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想要灭了汉字和中医,为什么做不到

 岐黄道心 2019-01-26

在进入十九世纪西方人文、科学等伴随着侵略者的枪炮进入中华大地,在西方文明的参照之下,反对一切传统文化。而众多文化学者大师、改革创新者对中国传统进行了的全面深入的批判,中医药与文字成为了众矢之的。

钱玄同:“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鲁迅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罢了”,“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他断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蔡元培:“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1931年,中国新文字大会,认为中国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

傅斯年曾说:“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中国文字的起源是极野蛮,形状是极奇异,认识是极不便,应用是极不经济,真是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

傅斯年

他们把攻击中医与汉字认为是革命时髦,他们认为不仅要取消中医,最该取缔的是汉字。总之,在他们眼里,中国的东西都不好,时至今日,中医与中文还是有人相信,汉字是一种落后的过时的文字,中医是封建巫术。

看来是多么的可笑。正是对西方膜拜,而被历史所验证的严重错误。文字如此,科学呢、哲学呢、中医呢,还需要有多少要需要历史来验证的呢!关于中医近代,我有另文详述。

岐黄医道奥非常,国之瑰宝慎勿忘。

天狼食日瞬息去,过后依然照穹苍。


中国以象形文字为特征,它在文字、语言上的特别使表意与表音文字,从构词到句式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科学一词,中文就这两个字,但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这个说法不科学”,这里科学是形容词,而当作为名词时广义的涵义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类,当作为研究方法时还有分析、推理等的涵义。但不管有什么含义,“科学”一词,本身是没有变化的。表音文字的英文science,作为名词,形容词scientific 科学的scientifically 副词学术上的等等,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还有数量、时态、格位等对词及句的变化,使其在语言运用时较少地产生误解。

中文文字尽管相同,但在使用时仍然会有概念意义的差别,需要有上下文,还有省略语、通假等辨别。在语言上就有很大的弹性,不详细解释还不容易理解,正是这种语言的复杂性整体性,使论述者与接受者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解,而我们还不太习惯于对表述的词进行具体的定义,更别说古人的文字了。知道语言与概念的关系,那么再来看比如说中医的概念与西医概念的不同。

西医是建立解剖学上的有具体的形态,比如心脏、肾脏、白细胞、血液、组织等等,但这种概念是独立存在的,虽然有包含功能,但它的功能是依附在这些个体上的,分开来理解应用。

如中医的概念,比如肾、肝、气、血等等概念,既有具体的形质,更多的是人体的整体性的概念,包含肾的整体功能、心的整体功能,叫“脏象”,还有比如气的,在不同的系统使用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卫气、与阳气就有不同的意义,肾气、肾阳的“肾”与“肾”的五脏的意义有不同,这种不同在于整体应用时,产生的不同使用方式,也是中医不好理解的原因。这种客观性是在于整体系统原则之下的客观,而不是分解分析后的客观。


因此中医的各种名词概念是建立在系统整体之上的,不能独立于系统本身。就如同可以将“现代医学中的血”分离出人体来研究,但不能把“中医的血”分离出人体系统来研究。这就是分析科学与整体科学的不同的客观性。

中华文字与中华医药都有着共同的哲理内涵。不明白中国文字语言的规律就不能理解中国文化以及附着在文化与语言上的各类现象与各类科学门类,就一个“科学”的解释就可以闹得天翻地覆的。认为科学一词是外来的,却不知道词汇不只是词本身,还有词所涵盖的语境。如果仅解释词义,而不通语言表达的语境,那么错误与争议就会产生。中西医的争议与东西方文化的争议有很大程度都源于语言表达,词汇只是现象,本质才是文字要表达的。关于科学的真正意义已经撰三文细说了。


文字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只有中文才有这种整体性。想起看中医经典时,大量理论与文字在流传时,往往只关注文字理论本身,以文字解文字,没有回到真正的现实世界,从而产生众多的断章取义。比如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到的例子“岩中花树”、科学主义、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等等,均为只关注了其中理论的表述,而没有深入理解理论本身的含义。本质原因是客观整体的不是文字所表述的,因果不明,混乱思维。学不是某个理论,也不是某个学派的教义,它是将思维存在的方式用文字来讲述,通过伦理道德等说明客观世界存在与个体思维的关系。文字理论的会形成人们对文字语言的膜拜,而产生迷信。

要理解古人的语言需要先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文字只是外在的现象,表达的规律与语境才是本质。理解象的同时要先理解明白文字的规律,文字是规律的外在载体。语言的表述都仅仅是现象,而不是内在的规律,需要心的领会。文字与语言是思维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各种媒体所输出的文章、符号、图像等等,都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勾通客观事物与意识思维的桥梁与工具。

因此这类外在表现形式是属于意识对客观事物反晨映的现实存在,而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属于客观事物则需要实践的检验,逻辑、实证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坚持的原则仍然是客观整体性,逻辑需要是实证验证,实证则需正确的逻辑表述,仅满足逻辑正确而无现实的客观整体,很多时候仅仅只是证实的中间过程,这种结论在应用时错误百出或者引发争议。

文字语言形式也有不同。如东西方的文字差异,存在表意与表音的不同。表音语言文字在表述事物时,其文字只与发音有关与事物抽象形象无关。表意文字语言从象形发展而来,或多或少与事物抽象联系的,它不仅是语言的符号,还包含着表述者的思维,这就体现出哲学理念上的整体,是联系的思维方法,而非分析分离的思维方式。


在思维模式上西方关注的是形式,东方关注的是内容,均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产生不同的世界观,和谐与对立、整体与分析、融合与分离、集体与个体、亲情与冷漠、和平与纷争等等。思维模式的不同,但现实世界是整体的而非分析的,分析是伪客观的,整体才是真实。

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在中医实践中应用,也从中国文字中所表现出来。而中国文字作为文化意识的深层,将整体性、客观性的思维方式融入文化中的各个方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众多分支,儒释道等等都是这个整体客观之下的变化,儒家侧重于社会与人,佛家侧重于个体心的安顾,道家则讲与自然和谐,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这个理念,客观整体之天人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