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三十五讲:逸搏与逸搏心律

 小草888ftzbc2b 2019-01-16

点我、点我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三十五讲:逸搏与逸搏心律

薛松维

《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

编者按:为了帮助基层医生学习心电图基本知识,掌握看图诊病的基本技能,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在《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栏目开设了《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系列连载。与以往的心电图教材不同的是,本讲座以基层内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为对象,更多地强调从临床的视角来看心电图,突出实用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每一讲一个主题,从实例引出概念,临床用得上的多讲,不实用的少讲或不讲。我们希望通过本讲座使更多的基层医生能够学懂、看懂心电图,并能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欢迎读者随时将你们的意见、要求和问题告诉我们。

一、逸搏与逸搏心律概述

正常情况下心脏传导顺序是窦房结、房室交界区、心室,分别称为一级、二级、三级起搏点。上一位起搏点频率快于下一位起搏点。因此正常情况下总是表现为窦房结心律(窦性心律)起主导作用。但当窦房结发生病变或传导明显延缓时怎么办?为了保证心脏能够正常跳动,自然而然二级起搏点就要取而代之。也就是形成房室交界区心律,这个心率要较窦房结来得缓慢,但也能够保障心脏的血液输出。更有甚者,如果窦房结与二级起搏点均发生病变,不能完成其起搏功能怎么办?自然只有靠三级起搏点来带领心脏跳动。虽然此时心脏的搏动极为缓慢,只能低水平维持心脏血液输出,但也不至于完全停跳。这两种现象就称为逸搏(Escape beat)。从字面上讲逸搏与期前收缩正相反(见图35-1),期前收缩是过早搏动,逸搏是过晚搏动;早搏是主动性的异位心律失常,对心脏生理是有害的,而逸搏是被动性的异位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对心脏生理是有益的。从上述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逸搏是一种被动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带有保护机制的心律失常。如果这种过晚搏动仅出现1、2次时称为逸搏。如连续出现3次及以上时称为逸搏心律(Escape rhythm)。

逸搏可分为房性逸搏、房室交界性逸搏(简称交界性逸搏,过去又称房室结性逸搏或结性逸搏)及室性逸搏三种,最多见为交界性逸搏。房性逸搏最少见,这里不做讲述。

二、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是最常见的逸搏现象。当窦性激动无法表达或窦性传导障碍出现心室搏动过缓、既QRS间期为长间歇时出现。长间歇现象多见于早搏的长代偿间歇后、心动过速中止后、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制或窦性停搏,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

交界性逸搏的心电图有以下特征(见图35-2至35-12):

1.较长R-R间期(通常为1.0s-1.5s以上)后出现类似正常的QRS波群。此QRS波群特点为室上型,与窦性下传的QRS相似或有所不同,或高一些或宽一些,但又不像室性异位心搏那样宽大畸形。

2.交界性逸搏的QRS波群前无正常P波。过晚出现的QRS波群前如有P波应为“逆行P波”(称为P'波),P'-R间期<0.12s;逆行P波也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后,此时的R- P'间期应<0.20s。形象地讲P'就像树叶、QRS波群就是树根,树叶要落在树根的附近,不能离的太远。

3. 交界性逸搏的频率通常在40-60次/分,逸搏心律通常缓慢整齐,开始几次最慢,以后逐步固定为一个较慢的频率,多数为40-60次/分

4.当窦性激动持续过慢时,有时会形成不完全或完全性房室分离,这时心室上部存在两个互相独立的起搏点,即缓慢的交界性心律与更加缓慢的窦性心律并存。但由于窦房结的频率常常不整齐,经常会侵入交界性心律,造成所谓的逸搏—夺获现象。

三、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

当窦房结发生严重病变不能够完成其应有的“统治心律”作用,并且交界区亦不能发出有效的代偿时,心室只能被动性的释放自身心律。心室如只发出1次或2次搏动时称室性逸搏,如连续发出3次及以上搏动时即称为室性逸搏心律,也有命名为心室自主节律或室性自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属于很严重的心律失常现象,常见在各种心脏病形成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之后发生,如在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后发生;也可见于药物中毒、严重的高血钾或低血钾,严重的心肌炎症、缺血、损伤及坏死时;另外也见于各种心脏病晚期,心跳骤停前的一种状态。室性逸搏心律,也可认为这是人体自身避免心脏完全停跳的最后一道防线。

室性逸搏心电图特征如下(见图35-13至35-20):

1.室性逸搏与室性早搏心电图形态相同;只不过室性逸搏是过晚搏动,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在长间歇后出现。

2.室性逸搏前无P波,有时可以见到P波,但与室性逸搏无传导关系,既这个P-R间期与窦性节律的P-R间期不等,常常小于后者;另外,逸搏后有时会有室房逆传的P'波,R-P'间期<0. 20s,这个“逆P”也是无关P波。

3.室性逸搏心律的频率很慢,通常在20—40次/分。

[本讲小结]

1、当心脏传导系统的上一位起搏点发生障碍时,下一位起搏点被动性代行起搏功能,这种被动性异位搏动称为逸搏。连续三次以上的逸搏称为逸搏心律,通常这种心室率比较缓慢。

2、逸搏是被动性的异位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对心脏生理是有益的,具有免于心脏完全停跳的保护功能。

3、交界性逸搏是最常见的逸搏现象,其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较长R-R间期后出现类似正常的QRS波群。

②交界性逸搏的QRS波群前无P波。如有P波应为“逆行P波”,P'-R间期<0.12s;逆行P波也可出现在QRS波群后,此时的R- P'间期应<0.20s。

③交界性逸搏的频率通常在40-60次/分。

4、室性逸搏心电图有如下特征:

①室性逸搏为长R-R间期后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②室性逸搏前无P波,有时有P波,但与室性逸搏无传导关系。

③室性逸搏心律的频率20—40次/分。

[思考题]

163、何谓逸搏?何谓逸搏心律?

164、逸搏和逸搏心律是什么性质的心律失常?

165、为什么说逸搏和逸搏心律通常是保护性的心律失常?

166、交界性逸搏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167、室性逸搏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