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周易》(19):“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坚定前行 2019-01-27

七、“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当时针指向汉武帝的时候,这个强势的皇帝感觉儒家的思想比较合他老人家的味口。于是下令道:

“什么法家,墨家?什么黄老之术?所有阴谋阳谋的,统统见鬼去吧。今后的规矩从日今起,全部由孔先生的班子来调配和操办。”

儒家时来运转了。过去被始皇帝逼得见不得阳光的儒家典籍也重新从墙壁、板缝里面钻了出来。对其所作的研究当然形成了热潮,于是有了“经学”的概念。所谓“经学”,也就是指对孔子过去所选定的教材:《诗》、《书》、《礼》、《乐》、《易》这五本古书及孔子所编《春秋》的研究。《春秋》从此时开始也已经成经了。

“哎,同一本书,怎么从墙缝里钻出来的东西与咱们课堂上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这是书生们当时的感觉。于是就有了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之分。所谓“今文”,就是秦汉时通行的文字——隶书。所谓“古文”,就是秦汉以前流行的文字——古文大篆,这是墙壁中的文献所使用的文字。

就《周易》这本书而言。这时的今文学派的代表是孟喜和京房的易学。而古文学派的代表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孔子及其学生们所著的那五本书:《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再加上不知来路却被挂在孔子名下的《杂卦传》和《序卦传》。由于当时所有的人对经书的注释均可称之为“传”,为了以示区别,这七本十篇书又被称之为《十翼》。“翼”是翅膀的意思。将这七本书称之为“翼”,是取其辅佐之义。相当于现在的学生们的辅助资料。“辅助”两字在此是标得清清楚楚的。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区别如下:

一、《十翼》注重于对《周易》卦爻辞的研究,而孟京易学关注的是卦爻象、卦爻数的研究﹔

二、《十翼》以伦理道德等人事规律解《周易》,而孟京易学以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等自然规律解《易》﹔

三、《十翼》解《周易》的目的是为了人文教化,而孟京易学解《周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占筮的应用。

注意啊,这时候的思想实际上是十分活跃的。以孟京易学为代表的今文学派、以孔子《十翼》为代表的古文学派及儒学派别之外的其他学派都是并存的。但这个好景不长,儒家的翅膀一硬,规矩也就变了:

“滚吧,百花们”。

于是从西汉晚期开始,除《十翼》外先秦释《易》的著作也就基本消声灭迹了,只有《十翼》才能被称之为《易传》。而从那时起的所有解释只能叫“易学”。随之,这七本十篇的《易传》还与《周易》合到了一起,被统称为“经”。魏晋时期的王弼又进一步将《彖传》、《象传》逐句拆开,分属于每卦卦爻辞之下,把《文言传》分属《乾》、《坤》两卦,其它四“传”则附于“经”后。一盘渗了沙子的《周易》就这样被这个神童调和得更均匀了。王弼易学一直被视为正统的易学。《十三经注疏》采用的就是王弼的版本。所以,现在的通行本仍然是王弼本。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应当如何称呼这个版本呢?是叫《易经》,还是叫《周易》?魏晋以来,这两种叫法都有,但这两种叫法却都是不对的。因为《周易》是一个专称,是有特指的,相当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是不能与别人共用的。而《易经》是一个代称,相当于现在董事长之类的职务名,谁在岗就可以如此称呼谁,也可以作为一群人的通称。而《易传》只是对《周易》的解读,相当于董事长的某个自以为是的小秘。我们能把这位张三及其小秘合在一起称为张三或董事长吗?显然都是不行的。

如果我们将这个合本称为《易经》,那么又把《易传》放在哪里呢?因为“经”与“传”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我们将之称为《周易》,那么这时所说的《易经》才是真正的《周易》。有点绕口,是吧?我也觉得绕口。绕在什么地方呢?就绕在概念变了。对,就是概念变了。明明是白色的东西怎么转眼就成了“白加黑”。

为什么要让它绕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孔先生早就说过:“要是没有一个正当的名誉,说话就没有人听。说话没有人听,事情就很难办。”《十翼》没有人愿意听,我把它包装成圣人的著作《易经》或者叫它《周易》,不就有人听了吗?还是姜太公的老把戏——堵嘴的法术。孔子的弟子们把这把戏一用,我们所学的《周易》也就事实上成了学孔子的那一套治国理论,那一套道德思想。还是那一句老话,他说得很好,但说得不对。

好了,可以把这一节中那些绕得累人的东西忘记,但请记住如下两点:

一、从西汉末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为止,《周易》及《易经》的概念十分混乱。大都数情况下,《易经》指过去的《周易》,而《周易》指过去的《周易》原文与《易传》(《十翼》)的合称;

二、也是从此时起,书生们所提《周易》也好,所提《易经》也好,大都数情况下实际上是指《易传》(《十翼》),至少是只为孔子的《易传》(《十翼》)唱赞歌,而对《周易》的原文根本就不值一提。

“化腐朽为神奇”。一盆美妙的盆景就这样生产出来了:一朵叫《易传》的“鲜花”插在一堆叫《周易》的“牛粪”上。

对了,写到这里,我们应当为第一节中所提到的那位专家说一句公道话了。他所说:“《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的话,原来不是他的错,是有出处的,是他师傅教错了,是他师傅的师傅的师傅……教错了,而根子就在这里。所以怪不得他。但他没有纠正这个错,就是他的错了。因为此《周易》非彼《周易》。包括有两个部分的《周易》是个假冒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