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糖尿病并发症害惨了,您一定要注意……

 一兵个人图书馆 2019-01-25

“大清早起来晨练,在跳操的时候,猛一回头,就感觉胸痛、眩晕、眼前发黑,然后栽倒在地。”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老蔡,一边庆幸有人帮忙喊120,送到医院抢回了一条命;一边感慨自己这次心脏病的发作竟与患糖尿病十多年相关。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桂侠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数十种糖尿病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此外,糖尿病病人的肾脏也更容易‘受伤’。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要有效控制血糖外,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心血管、肾脏受损,给予心血管和肾脏尽可能多的保护。

“糖友”为何更容易心肾受伤?

糖尿病患者为何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呢?

王桂侠教授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后会导致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而血液中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脂会对动脉血管造成“侵蚀”,致使血管内皮变得不再光滑平整。

血液中的血脂、血小板等物质会凝结集聚在内皮受损的部位上,变成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使动脉血管变硬,并且越来越狭窄,阻碍心脑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为什么更容易“受伤”呢,这还要从肾脏的功能说起。

王桂侠教授指出: 微血管丰富的肾脏是糖尿病微血管受损的窗口,同时很多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

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本身就在逐年递减,再加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得了好几种慢性病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成了家常便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这些都会让患者的肾功能走“下坡路”。

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症状不易察觉。若早期不加以预防与控制,任由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到了中晚期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治疗难度。

制定降糖策略,需从心肾安全出发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非常常见。糖尿病患者不要以为血糖控制好了就达到了目的,治疗糖尿病的真正目的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王桂侠教授强调:“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众多,患者一定要多咨询医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并关注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在注重降糖有效性的同时需兼顾心血管和肾脏的安全,这样的降糖药物才能真正带来更多层面和更为长远的获益。”

DPP-4 抑制剂作为近年来医生关注的新型降糖药物,广泛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以利格列汀为例,临床多项证据证实利格列汀可实现安全控糖,可满足安全、强效、简便的理想降糖方案的要求,可以说它是目前唯一拥有心脏和肾脏长期安全性证据的DPP4抑制剂。

利格列汀主要经胆汁和肠道排泄,仅约5%经过肾脏排泄,不增加肾脏负担,即便对那些已经出现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也可在任何阶段无需调整剂量使用,降低了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之虑。

最近公布的一项大型临床试验CARMELINA®的研究结果证实:利格列汀在不同肾功能状态的人群中具有与安慰剂相似的长期心血管安全性及肾脏安全性。

定期进行心血管和肾功能检查很重要

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患者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只是出现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症状,很容易被忽视。

为此,王桂侠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心血管和肾功能检查。

  • 若出现泡沫尿、身体不同部位的水肿、血压升高,可能是肾脏疾病早期的信号;

  • 出现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时,可能是心血管在‘报警’,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