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兰诵读74 | 猪苓汤解析

 扑克脸277 2019-02-03

宋本《伤寒论》第223、319条: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第223条解析:


【成无己】此下后,客热客于下焦者也。邪气自表入里,客于下焦,三焦俱带热也。脉浮发热者,上焦热也;渴欲饮水者,中焦热也;小便不利者,邪客下焦,津液不得下通也。与猪苓汤利小便,以泻下焦之热也。


【柯韵伯】上条(编者按:上条指第222条)根首条(编者按:首条指第221条)诸证,此条又根上文(编者按:上文指第222条)饮水来。连用五“若”字,见仲景说法御病之详。栀豉汤所不及者,白虎汤继之,白虎汤不及者,猪苓汤继之,此阳明起手之三法。所以然者,总为胃家惜津液,既不肯令胃燥,亦不肯令水渍入胃耳。余义见猪苓汤证。


【尤在泾】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邪热不在上中,而独在下,故与猪苓汤,以利水泄热,兼滋阴气,所谓“在下者,引而竭之”也。


第319条解析:


【成无己】下利不渴者里寒也。《经》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寒故也。此下利呕渴,知非里寒;心烦不得眠,知协热也。与猪苓汤渗泄小便,分别水谷。《经》曰:复不止,当利其小便。此之谓欤?


【柯韵伯】少阴病,但欲寐,心烦而反不得卧,是黄连阿胶证也。然二三日心烦是实热,六七日心烦是虚烦矣。且下利而热渴,是下焦虚,不能制水之故,非芩、连、芍药所宜。咳呕烦渴者是肾水不升,下利不眠者是心火不降耳。凡利水之剂必先上升而后下降,故用猪苓汤主之,以滋阴利水而升津液。斯上焦如雾而咳渴除,中焦如沤而烦呕静,下焦如渎而利自止矣。


【尤在泾】少阴中寒,下利至六七日,寒变为热,而气复上行,为咳,为呕,为渴,为心烦不得眠,所谓下行极而上也。夫邪气自下而上者,仍须从下引而出之,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并甘淡下行之药,足胜导水泄热之用。然以阴病而属邪热,设非得阿胶之咸寒入阴,何以驭诸阳药而泄阴中之热,导浮上之气哉?

——《中医经典三家注·伤寒论》




拓展阅读:

岳美中:猪苓汤、石韦散治疗输尿管结石

没想到育阴利水的猪苓汤竟然能治这奇奇怪怪的咳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