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跟皲裂只因太干燥?肾气不足才是根源!

 zhangguo53 2019-01-23

冬季里天气干燥,足跟皲裂常常困扰着许多退休族。不但起皮、出血,还会剐袜子,甚至就连走路也不敢着地,生怕“炸裂”了。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破裂疮”。此病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虽不算什么大病,但大多迁延不愈,使人痛苦不堪,冬季尤甚。


足跟皲裂只因太干燥?

肾气不足才是根源~

中医认为,足跟皲裂是由于肌肤外受寒冷风燥以致血脉阻滞、肌体气机不调,血脉运行不畅,四肢末端经脉失养,渐枯渐槁变脆,内由脾肾不足,气虚血燥,肌肤失养所致。

《诸病源候论》云:“皲裂者,肌肉破也。言冬时触冒风寒,手足破,故谓之皲裂。甚者由裂口溢血外出。”

《诸病源候论·虚荣手足皮剥候》又云:“血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滋养肌肤。虚劳内伤,血气衰弱,不能外荣于皮,故皮剥也。”

由此可见,脚后跟龟裂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


外因

● 生理特点:脚后跟皮肤角质层非常厚,且无毛囊和皮脂腺。故此处皮肤想要保持水分、滋润就很受到一定限制。

● 外界刺激:如寒冷季节的户外活动,经常使用清洁剂,足部浅表真菌感染及局部的过度磨擦等,致皮肤弹性降低,牵拉后引起皲裂。

内因

☛ 肾气不足。人体的肾经,在脚踝一带行走的路线是: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脚后跟这个地方呢,就是肾经走过的路线,也是它负责管辖的区域。


内外兼治,5招助您养出光滑嫩足~

结合内外之因素。治疗足跟皲裂,首先应防寒保暖,在严寒的冬季,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穿袜子,暖和的鞋子。这对预防脚后跟皲裂十分有意义。


外治

01

泡脚

中医外治以活血化淤、散寒润燥为主。可将草乌、羌活、当归、没药、红花、血竭、赤芍、细卒、生地、透骨草煮汤浸泡足部。

※ 注意:用水浸泡脚后跟的时间不能太长,水温更不能太高。

02

给脚涂上护肤品

每次洗好澡、泡好脚之后,给足跟十足的呵护,涂抹润肤霜或凡士林,锁住水分,保持滋润。

内治

03

中医经验方煎水服用

中医內治以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中医经验方可用熟地20克,生地15克,山茱萸15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白藓皮15克,荆芥15克,黄精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


标本兼治

04

艾草精油

睡觉前滴几滴精油涂在皲裂处,最好用保鲜膜封住,早上醒来再撕掉。

艾草消炎杀菌,止疼止血都不错。艾草精油能渗透经络,液态的成分兼有润肤作用,恰恰是针对此类病症标本兼治的好方法。

05

艾灸补肾,截断干裂源头

古书有云,自古扶阳,灼艾第一。扶阳便是强肾之本。

四季之中,冬天是养肾最好的时候,脚跟归肾管,艾灸提升了肾阳,肾血下行,脚后跟得到了滋养,干裂就有所好转。

补肾艾灸,认准这6个穴位~

● 肾俞穴: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肾气。

● 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气海穴: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此穴必灸。

 三阴交: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性可常灸。

 太溪穴:太溪穴凹陷明显,可能也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陷下则灸之”的治疗原则,可艾灸太溪穴来补养肾气。

● 涌泉穴:《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按揉起来松松垮垮无弹性,也是肾气虚弱的表现。


小贴士

脚后跟出现皲裂,有几点要注意:

☛ 首先,不要剪、撕裂开的皮,以免形成伤口;

☛ 其次,别穿太紧的鞋,少走路,以免摩擦脚后跟,使角质层更厚;

☛ 另外,易发生足皲裂的患者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病程较长或年老患者应该增加营养,滋补气血,适当多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丸之类食品也十分必要。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中医药管理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