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傲娇的张仲景

 一路有我ok 2019-01-11

本文主要讲《伤寒论》的行文特点。如果说张仲景有一种修辞手法掌握得最好,那一定是”省文“。

首先,好话不说第二遍。你听得见就听,听不见拉倒。

其次,能一句话说明白的,绝不说第二句。

最后,能一个字说明白的,绝不说两个字。

但毕竟人家是医圣,傲娇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哈哈哈。




张仲景这个人,又懒又傲娇。


比如,你是张仲景的好朋友,你给他发微信说:“老张,最近中关村新开了一加火锅,听说很好吃,咱们这周末去吃吧?到时我提前去拿号排队,你记得叫上小王一起啊!吃完咱们先去喝一杯喜茶,再去看个电影,好不好?”

张仲景一定是回你一个字:“可”。


他绝不会回你:“嗯嗯,好的呢!”

他更不会回你:“好呀好呀,咱们去看哪部电影啊?《来电狂响》我听说不错!喜茶我想喝满杯金菠萝口味的!小王还没写完我布置的综述,这次就不带他浪了。”




我可不是妄议医圣,张仲景的傲娇在他《伤寒论》的序言中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先是夸了《伤寒论》能“见病知源”,又含蓄地夸了自己“才高识妙”,最后干脆挑明了告诉你——“哎呀,其实我老张就是个天才!我写的书啊,你们就好好学习思考吧!'

(《伤寒杂病论原序》:“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余素尚方术,请事斯语。”、“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而且我们知道,伤寒六经提纲中的厥阴经是没有给出脉象的,由此留下了千古疑案。其实是张仲景在前面的《平脉法》讲过厥阴肝的脉象了,后面就懒得再写一遍了。(”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其脉微弦,濡弱而长。“)

张仲景心想:冤枉啊!我哪知道你们都直接跳过《平脉法》,一上来就学太阳病篇了。



好了,搞笑结束,正文开始!我们通过条文来具体分析张仲景的傲娇,哈哈哈。


我们先来看这一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翻译:这个患者得了感冒后,遇到一个医生给他开了泻下药,他吃了以后不仅感冒没好,还喘上了,这个时候我们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来治疗他。】


这一条很多讲伤寒的老师都会这样讲:太阳病的患者误用下法后,表邪入里,出现轻微喘证,但表证仍存的,可以在桂枝汤中加厚朴和杏仁。


然后老师会告诉你:这是庸医害人啊!患者明明得了太阳病,他却用攻下的办法把人家误治了,导致病情的加重。多亏患者又遇到仲景妙手仁心,在桂枝汤中加了厚朴杏仁宣肺平喘,达邪外出。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人都知道太阳病要发汗解表——感冒了要多喝热水出出汗,你妈都明白的道理,庸医怎么会误用了下法呢?这庸医就这么蠢?


其实不是的,这个患者是感冒后出现不大便,他来门诊时的主诉可能是”医生啊,已经三天没解大便了,然后还有点感冒。“

医生一听,”哦,三天没大便啊,给你开点番泻叶泡泡水吧!“结果一下子把病人治坏了。


张仲景处理这种情况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很巧妙。首先是桂枝汤本身就可以通大便,治疗太阴便秘。其次是厚朴和杏仁既能宣肺平喘,又能润肠通便。




所以这一条其实应该这样翻译: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翻译:这个患者得了感冒后,出现便秘,他却傻不愣登的跑去找医生治便秘。这医生一听他便秘,稀里糊涂地给他开了点番泻叶、大黄,他吃了以后不仅感冒没好,还喘上了,这个时候我们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来治疗他。】


哎,这其中绿色的部分被张仲景省略掉了,这导致我们理解起来很困难——医生怎么会用下法去治疗太阳病呢?但是张仲景写的很简练,他觉得大家肯定能明白,太阳病既然误用下法,那肯定是出现了便秘。




其实我们可以把张仲景的原文篡改一下,就很好理解了:

【太阳病,不更衣二三日,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这个”不更衣二三日“是我自己加的,其实也是画蛇添足,希望大家不要拿砖头拍我。如果不更衣七八日,已经形成燥屎,表证仍在者,应该用麻子仁丸或者桂枝汤加大黄。




我们再来看这两条: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翻译:患者来你门诊看便秘,结果你发现他是感冒引起的便秘。聪明的你这时候应该发汗解表去治感冒,而不能搞一把番泻叶来下他。不过愚蠢的的你误用了下法也没关系,一旦治坏了可以用我之前太阳病篇讲过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来亡羊补牢。】


这两条和上一条其实讲的完全是同一件事。这一条的阳明病不大便的病位在阳明,但病机却在太阳。这一条本质上是个太阳病。此时应该发汗解表,便秘自然就能治愈。(”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所以说,太阳病误用下法,并不是庸医太蠢,而是脾虚的人在感冒后容易出现便秘,医生如果不知道《伤寒论》中”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就会犯错误去攻下。


其实,《伤寒论》的条文中凡是说”太阳病误用下法“的,其实都是这种情况:脾虚的患者在感冒后出现便秘,导致医生误用了下法而绝非庸医太蠢,莫名其妙地拿大黄和番泻叶去治疗感冒。




下面是课代表整理的太阳病误用下法的条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

【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注意:本条是太阳类证,饮邪阻滞导致头痛、发热,并非太阳证。此处的”或下之“是说饮邪也可以引起便秘,但此处的医生没有诊断出这是饮邪阻滞所导致的便秘,误用了攻下的方法。)




《伤寒论》中类似的写法很多,张仲景行文凝练,他默认我们肯定能懂——误用下法的一定是病人出现了便秘,误用汗法的一定是病人出现了太阳类证。

比如我们来看”麻黄汤禁忌症“中的这两条: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这一条讲伤寒的老师们一般是告诉你,血虚的人不可以用麻黄汤发汗,这种人感冒后可以用桂枝汤治疗。

其实这一条也可以理解为血虚的人如果出现了内伤发热,很容易被误诊为太阳病的恶寒发热,从而误用发汗解表的治法。因为血虚的人本身就怕冷,出现内伤发热时很容易被误诊为外感表证。

所以这一条可以这样翻译:

【翻译:出血或血虚的人出现内伤发热时,很容易因为他发热又怕冷被误诊为太阳表证。此时如果误用了发汗的方法,会进一步损耗他的气血,他怕冷的表现会加剧。此时应该去治疗他的出血或血虚。】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同样,这一条也可以这样解释。并不是因为长期淋证导致湿热伤阴,所以感冒了不可以用麻黄汤发汗。而是尿路感染的人容易被误诊为麻黄汤证。

【翻译: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时,病人会出现怕冷、发热的表现,此时容易误诊为太阳表证而去发汗解表。此时应该去治疗他的尿路感染。】




通过《伤寒论》,我们除了能看到张仲景傲娇的一面,也可以看到医圣的慈悲又耐心的一面,令人感动。


《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写得很简短,但有些细微之处却又写得很详细,甚至有些絮絮叨叨,不像张仲景的风格。

最典型的就是桂枝汤的方后注,嘱咐你喝粥、盖被子,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他也会把处方的加减化裁在方后注中细致的写出来。

同时《伤寒论》中的张仲景又是矛盾而可爱的,他会一边告诉你“此皆带下,非有鬼神”,另一边却又给你讲了个鬼故事。


今天就写到这里啦。希望了解了张仲景的行文特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伤寒论》。

最后放一张医圣张仲景先师的画像。网上流传有很多张仲景像,但我自己觉得这张最像他,哈哈哈。一千八百年过去了,《伤寒论》中的经方和六经辨证体系至今仍在中医临床广泛应用,医圣张仲景值得每个中国人向他感恩并致敬。

(当然日本人、韩国人也可以向我们医圣致敬啊,哈哈哈)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截止明晚十点,即2019年1月12日22:00,留言获点赞数第一的作者将获得《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一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