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茶前为何需要洗茶?洗茶需要知道的三个小知识!

 apaol 2019-01-14

一个长在茶乡的人,每当有人到家中做客,总要奉上一杯香茶。不知是什么缘故,每次泡茶的人总是我,没有想象中的厌烦,却乐在其中。纵然已经“身经百战”,每次泡茶前,母亲总是忘不了要提醒我一句,泡前要洗一洗茶叶。虽然按照母亲的吩咐照做,却从未探究过其中深意。到如今,仍难以释怀,这茶究竟为何要洗?


1.jpg


正如多数人所理解的那样,取茶叶于茶碗之中,加水并倒掉第一泡水,称为“洗茶”,也有人称为“润茶”。可是,为什么要加入这一道步骤呢?翻阅各类典籍,在《中国茶叶大词典》中找到了些许答案。书中解释道:“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一、洗茶的历史


可别小看了“洗茶”这个小小的步骤,它可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在唐时期便有记载。也因朝代更换,制茶方法产生了改变,唐朝和明朝的“洗茶”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陆羽《茶经· 五之煮》


正如陆羽在《茶经》中所记,第一煮产生的如黑云母一样的水沫是要丢弃的,否则会对茶味产生影响。从中我们不难瞥见唐朝时期的“洗茶”方式。

到了明朝,“洗茶”也有了更为细致的记载:

“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

——《茶谱· 煎茶四要》


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到了明朝,“洗茶”有了更丰富的释义,在唐朝时期洗去茶叶表面污垢的基本上,增加了洗去茶叶冷气的含义。


二、为何要洗茶?


综合以上,可以将为何要“洗茶”归纳为以下三个原因:


1

洗去茶叶表面的污垢

新鲜的茶叶从采摘到制作成干茶,需要经过的步骤太多。我们如今在市面上看到的各类茶叶,无论是散茶还是茶饼,在运输或者存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许杂质掺杂其中。从卫生的角度出发,加入沸水并且倒掉,有一定的洗掉杂质的作用。为的是不让这些杂质影响茶汤的口感。


2.jpg


2

洗去冷气

什么是茶叶的冷气呢?虽然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但茶叶的冷气的确是存在的。我们知道,茶叶新制成,火气比较旺盛,立即饮用滋味不是最佳,而是要存放一段时间。在存放过程中,茶叶的火气褪去,慢慢增添冷气。


3.jpg


经过存放的茶叶如果直接拿来泡饮,我们会发现滋味和香气都不是特别好,也有人会称为不出味。因此,第一泡水,可以起到去除茶叶的冷气,更好的激发茶味的作用。


3

诱发茶香和茶味

品茶讲究气味和滋味想结合,如果一款茶既无滋味又无香味,那么就失去了品尝的意义。干燥的茶叶先经过热水浸湿,茶叶处于微微泡发的状态,却没有到达舒展的时候。这样的诱发条件能够更好的达到散发茶香和茶味的目的。由此看来,这个浸湿的步骤不可缺少,正如导火索一般,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根引线,却是致命的关键点。


4.jpg


三、如何洗茶?


从探究洗茶的历史开始,到弄清楚为何要洗茶,最后还有特别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如何正确洗茶:


首先,洗茶的水水量不宜过多。一般而言,洗茶的水宜刚刚没过干茶最佳。如果水量过多,容易导致茶叶中的物质流失过多。如果倒掉,茶是洗过了,可是茶水中的物质也流失了很多,得不偿失。


5.jpg


其次,洗茶的时间不宜太长。时间以3秒为最佳。有实验显示,茶的香味和茶叶中的物质(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在第一泡后三秒开始浸出。若果洗茶的时间在三秒以上,茶叶的香味和物质就开始浸出,若倒掉,这些物质也就流失了。因此,需要把握好时间,正确洗茶,既能闻到茶香,茶叶中的物质也能很好的保留。


6.jpg


最后,不同的茶洗茶需要注意水温。洗茶的水温和泡茶的水温一样,在不同的茶叶面前,需要区分好。质地细嫩的绿茶或白茶,不能用沸水洗茶,水温宜80℃以下。用沸水洗这些茶类,容易造成茶叶中氨基酸和维生素的流失,茶香也会大量挥发。而对于一些黑茶而言,由于选用的原料比较成熟,因此可以用沸水洗茶。


7.jpg


当然,也有人认为高品质的绿茶、黄茶是不需要洗茶这个步骤的,因为其质地太过于细嫩,茶叶中的物质浸出的速度太快,洗茶容易造成物质的流失。

到此,终于将洗茶的知识梳理了一二,也明白了其深意。不得不佩服饮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这杯茶,我们都继续喝下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清心论茶”,更多精彩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