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糖尿病15年,尝试许多运动降糖,最后觉得这4种方式比较适合他

 明云岳 2019-02-05

案例回放:刘老伯,今年68岁,患2型糖尿病近15年,也算上是老糖友了。记忆中,有过3次运动降糖不当而住院的经历。

这么多年来,他尝试过许多运动降糖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如医疗体操、健身操、太极拳、木兰拳等有氧体操,甚至像门球、保龄球、羽毛球等这样的娱乐性球类活动。

但是各种运动几乎都尝试一遍后,刘老伯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爱好,最后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这4种运动降糖方式。今天他想和大家一一分享。

1.室内做椅运动

这款运动适合于体力较差、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锻炼的一项运动,简便易学,方便有效,坐在家里的椅子上就可以进行。

(1)锻炼方法:全身放松,上体直立坐于椅上,两臂自然下垂;头部先前倾、后仰、从左向右转1圈,再反方向从右向左转1圈为1次;第2次方法相同,但头的转动方向相反;各转3次。

(2)要求:上述运动,每天1-2次;锻炼时,要保持姿势正确,患者可根据病情自行掌握和调整运动幅度、次数、力量及静力状态保持的时间,以身体微热为好,不可气喘吁吁;坐椅应放置在室内空地的中央,四周近距离无障碍,以防肢体伸展时碰伤。

(3)作用:该项运动是以坐位为主而不同于其它项目的运动,由于身体各部位的相继活动及身体姿势的变化,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物质代谢,有利于肌肉组织对血糖的利用。

(4)效果评价:运动量较小,有效心率90-110次/分钟;锻炼后,自我感觉头脑清醒,颈、肩及腰背部肌肉放松舒适,四肢活动轻松灵活;血糖水平控制理想,无明显波动。

2.户外步行操

闲暇之余,外出走走,至行空旷幽静之处,正是进行步行操锻炼的好时机。户外步行操可用于边走边练,且生动活泼、实用有效,适合于2型糖尿病及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方法。

(1)锻炼方法:开始用舒适的步幅走5-10分钟,适应后则加大步幅;走时动作自然,有节奏感,身体重心在后,两脚跟交替向前移动;走后两脚分开同肩 宽,膝关节弯曲,臀部放松;两肘弯曲,两手上举外展,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还原;重复动作。

(2)要求:注意路面安全,避免伤害事故;如果能有家人相伴或与好友同行,在边走边谈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锻炼,效果更佳;练习中,应呼吸自如,身心放松,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带有一种快节奏韵律。

(3)作用:户外步行操充分利用了户外自然地形,使全身肌肉关节都可得到锻炼;对提高心肺功能,有效活动筋骨,加速脂肪代谢,促进血糖利用有良好作用;同时,该操可以结伴进行,热烈的气氛亦可使患者获得更多的自信和自尊,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

(4)效果评价:运动强度适中,运动中有效心率100-120次/分钟;锻炼后自觉全身松弛舒适,心情十分愉快,虽有少量出汗,但无明显疲劳感;一段时间后,体力提高,肢体灵活,血糖稳定,体重下降。

3.室内自行车

室内自行车是安装在室内,能够随意调节负荷阻力大小的一种固定自行车,可以在上面进行踏车运动,是一种定量的运动器械。

(1)锻炼方法:骑车时注意一定的节奏,开始骑速稍慢,和正常散步频率相当,逐渐加快速度,也可采用快骑和慢骑交替的方式进行锻炼。

(2)要求:掌握适宜的运动量,一般在骑车几分钟后,即停下计数脉搏,以便根据心率掌握运动量,如脉率过快,应减慢车速;如脉率偏慢,则可加快车速。每天锻炼1次,20-30分钟/次为宜。

(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全身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使全身得到了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

(4)效果评价:该项练习运动量适中,有效心率每分钟100-130次;运动时以自我感觉不太疲劳、身体微热为宜;运动后稍加休息,疲劳很快恢复,无明显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体力增强,体重下降。

4.户外慢跑

户外慢跑是一种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运动。动作简单,易于掌握,活动全面,运动量易调整,锻炼效果显著,是一项适合于2型糖尿病及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锻炼方法:慢跑时全身肌肉放松,动作自然,用轻而略带弹性的步伐前进,两臂自然曲肘,前后摆动;跑动步伐不要过大,以前脚掌着地,双脚交替腾空、蹬地;注意呼吸的规律性,使呼吸与跑的节奏协调配合。

(2)要求:慢跑时强度不宜过大,呼吸以不影响正常的大声说话为好,身体微热,略有出汗;慢跑后应缓慢走动,做一些放松运动,逐渐停止,切忌突然停跑或立即坐下休息;开始每个月,每次跑10-15分钟或走跑交替,每周3次,跑速量力而行。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肥胖的患者不宜进行跑步运动,以防损伤

(3)作用:慢跑是一项有氧运动,提高身体耐力,能将体内多余的脂肪燃烧掉,达到减肥的效果;此外,慢跑还可以使人精神愉快,促使疾病康复。

(4)效果评价:慢跑一段时间后,体力加强,腿部有力,体重下降,血糖稳定,行动轻快,心情舒畅。

锻炼中注意事项:

(1)运动前进行耐力试验,确定最佳运动心率范围,保证锻炼安全有效;

(2)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活动,切忌突然停止不动;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严格饮食控制,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4)定期检测血糖尿糖,关注自己的体重,评价锻炼效果,不断完善运动处方;

(5)运动中加强监督,若出现血糖波动、并发症、疲劳难以恢复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