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判性思维九大标准

 时宝官 2019-02-08

批判性思维九大标准

伯特兰·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一、批判性思维九大标准

前提、结论和论证是批判性思维的三个基本概念。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提出疑问、搜集证据、分析推理及得到结论的过程。它有常见的九大标准来加以衡量,我为大家介绍如下:

标准1、清晰

在表达观点或陈述现象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保证表达是清晰、明确的,要避免混淆、含糊、歧义的情况出现,多从听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尽量让听者能够清楚地接受到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

案例:《三国演义》有这样一段情节。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操父亲的朋友吕伯奢避难求宿。吕伯奢热情地接待他们,并到村西沽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于是,他与陈宫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于是,两人拔剑冲入后院,逢人便杀。一直杀到厨房,才见那里有一只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曹操一生多疑,其多疑的性格导致其没听清楚便犯下大错。

标准2、准确

清晰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准确的。

“准确”可以理解为真的、正确的、对的。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待别人的观点或观察某一现象时,都应该随时用“准确”这一标准进行衡量。表述不仅要符合科学常识,还要有真实可靠和客观存在的信息来源。对于包含前提和结论的论证,我们也应该检查前提是不是能支持结论,前提是否准确。

简单说,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于观点或者现象要学会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是真的吗?”“这真的可靠吗?”“我这么说有依据吗?”等等,这样才能避免被骗,也能让自己说的话更容易被别人相信。

那我们如何才能对“是否准确”提出合理的质疑呢?提出质疑后,我们又该如何验证“是否准确”呢?

案例: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虚假宣传的广告,这些广告不符合批判性思维的“准确”原则。例如:“吃了我的药,包治百病”“我们的减肥产品能让你一周瘦10斤”等。

广告就是这样肆无忌惮,自吹自擂

标准3、精确

“精确”意味着具体、详细、更多细节,“清晰”和“准确”的表述不一定是“精确”的。当我们为其他人介绍某个事物时,需要满足“精确”这一标准,这样才能让对方对这个事物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要多追问自己:“能再具体一些吗?”“能再多说一些细节吗”,聆听别人解释的时候也要用这个标准检验对方是否解释得足够充分。

案例:

明明:你家那边天气如何?

天天:天气实在太糟糕了!

回答一:天气不好,不仅下雨还打雷

回答二:天气不好,整个下午都在下雨打雷

回答三:天气不好,下雨把路淹了,没办法出门,打雷的声音都把我吓哭了,一下午都没停。

信息不完整是经常的事情!

标准4、相关

批判性思维中“相关”的标准是让我们寻找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当我们做到“相关”这一批判性思维标准时,沟通的效率便会明显提高,可以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思维的专注度,让论证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楚且有逻辑、更具说服力。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想关”的现象经常出现。

案例:“聪明的科长”

为了了解某城市的官员对国家钢铁方面政策的落实情况,电视台记者对该市相关部门的某科长进行了一段采访,其中有如下对话。

记者:“到目前为止,我市钢铁的产量怎么样?”

科长:“我市的钢铁发展历史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记者:“到目前为止,我市钢铁的产量怎么样?”

科长:“嗯。。。我们实施精钢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过程中,提高装备水平,做好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又问了类似的问题,都得到了十分奇怪的答案。

答非所问,心里有鬼!

标准5、深度

“深度”这一标准,要求我们善于追问事件背后深层的原因,要对观点、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看到它们的本质,而后根据分析的结论做出合理准确的应对。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把事情搞砸、说话显得肤浅,往往是因为没有注意思维的“深度”。所以我们要多问自己:“我是不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这件事还能说明什么?”“我还能再深入分析一下吗?”

案例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 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却没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论。 老板对他说:“李四,你现在帮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李四从集市回来,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李四不知道,于是赶紧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 袋土豆。” 老板又问他:“价格呢?”李四说:“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啊。” 于是老板让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去做同一件事。 张三回来,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一定能赚钱。”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从执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没有责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有两个方面不如张三:一是不愿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级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伯特兰·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犹如下象棋,你能够考虑几步直接决定输赢!

标准6、广度

批判性思维的“广度”标准,要求从一个前提得到更多相关的结论,或者是针对一个结论,寻找更多相关的前提。

“广度”这一标准要求我们拓宽思考的角度,要努力发现问题和现象的多个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加以解释和剖析,并且经常追问自己:“还能从其他角度考虑吗?”“我的思路是不是太局限了?”“我把所有的要素都考虑全了吗?”这样才能保证客观理性地探讨问题,得出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案例

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的多角度分析

批判性思维九大标准

换个角度思考,世界大变样!

标准7、符合逻辑

前六个批判性思维标准与“符合逻辑”这一标准息息相关,不符合科学常识或客观事实(不准确或不精确)、前提和结论没有关系(不相关)、思考角度不全面(缺乏广度)等都是缺乏逻辑的表现。

“符合逻辑”是一个更为高级和综合的标准,其他标准都可作为判断是否“符合逻辑”的前提。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想做到“符合逻辑”,就要经常质疑,问自己:“如何从前提得到结论的?”“现在说的跟刚才说的冲突吗?”“论证过程经得起推敲吗?”“这样的论证有道理吗?”等等。

案例: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因为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中国人是最缺乏逻辑基因的!

标准8、重要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标准实际是对论证过程的优化精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无法抓住事物的重点,关注很多不重要的信息、表达不重要的观点、分析不重要的问题,却忽略了重要的那部分,常常事倍功半,浪费时间,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重要”的标准要求我们避免琐碎和过分求全,在面对大量信息、观点和问题时,要主次分明,善于抓住重点,时刻追问自己:“这其中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哪个问题显得更重要一些?”“我的表达抓住重点了吗?”

案例:发现重要信息、表达重要观点、关注重要问题

发现重要信息:在看报纸、读文章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一段又一段的文字,但在这些文字中,最重要的信息往往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就能概括。

表达重要观点:不难发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场景中,我们都需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虽然我们有很多想说的,但为了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效率,便需要我们对想法进行筛选和提炼,用最精简、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最需要传达给听者的信息,这样一来,听者也可以更快抓住重点,理解你的想法。

关注重要问题: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我们并没有时间将所有问题都考虑清楚,这些问题的重要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中国企业家最关心的5件事

2016年德勤调查中,在7000多份答卷里,中国贡献了560份,数量仅次于首位的美国(661份),中国的观点对报告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与全球的十大趋势比较,中国企业高管所关注的问题,与全球趋势排序有明显不同,列在前五项为:

第一 组织设计:全球排序第1

第二 设计思维:全球排序第6

第三 领导力崛起:全球排序第2

第四 学习项目:全球排序第5

第五 员工敬业度:全球排序第4

可以看出中国企业高管更关注 “结果”。

所谓重要与否,就是人生的价值观!

标准9、公正

“公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石和前提。简单地说,“公正”的意思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展开思考。“公正”要求我们对待观点、问题、人物一视同仁,客观独立地理性思考,要尽量避免以自我为中心、标准不一、偏见歧视;另外,不要过分自信或自卑,也不要处于某种目的将事实进行扭曲和夸大,这些都是“不公正”的表现。

为了让思考变得更加“公正”,我们需要在思考过程中不停地问:“我的思考有原则和标准码?”“我的原则和标准正确吗?”“我的原则和标准被别人接受吗?”

然而,“公正”的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的设定是不同的,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重视独立意识和个人利益,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则强调无私奉献,更看重集体利益。这样一来,西方人和中国人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就会有所不同,对是否“公正”的判断也会不同。

可见,“公正”是批判性思维的标准中最为复杂和难以把握的一个标准。

案例: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老人摔倒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始于2006年的“彭宇案”,当时南京的彭宇因扶起了摔倒的老人被法院判处赔款4万多元,事发后彭宇究竟是不是肇事者已经被人们忽略,其实彭宇后来承认事发时与摔倒老人发生了碰撞,但“彭宇案”被误读和放大,从而引发了公众对社会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的担忧,该案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

此后全国发生了多起摔倒的老人“讹诈”施救者的事件,远离摔倒老人成了社会上一种一致的看法。马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扶不扶》又一次将摔倒老人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有关专家甚至指出:“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不是人们良知泯灭的表现,而是信任危机下上演的悲剧。

悲剧不仅仅在于老人的无人救助,更在于逝去的社会道德。对待摔倒老人被很多人定义到全社会道德缺失的高度,一时间各路专家学者各显身手,大放厥词,总之一个道理,摔倒老人应该扶,不扶就是道德丧尽。对待摔倒老人竟然成了全民的道德软肋。

公正是社会道德评判的一把尺子!

二、提问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九大标准

提问在科学探索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切科学发现的起点,只有提出了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努力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提出问题,更要提出有价值、质量高的问题。

运用批判性思维,我们才有可能提出有价值、质量高的问题,问题的优劣可以用批判性思维的九大标准来衡量。有价值、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是清晰、准确、精确地表达出来的,是与当前讨论的主题直接相关的,是能体现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的,是符合逻辑的,是有重要意义的,也是站在公正立场上的。往往对人或社会发展有意义的、需要深度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更有价值的。

三、论证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九大标准

在论证过程中有三个最重要的概念:第一个是“结论”,在论证时也常被称作“论点”,需要我们通过论证过程来证明正确或错误的表述;第二个是“前提”,在论证时也常被称作“论据”,也就是我们用来证明论点的证据,它可能是一些理由,也可能是一些事实;第三个是“论证”,指的是从论据到论点的推导过程。

论证是批判性思维最典型的过程,那我们该如何审视和分析别人的论证过程呢?其实,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四个步骤:

识别论点、识别论据、识别论证和做出判断。识别论点就是找到被证明的结论,即论点。识别论据就是找到用来证明论点的前提,即论据,并检查是否可靠。识别论证就是找到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并检查论证过程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就是经过前面三个步骤的分析,得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