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者都不太运动 揭秘最长寿的静养心法 尚之潮 2017-08-10 14:19 据说长寿者都不太运动这是真的吗?想要长寿到底该不该增加运动呢?看到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有所疑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揭秘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应正确理解“生命在于运动”和“运动不等于长寿”,因为心率和寿命成反比,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就加快,细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 例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陆地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20年。乌龟的心率为10,寿命却在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900次,寿命却只有2年。 看到这里许多运动狂就会很不满意了,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大、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归根结底,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所以大家要明白,长寿在于静养。 静养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太极、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万别快跑、别狂跳、狂奔。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 每天清晨,在各个公园都可以看到,有着为数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种运动健生。尤以老年人最为常见。 而有些人,是不适合运动的。比如: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这种体质虚弱者,其实需要静养。再比如:肝病、肾病患者,若参与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 正如曹操所言:“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这个“养怡”两字,“养”就是指养生,包括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怡”就是指开心,精神心理状态。 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对胖子好些)。 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好比,同样的天气,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气候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因不同,而出现明显的不同结局。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来决定,并不是运动可以决定的。 国家的医学专家作过统计,人类社会的疾病,70%与情绪有关。这个情绪就是内因。也就是我国中医讲到的“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惊、恐、悲)。 也有人说,通过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紧张、焦虑等七情,犹如幽灵附身一般,在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刻,都可能即时而发,难道你能坚持365天,24小时不间断锻炼吗? 或你在上班,商场购物时,突然出现了紧张、焦虑等情绪,你也能马上跑去锻炼?消除这不良情绪吗?何况这作用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作为自主神经所支配的七情,是不受意识所控制的,何况运动乎? 作为长寿的职业人群,常见的有:画家、书法家、学者、普通的农民等,他们都是相对好静的、安逸的或动静结合的。 美国有位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被称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说,一个人为了长寿,而耗费太多时间锻炼,是不对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手下有三个副总统,其中一个副总统叫伽俐。好酒、好烟、好肥肉(曾说吃肉要吃透明的肉)、不运动。保健医生一直劝他要戒烟酒、科学饮食,多运动,但他就是不听。结果,保健医生都死了,他还活着,活了105岁,属长寿。 运动,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