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在哲学层面上理解养生,你才能获得长寿密码!

 听取蛙声 2019-02-06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就是庖丁解牛那篇。庄子所言的“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言“养”,是指“保养、调养、补养、养护”的意思。“养生”实际上是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延长生命的时限;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

养生学本质上也是一门管理的科学,是对我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我们生命科学的管理。既然是管理学科,就必须掌握和学习它的规律,不知规律者早晚出问题。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管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这一种对自身的管理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养生学。

中医的养生文化并不只是医者在作贡献,除了《黄帝内经》的养生防病这样的传统思想以外。在哲学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三个个人物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了。老庄是道家,孔子是儒家,所以说在养生修性方面他们也代表了两种思想。

老子

老子提出“清静无为”,他的主要理念是“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这是对中国养生学的三大支柱性贡献,老子从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出发,强调“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即保养自己的精神气血,使精不亏,气不耗,必能保其身,终其天年。这一思想一直成为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庄子

庄子所讨论的养生,更关注于每个个体的生命问题。他所倡导的养生并不是如彭祖般吐故纳新、延年益寿的养生,庄子侧重于生活于人世间的人,应当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安身立命。在庄子看来,养生最重要的,就在于养心、养神,而不是养形,即仅仅致力于身体物欲的满足。

庄子告诫人们不要追求永无止境的东西,“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一个毫无止境的东西,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啊。学知识是为了让生命更好,而不是说生命就是为学知识而来的。庄子认为一味的追求知识,并不是明智之举,这不是养生的做法。要养护生命,就应该学会停下来,不要去追求没有结果的事情,将更多的心思精力,放在关照自己的内心上面,不要只知道追逐万物,而忘了返回自己的本心。

老庄的这些学说是养生学的肇始、开创者。

孔子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提倡的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生命在于运动思想的鼻祖了,孔子提倡多运动,并且是强身健体的身体力行者。《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简单的字面解释就是孔子力可开城门,却不因为力气大而闻名。

在饮食方面,孔子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就是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他还说:“食不言,寝不语“,“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些在饮食方面的主张早已被现代科学论证为正确的养生之道。

在管理自身的情绪和心境(思想方面),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遇到任何不快不平之事,不生气,不怨天尤人,能够以平静的心情对待。他还主张“哀而不伤”,遇到悲哀的事情不要过分伤心,要节制悲哀,这样才不至于损伤身体。在更高的精神境界层面上,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有知识道德的人喜欢山水,动静自若,从中陶冶情操,从而获得快乐和长寿。

表面看,老子、庄子倡导“清静无为”的道家养生之道,似是一种“静养”,而孔子则是提倡运动自强的“动养”,其实不然,他们有共通之处,并且形成了静动结合的中国养生哲学思想。一个强调心性修为,一个强调身形健体,共同之点在于们都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在增进身体健康的种种因素中,情绪的稳定又居于首位。

现代科学提出的种种养生防病之道,我们每天都可接触到大量这一类的知识文章,其实老祖先们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从修身、养心等方面总结出了瑰宝级的“术”与“道”,而能在哲学文化层面理解和践行这样养生之道,才是最根本的自我健康之路径。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