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类头痛不“单纯”!近90%的头痛都是这个原因……

 H珠Q 2019-01-31


在临床上,颈源性头痛是一个难点,如何区分颈源性头痛和普通头痛?为什么颈源性头痛很容易被误诊呢?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为您解开相关的疑惑。


文章导读

1、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及误诊原因

2、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3、颈源性头痛的检查方法

4、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5、预防颈源性头痛的6大要点


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及误诊原因


 概念的提出


1983年,美国医生肖斯塔(Sjaastad)首次报道了颈源性头痛的病例总结和研究结果,并正式提出了颈源性头痛的概念。该概念的提出,是头痛研究领域中的重大进展。由于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头部,而病因却是颈部神经受刺激,所以在临床上有很大的隐蔽性,具有“声东击西”的特点,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用性病损所致的、以缓慢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在头痛病人中,约有89.1%的人都是颈源性头痛。


Ⅱ 发病因素



头脸部一切的外表和深层构造都是由三叉神经及C2~C3脊神经分布分配的,大多数头痛都可能与颈椎的病理变化有关。颈神经脱离椎管后,因长时间的姿态不良等,会使肌肉供血削减,继发肌痉挛,并使韧带、肌筋膜等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然后出现炎性介质,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处发生激惹,引起颈源性头痛。


Ⅲ 为何容易被误诊?


1,医生不了解抗抑郁药物的药理


颈源性头痛患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原因是,部分医生不了解抗抑郁药物的药理作用。抗抑郁药物除具有抗抑郁作用外,还有止痛作用。抗抑郁药物不仅可用于头痛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顽固性疼痛。因此,在找不到真正病因的时候,并不能通过患者服用了抗抑郁药物后疼痛缓解,来推断出抑郁症的诊断结论。


慢性头痛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长期受着双重折磨,有时也会出现精神异常,甚至抑郁症。但对他们的治疗重点是缓解头痛,而不是治疗精神异常。这是因为,当他们的头痛缓解后,精神异常也会随之缓解。



2,临床医生不熟悉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概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国的,目前对其真正了解的临床医生并不多。实际上,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在疼痛门诊常见的疾病。对于慢性顽固性头痛患者,在排除其他颅内器质性疾病后,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该首先考虑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特点


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年龄多在20~60岁, 但年幼者也不少见,在少年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7岁。本病以女性多见。


Ⅱ 症状


患者早期多表现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可扩展至前额、颞部、顶部和颈部。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同侧肩背、上肢疼痛。疼痛可有缓解期,随病程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持续存在、缓解期缩短和疼痛程度加重。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均可诱发疼痛加重。



颈源性头痛常常不表现在病理改变部位,其疼痛部位模糊不清、分布弥散,可出现远处牵涉性疼痛,如类似鼻窦炎或眼部疾病的症状。部分患者疼痛发作时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感。多数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喜欢用手持续按压疼痛处以求缓解。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减轻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检查方法


1,病程较长者可有颈后部、颞部、顶部、枕部压痛点;

2,耳下方、颈椎旁及乳突下后方压痛明显;

3,部分患者局部触觉、针刺觉减弱;

3,患侧嗅觉、味觉和舌颊部感觉减退;

5,压顶试验和托头试验(+),但也有患者无明显体征;

6,辅助检查X光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部分患者可见颈椎间孔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或棘突增宽变厚,棘上韧带钙化,;

7,CT检查多无特殊变化,少数患者可见颈椎间盘突出,但与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密切相关。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1,表现为单侧头痛,不累及对侧;

2,根据疼痛部位、性质、体征,除外其他可致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多能迅速确定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3,耳下方颈椎旁、乳突下后部及头部压痛点,是诊断颈源性头痛的重要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患者有典型颈源性头痛症状,但缺乏神经根性刺激体征,影像学检查也为阴性。对于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可行诊断性颈神经局麻药阻滞,或在第2颈椎横突注射消炎镇痛药物试验性治疗。若注射后疼痛迅速减轻或消失,则有助于确诊。


Ⅱ 治疗


▼一般性治疗

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


颈椎旁病灶注射

对于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在第2颈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药液在横突间沟可扩散至第1、3颈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药液直接被注入病灶区域,故疗效较好。


颈部硬膜外腔注射

经颈椎旁及头部压痛点注射治疗效果不佳者,多系病变位于椎管内,以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炎多见。椎旁注射的药液无法到达病变部位,可选用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法。


颈神经毁损及手术治疗

经各种非手术治疗亦无效者,多有椎管内骨性异常改变且卡压神经根,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对有手术禁忌证或手术危险性较大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可采用颈神经乙醇阻滞,治疗应在X光或CT引导下进行。临床上还可采用射频热凝术毁损颈神经后支治疗。


预防颈源性头痛的6大要点


1,防范外伤

不让颈部负重物,坐车时不要打瞌睡,警惕因急刹车形成的“挥鞭性损害”,日常小心颈部的闪伤。


2,注意睡姿正确

以仰卧、侧卧为宜,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坚持略后仰。


3,纠正不良的体姿体态

杜绝长时间垂头伏案作业的习惯,适度地看电视、玩手机棋,减少颈椎疲惫诱发颈椎病。


4,预防颈部受寒

冬天颈部要保暖,夏天切忌不要对着空调、电风扇猛吹,小心受凉。


5,注意咽喉炎

咽喉发炎时,细菌、病毒会分散到环枕关节周围区,致使肌力降低,椎体表里平衡失调而移位,从而诱发头痛。


6,加强锻炼,放松心情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推迟骨质和韧带退行性改动。此外,脑力劳动者需预防过度脑力劳懂,长时间精神紧张也是颈源性头痛的一大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