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也是在提醒跟子游一样的修炼者,所知道的道是静静的、空空的,啥也没有。子綦不讲静,而先言动:“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且后面还有,泠风,飘风,厉风。

这就是有功夫跟没功夫的根本区别。古时候是这样,观今也是如此。静功还没炼几天,就到处去讲静功。静功顾名思义就是静静的,空空的,想当然的就是身如槁木,形如死灰,把走神当成是坐忘,把昏沉当成是空。难怪《道德经》也有这样的告诫:“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成果了,却体现不出成果的好处;而到处说好的人,是笑死人,究不可以如他所愿得到于道。在当今社会上,这样的人有很多,还不是一般的多。真的有很多人练了几十年还是“静静”的,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修炼的人,是在搬弄神识,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的。不是你练了几十年就必须有功夫。这好比我们写了一辈子的字,可成为书法家的少有,很多人一辈子就做一个行业,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行业专家的一样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