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笑老师转发——修辞手段 西望长安客座

 雲青lfu7e1wwb5 2019-01-22

微笑老师转发——修辞手段 西望长安客座

修辞手段是修饰语言的技巧,运用得好,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写诗填词时,就很注意运用修辞手段。诗词注重精炼,以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今天我看古风苑的练笔,就这个以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个问题感觉好多人都没掌握

一首绝句总共四句话,一句话就可以归纳

浪费三句

结构的松散实在不敢恭维

比我们绝四的练笔差远了

当然不是全部

至少有一半是这样的

可能有的人就知道起承转合这些大致的概念

粗看基本可以

细想还是没有真正下过功夫,写的都太表面化了

好了,边发讲义边和大家一起讨论

今天我们来讲讲句子成分的省略和倒装。首先讲省略。

一个完整的句子,有各种成分,最起码有主语和谓语,然而古代诗词中,不完整的句子是常见的,每种成分都有省略的情况。

省略主语,在古代诗词中最多见,在一首诗词中,各句的主语如果不变换,省略了也能读懂,有时,各句的主语有变换,但也常常省略,如:王勃《送杜少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前一句省略了主语,后一句省略了主语我们,再复杂一点的,如:李白的《宿荀媪家》,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头句和未句,主语不一样,都省略了。

头句省略主语荀媪,未句省略了主语

谓语和主语同是句子的主要部分,主语虽是一句之,但也不象谓语那样重要,在古代散文中。

谓语省略的情况不多,而在古代诗词中,谓语却常常被省略,刘禹锡的《至潜水驿》: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前两句与后两句一对照,很容易发现谓语的省略,

后两句的谓语没有省略,是说明的动作的。

前两句省略了谓语,的动作在字面上没有说明,但可体会出来,

前两句的意思是:为迎社日,枫林里响起了鼓声,中午时分,鸡在茅屋旁边啼叫,这样就可以看出原诗句省略的成分了。

谓语省略后,可以从诗句的其他成分体会出谓语来。

王维的《送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前后两句都省略了谓语,但是,前句从字可知谓语动词是,继而又可推知后句省略的是积下了雨水

这两句的意思是:山中下了一夜的雨,树梢积下了雨水,象百重泉。

陈子昂的《感遇》: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前后两句各由两个句子形式组成,其间省略了连词。主要的是,每个句子形式都省略了谓语动词,这两句如添了谓语动词,则是,因盖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而把山林伐尽,因做瑶图而用珠翠烦(很多)。

还有的诗,是前后相连的两句,有一句省略了谓语,岑参的《白雪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后一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吹拉弹奏,这是从前句的意思体会出的。

王维的《使至塞上》:肖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后句看来是个完整的句子,实际上前面省略了谓语动词。后句是候骑所说的话。

大家对比一下,我们的诗句是不是写的太完整了,像不像平时的说话?生怕别人看不懂所以就尽量说的滴水不漏。

这样一来联想空间一下就所剩无几了,是不是这样的?

诗语不同于一般讲话这个一定要注意

继续往下看

在古代的诗词中,句子成分的省略,还有一种多见的情况,就是省略一种成分的一部分。

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谓语的动词前,都有一个介词结构作状语,而介词结构只剩下了松间”“石上,省略了介词

李白的《送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前句将自西这一介词结构中的介词省略了,后句将于烟花三月这一介词结构中的介词省略了。

介词结构作状语的省略了介词,作补语的也有省略的情况。

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作补语的介词结构于南山中,省略了介词

有的不仅省略介词,而且还省略了后面的方位词和时间词。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前句中的:日沉阁日沉在阁后的省略,介词结构的介词和方位词都被省略了。

以合成谓语组成的句子,省略合成谓语的一部分——“。这在古代诗句中也多见。

杜甫的《社日》: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这两句的意思是:他时(当年)是渭北之童,今日是江南之老。前后两句的合成谓语都省略了

汉乐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头一句的意思是:十五岁时是府小吏,是府小吏这一合成谓语中的省略了

以下三句同理

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句子就是一两个或几个名词性词组,这种情况很多。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温庭筠的《送人东游》: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前后两句都是由两个名词性词组组成的,没有作为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前后两句都是由两个名词性词组和一个名词组成,也没有作为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由三个名词性词组组成的句子。如 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这些诗句中,虽没有作为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但其意思也能体会出来。

如果将其句子成分补全,要多出两三倍甚至更多的文字,并且可以看出,一个句子是由多个句子紧缩成的。

大家看看省略一个谓语动词要增加多少的内容啊?

容量大多了

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是由于句子的某些成分省略而造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句,就可以看出省略的情况,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前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后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因而就造成了一对由两个名词性词组组成的句子。

前后相连的两个诗句,如前句是一问句,后句则往往是名词性词组组成的句子,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绝句的转要突兀,这个疑问或者提问是转句突兀的一个重要特征

杜甫《旅夜书怀》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白居易《缭绫》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以上三例的后句都是名词性词组组成的句子。

古人多用这种手法,不管律诗还是绝句

记得上次给大家看过王国维的一首绝句,其中三个疑问句

它们所省略的句子成分,一是,二是,三是营的是,都包含在前面的问句中。

在有些诗词中,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词省略了,而代之以修饰词。

修饰词取代主语中心词的例子。如:杜甫《羌村三首》中的四座泪纵横。主语本是四座的人们而让四座这一修饰人们的词语取代了。

再如:辛弃疾《清平乐》中的白发谁家翁媪?主语本是白发老人而让白发这一修饰老人的词语取代了。

修饰词取代宾语中心词的例子也很多。如吏禄三百石”{白居易《观刈麦》}东风染尽三千顷”{虞似良《横溪堂春晓》}记得太行山百万”{刘克庄《贺新郎》}。一是三百石省略了这一中心词;

二是三千顷省略了这一中心词;三是百万省略了义军这一中心词。

谓语动词作为中心词语,有时为状语所取代。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角声满天秋色里,是角声在满天秋色里回荡的意思。

满天秋色里是一省略是介词结构,本是状语,用来修饰谓语回荡的,但却由它取而代之了

谓语动词不仅能为较复杂的状语所取代,而且还往往被作为状语的单一副词所取代。甚至副词取代谓语动词的情况,非常多见。

仅在杜甫的诗中就很多。如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无家别》。四句中有两句谓语动词省略了,而保留着副词。

一是,它包含着两个意思;二是,它包含着:两个意思。

省略,可以使诗句紧缩,精练和符合诗词的声韵等要求。在古代诗词中,省略运用得比较多。

省略是有条件的,不能任意省略,如果乱用省略,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甚至会因词害意了。

在古代诗词中,往往有平行语的情况下省略。如刘禹锡《春日抒怀》: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在字后面省略了字。

杜牧的《西江怀古》:上吞巴蜀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在字前面省略了同字平行的字,在字后面省略了字;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在字后面省略了字。

省略,在古代诗词中,很注意前后句的关系。

省略的字词,或在前句出现,或在后句出现。前者情况的省略,为承前省;后者情况的省略,为探后省。

承前省的,如白居易的《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烧不尽的宾语的宾语,又生的主语,都承前省略掉了。

探后省的,如《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八月”“九月的后面,都省略了蟋蟀

在古代诗词中,因诗句的字数和声调的限制,而造成了一种在古代散文中少见的省略情况,即:将诗句中的人名减字。

如李白《奔亡道中》的申包惟痛哭,孟浩然《初出关》中的寂寞滞杨云,孟郊《寄郑给事》中的赏句类陶渊等。

这个我们有些同学以前的练笔中就有这种情况,这是可以的,还有印象

但是省略人名前提是要让人一眼看出来

否则就不行

申包申包胥的省称;杨云杨子云的省称;陶渊陶渊明的省称。这一类省略虽然并不高明,但因为如此给人名减字的情况很多,所以也应该了解。

还有的诗词,将诗句中的地名一类的名称省略一部分。这样的省称,在李白的诗句中就不少。

《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省略了;

《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省略了;

《将进酒》中的陈王昔时宴平乐平乐观省略了;

《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省略了;《战城南》中的去年战,

桑干源桑干河省略了。

这样的省称,不了解也不行,若不知道香炉香炉峰,就有可能误以为太阳照着香炉,香炉里生紫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上述八句的谓语全部省略了,八句中没有出现一个动词

舍得老师不提倡在诗句中出现多动症,而这八句简直是岿然不动了。通过这八句,我们不难发现,诗句中谓语的省略,对诗句的完整性,几乎是毫发无损。

本人认为,诗句在写作过程中能将谓语彻底省略而使诗句完整地成立,准确地表达。这,至少是一个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