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在于运动”害了很多人

 快乐英平 2022-09-30 发布于安徽

来源|百川自主健康学  (ID:bczzjkx)

作者|黄开斌

本文摘自《自理生活健康法》

生命不只在于运动,还在于静养。如果真要讲生命健康的话,静养可能还要占主导些,当然,静养并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太极、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万别奔、别跑、别跳,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
缘于“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误导了大众。因为心率和寿命成反比,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就加快,细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比如: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心率每分钟大约390次,寿命却只有20年;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乌龟的心率每分钟10次,寿命几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心率每分钟900次,寿命却只有2年。可见,心跳的快,寿命更短。同为哺乳动物的老虎、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运动勇猛无比,但都短寿。而乌龟与蛇,运动是很少的,却又长寿。
再来看我们人类,一般人的心率每分钟80次左右,寿命在100年左右;还有一点,人的一辈子,心跳总次数也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后,生命也就到头了。所以,过度运动,过快运动,等于是想早点死。
这么说,许多运动狂可能就不爽了,会反驳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这是一种误区,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强、拳头多硬,请问有几个是长寿的呢?生命能量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更快。
另从“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的语境来看,其本身也是不对的。至少这句话太武断、太偏激了!“生命在于运动”表明,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会短命。如果真如此的话!那是不是人人都要加强运动?是否人人都适合运动?从辨证的角度看,很显然,是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
其实,有些人是不适合运动的。比如: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得不偿失!这种体质虚弱者,其实只需要静养就够了。再比如:肝病、肾病患者,若参与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正如曹操所言:“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这个“养怡”二字,“养”就是指养生、养护,包括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怡”就是指开心,精神心理状态。
应该说,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对胖子好些)。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好比,同样的天气,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气候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因不同,而出现明显的不同结局。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来决定,并不是运动可以决定的。
西方国家的医学专家作过统计,人类社会的疾病,70%与情绪有关。这个情绪就是内因。也就是我国中医讲到的“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惊、恐、悲)。也有人说,通过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紧张、焦虑等七情,犹如幽灵附身一般,一年365天,每天 24小时,随时随刻,都可能即时而发,难道你能坚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运动锻炼吗?或你在上班,商场购物时,突然出现了紧张、焦虑等情绪,你也能马上跑去做运动锻炼,以消除这不良情绪吗?当然不可能的嘛!更何况这作用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作为自主神经所支配的七情,是不受意识所控制的,何况运动乎?
民间有句俗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实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在饭后,人体在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会把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调到胃部帮助消化了。人体其它器官都是处于低度的缺血状态。若饭后百步走,因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四肢疲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再则,也会加重器官的缺血状态,这对于健康而言反而不利。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 55岁,属短命。全世界的武术家,也罕有长寿的。但练太极拳除外,因太极拳属气功中的动静功,讲究“三调”。即:调身、调心、调息,这是动静结合。作为长寿的职业人群,常见的有:书画法家、音乐艺术家、学者、普通的农民等,他们都是相对好静的、安逸的或动静结合的。
美国有位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被称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说:“一个人为了长寿,而耗费太多时间锻炼,是不对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手下有三个副总统,其中一个副总统叫伽俐。好酒、好烟、好肥肉(曾说吃肉要吃透明的肉)、不运动,典型的大胖子(超胖)。保健医生一直劝他要戒烟限酒、科学饮食,多运动,但他就是不听。结果,保健医生都死了,他还活着,活了 105岁,属长寿。
台湾作家李敖说:他妈妈就是反科学的,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爱运动,从早到晚喝可乐、咖啡、沙糖包子,爱吃高碳酸食物,活了 90多岁。而他的爸爸,对生活很讲究,才活了50多岁。
由此可见,世间的谬论太多了。运动也好,静养也罢,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
俗话说:“人参吃死无罪,黄连治病无功”。人参是补药,补阳,大补元气。对阳虚、气虚者来说,就是补药!但对阴虚体质的人,就是毒药!同样,是否运动也是如此,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太多人过于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自己害自己,而不知所以然!
大量事实证明,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的人,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死就死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我们认为,从生命健康的角度来看,竞技体育比赛,是人类干的最大的一件蠢事,是人类争强好胜的本能造成的,就应该取消这类比赛运动。过度的超负荷、超极限的运动只会损害人体,貌似健康,并不长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体育表演,不一定非要一决雌雄。用一个国家拿金牌多少来衡量这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是很不可取的,这个误区也可谓太大了!

本文摘自《自理生活健康法》一书,作者:黄开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